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研究——社会剥夺的视角

来源 :中国农村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村庄的考察,对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在本质上是社会剥夺所造成的。在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压力下,婚姻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中呈现出不均衡分布。在上层群体中,婚姻资源主要在本阶层内部循环,但其炫耀性婚姻消费所营造的合法性,却激起了下层尤其是中层群体试图通过婚姻资源流动进入上层的欲望。在发达地区农村,向上婚姻流动失败而又不愿向下婚姻流动的中层女性,在不断推迟初婚年龄的过程中沦为大龄"剩女";而其下层中的弱势男性,则依靠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资源的流入而得以稀释其婚姻压力。这种婚姻压力的逐层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底层大龄男性青年的婚配困难问题。
其他文献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但他的一块硬伤却无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