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拇、手指掌侧缺损面积为0.8 cm×1.5 cm~3.0 cm×5.0 cm,急诊或亚急诊采用

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

趾腓侧皮瓣面积为1.0 cm×2.0 cm~3.0 cm×5.5 cm,

趾腓侧供区直接缝合、植皮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感觉、关节活动度、抓捏等精细动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46例移植

趾腓侧皮瓣均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3例术中进行部分修薄处理。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逼真,指纹较好,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为0.5~1.1 c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9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

结论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可最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同时皮瓣解剖容易,耐磨性好,对供足影响小,手术较安全,临床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外侧肌肌瓣移植填塞治疗巨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12月,采用股外侧肌肌瓣移植填塞死腔治疗巨大脓胸3例,其中单侧股外侧肌移植2例,双侧股外侧肌串联移植1例。修复脓腔大小分别为12.4 cm×5.1 cm×6.4 cm、11.8 cm×6.9 cm×5.6 cm和14.4 cm×7.6 cm×9.4 cm。结果随访23~29个月,肌瓣全部成活,脓腔填塞良好,无脓胸复发,无胸闷等
目的探讨Smurf2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负向调节因子Smad7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标本来自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例需要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年龄1岁8个月至7岁,瘢痕增生的时间在2~12个月,以同一患者术中剩余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后传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取第3~5代细胞进行实
目的探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型,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患者软组织缺损,缺损位置包括腹部6例,髂腰部2例,会阴部4例,大腿近端6例。皮瓣分成2种类型,Ⅰ型为螺旋桨皮瓣,其中又分成2种亚型,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为Ⅰa型;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但切断血管主干为Ⅰb型。Ⅱ型是传统的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结果18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创面愈合、调节免疫、减轻炎性反应等,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基础研究,讨论并探讨了其在脂肪移植、皮瓣移植、创面愈合、瘢痕修复、毛发再生及抗衰老等整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水平褥式缝合联合软骨管法个性化治疗招风耳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21例(28只耳)招风耳畸形患者,应用水平褥式缝合与软骨管法联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9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有3例出现血肿,及时清除后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感染、皮瓣坏死、软骨吸收变形等并发症。术后28只耳畸形均获得矫正,对耳轮形态流畅,耳颅角及耳轮与耳舟角度均较术前
目的探索一种较符合口裂生理美学特点的大口畸形整复方法。方法通过重建口轮匝肌环,并锚着口周表情肌、恢复患侧口角蜗轴、适当内移患侧口角定点、设计锯齿状切口等方法修复23例大口畸形患者。结果随访半年至8年,均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1例第一、二鳃弓综合征致中度大口畸形患儿,术后随年龄增长,面部不对称明显,口角再次斜向患侧。其余22例大口畸形患者术后双侧口角静止及微笑时均对称,弧度自然,未出现再次开裂或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范围为5 cm×3 cm~13 cm×9 cm,切取修复创面皮瓣及修复第1供区的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6 cm×4 cm~14 cm×10 cm、5 cm×4 cm~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16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测量指间关节活动度。根据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疼痛数字评分表(NPRS)、晨僵3个指标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6例中有1例术后6周复查时,骨折端仍有压痛和异常活动,予拆除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后愈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