教学情绪与教学效果带来的启示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有很多因素制约着课堂的最终教学效果,这些因素一一值得从教者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之余认真思考, 进而日益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到,让学生因老师,而爱上课;让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在愉快的氛围里完成。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是教师的教学情绪。因为在积极的教学情绪下,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教学情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1 何为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是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是否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判断。首先,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其次,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再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以下我将从教师的角度就以下几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做简要分析。(1)知识水平: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它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3)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景的作用下,学生群体基于需要产生的情绪情感状。良好的课堂气氛, 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彼此满意愉快, 互相信赖, 促进了知识的传授和接纳, 提高教学效果。(4)语言是教师的"工具"。要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尤为重要,对教学获得成功非常关键。(5)非言语行为:用于英语教学的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实物演示等等。它们既可以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腾出时间给学生自主练习。(6)教学情绪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对待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教学效果等的态度体验。我个人认为,良好的情绪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就犹如化学催化剂一样,教师通过良好的情绪能将自己的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下面我将谈谈教学情绪在教学效果中做扮演的角色。
  2 教学情绪在最佳教学效果中所产生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对待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教学效果等的态度体验,称为教学情绪。
  教师的情感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语言表达。同样的授课内容,教师的知识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不同的情绪会上出两堂效果完全不同的课。因为教师精力充沛,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表情,能使讲课格外生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然而,教师带着不良情绪走进课堂,讲课内容枯燥无味,易怒,会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害怕遭到责骂,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動的次数减少,而且学生思维也大受局限,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敢回答,对于一些复杂知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以往的灵活和敏捷,同时学生会对老师产生畏惧感,不愿多与老师交流,从不喜欢老师起逐渐变成对该课程的抵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较高的教学水平,才会有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
  3 影响教学情绪的因素
  有以下四个主要因素可能影响教学情绪。
  3.1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
  3.2 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同的情景,如果做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出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对待一个迟到半节课的学生,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个学生非常不守时,缺乏对教师的尊重,学习的态度极不端正,于是教师可能火冒三丈当众职责这个学生;然而,有的教师会产生极为好奇的关切,会考虑是否这个学生家里有重要事情发生,或者遇到了什么意外耽误了,尽管这样这个学生还是尽量赶到了学校,于是他会心平气和等到下课再去了解详情。因此,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决定着人对行为结果的情绪反应;认识影响着人们对于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反应,影响着其对此行为或他人做出不同的判断、评价,形成不同的态度认知,同时便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和意向。
  3.3 课堂具体环境因素即情境
  从活动的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人——情境”互动的典型模式。教师对课堂情境有能动作用,如个人对情境的选择与改变等。“人一情境”互动重要前提是,人与情境的和谐共存,也就是说,人的情绪状态与当前情境要相符合。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3.4 人际偏好
  人际偏好指师生彼此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带有个性特点的情感偏好倾向,即态度结构的认知、情感与意向因素,它决定着现实师生人际关系。此外,教师的个性和其它因素对教师情绪的影响,有时也会被带进课堂,影响课堂教学。
  4 教学情绪与教学效果带来的启示
  基于教学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双向影响,怎样保持积极的教学情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保持健康的身体,积极锻炼。良好情绪的前提必定建立在健康的身体之上。体弱多病的身体会使得人们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更何谈心情畅快,提高效率呢?(2)乐观向上,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修心养性,泰然处事。社会是复杂的,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不如人意的事。有些人在失意面前悲观、懊悔,而有些人却能够泰然处之。关键还是一个人在主观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在课前或课堂上一旦发觉自己处于消极情绪之中,应当立刻加以调整,不能任其发展,避免影响到接下来的授课活动。(4)加强个人知识水平,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同时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点,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教师情绪的改变,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积极情绪,促进课堂上良好情绪的升华。
  5 结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因此。一堂高质量的课。教师的心情必然是良好的,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丰富的例证、恰当的板书讲授课;学生则能全心投入课堂,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马兰德罗和巴克.非言语交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3] 李维.课堂教学理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 张连仲.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论文试从教师素质、创设情境教学、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中学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高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 (c)-0000-00    中学政治课堂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于
2001年8月至10月,我院收治配戴OK镜致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病例1,男,17岁,学生,戴OK镜3个月.2001年8月16日因戴眼镜后右眼磨痛、羞明3d来我院就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在各类高校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留学生群体。来华留学生群体具有文化差异,语言沟通等问题,当他们处于陌生异域的环境里,必然要
牙隐裂是牙体的常见病,好发于磨牙,隐裂多呈近远中向,波及边缘嵴.因病情隐蔽,病程较长,给患者造成拔牙之苦.笔者在工作中采用"哑铃型"充填体修复隐裂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
目的了解学生的营养状况,对营养异常学生进行防治指导.方法根据学生的身高、体质量测量结果,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周岁身高标准体重"为评价标准.结果 2003年的营养不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