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类型和特征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密切关系,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特点,分析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设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建议。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资本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基本存在形式,我国的金融市场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监管制度也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方面商业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责任更为重大的客观现实,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我国目前防范金融风险的主战场。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金融风险频发的时代,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正确认识商业银行的金融風险,切实建立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内部控制在防范金融风险的重大基础性作用,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金融风险 内部控制
  在经济自有化、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金融规模的扩大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风险也蕴藏其中,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产生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最终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人们在反思金融危机留下的伤痛,也开始更加重视金融监管。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市场,占整个融资市场90%以上。加强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从我国微观及宏观层面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内部控制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日益突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实施,对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主要金融风险的类型
  风险是影响的目标的各种不利因素,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经营目标是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如贷款发放、存款吸收、金融产品开展等投资融资活动中,都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伴随商业银行各种金融活动之中,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很多,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包括利率变化、客户信用、违规操作、内外部欺诈、法律法规、政局动荡等。商业银行经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根据我国市场实践,人们普遍将信用风险等前四项作为最主要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借款方无法按照约定的条件履行到期义务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一般表现为贷款违约风险,随着金融业务的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复杂化,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房地产抵押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增长太快,银行贷款过于集中在大企业和垄断行业如铁路、电信等。信贷资金集中汇集的领域,容易形成资产泡沫,造成信用风险激增。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和汇率等市场价格因素的风险。具体可以分为汇率方面、利率方面、股票方面及商品方面等价格因数风险。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持有的资产的汇率、利率、股票和商品因价格方面的变动,是最不稳定且不易被察觉和控制的金融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一般是指各种因内部程序、人为因数、系统故障等造成损失的风险。产生操作的原因包括内部因数、外部因素、也有系统程序因素,人为因素。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及时筹集资金应付到期的债务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长期的资产和负债不能同步的或不匹配。如果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过高,流动性差,会增加该项风险。2009年以后,巴塞尔委员会更加重视流动性风险,将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资本管理并重。
  二、内部控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两大工具,各自经历了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实务操作的发展,实践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风险管理需要以内部控制为重要手段,因此,二者之间已经无法其截然分开。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关键性内容,为银行资产的安全及高效利用提高了基础,可以说,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作用
  有效的内控控制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提的必要条件。内部控制要求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授权审批管理等内部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如信用风险机构和信贷审查机构的职责权限;对授信审批,贷款跟踪管理,资产保全措施;对信贷项目的授权与审批层层把关,对业务信息的全面、及时了解和跟踪等。内部控制要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应以信贷项目的建立、授权与审批、核查监督为核心,强化信贷业务的贷审职务分离,遵循信贷业务具体流程,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防止调查不周、决策失误、权责不一产生不良贷款,在信贷制度上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调查、审查、监控制度,对贷款不同时段的严格把关和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对职务限权和监督,减少越权放贷,从而在降低信用风险。
  (二)内部控制对市场风险的防范作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将促进商业银行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考虑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以及和其他金融风险的相关性等因素的波动和影响,加强对风险信息的收集,从而增强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准确度,降低因评价失误带来的市场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相关职务的分离、职责分工清晰明确。在市场风险管理中,业务经办与风险管是不相容业务,前台交易人员与后台的对账和结算应该分离,人员的职能重叠。内部控制要求建立恰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市场风险目标管理,避免冒进投资,减少市场风险隐患。内部控制要求建立内部审计机制,有针对性的对市场风险进行审计,对市场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独立的评价,有利于市场风险的监督。   (三)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的防范作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银行基本的流程和业务必须符合职务分离、层层授权、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信息系统控制等要求,禁止进行未授权交易、违规进行协议透支、越权发放不合规贷款、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产及伪造银行卡、恶意透支等行为。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职能进行分工、分权,达到互相协作又互相制衡的效果,从而克制和减少违规操作;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业务操作的执行力度就越大,违规操作的发生概率就会越低。
  (四)内部控制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作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识别和评估该类风险,建立明确的内部机制可以防止或降低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的企业文化,强调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意识,可以减少或转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观念上的偏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保证。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行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随着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及大量中小银行的相继成功上市,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开始注重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合规性管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不断融入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之中,引进了巴塞尔银行协议的原则和方法,COSO报告成果等内控控制理念。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控控制制度,正日益深入到银行的日常管理,并逐渐得以完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仍较薄弱
  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是从原行政化的专业银行的改制而来,因为历史与传统等原因,现行内部控制体系仍存一些缺陷或问题,不能满足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认识上不到位等。第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发达国家一般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视会、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形成了合理高效管理制衡,公司高管多由市场机制产生,能较好的履行职能职责,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多为国有控股,管理存在行政化倾向,高管层依靠行政命令方式委任,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弱化。第二,管理层次多、信息沟通不畅。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按照行政级别管理,造成决策水平低下,信息传递速度慢;第三、认识上存在不足,风险意识和现代管理观念需要加强。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把握加强内部控制和发展及效益的关系,往往注重规模和效益,忽视内部监管、规范运作。
  (二)内部控制的执行有待加强
  完善的内控制度必须依靠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制度的科学性加运行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审计发现的违规放贷现象层出不穷,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松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制度不落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资金的审批管理不严,不能按照人民银行的政策规定拆借资金;贷款审查不严格、贷款手续不齐全,没有做到贷前调查、贷后检查,或担保单位不具备担保资;制度执行不严、违规操作等。
  四、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的制衡机制,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分别作为银行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审查机构,既有分工又相互制衡,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的有效运行及监管。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得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有利于改善银行的风险控制环境,最终达到控制金融风险的目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治理、经营、监督事权利制衡的治理结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监事制度,改变所有权单一化的现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现代金融市场有大量的金融工具的创新,因为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必然会加大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在金融风险显现以前,往往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预防预判,商业银行要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实时预测、跟踪和评估金融分险,要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金融风险评估模型,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建立起基于有效内部控制的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一是强化管理层建设信贷内部控制体系的责任;二是强化信贷部门的责任;三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以企业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能力条件作为信用条件,不以行业、所有制,企业规模等厚次薄彼,避免信贷集中化倾向带来的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对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预防和制止,信息的取得和传输必不可少。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疏通内控信息沟通渠道,健全分析报告和反馈机制,一旦各经营机构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有利于将内控缺陷问题及时解决;有利于提高银行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有利于降低经营管理的合规性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稽核審计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审计体系,发挥好内部监督的保障作用,一是要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要直接归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增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审核,所有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下皆平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银行管理层需定期对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稽核监督。二是要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加强外部审计,构建起内外结合相应的银行审计监督体系。要构建一个具有独立性、充分发挥监督与纠正作用的稽核监督体系还应注重稽核队伍的建设,发展稽核人才,通过定期培训来提升稽核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发挥出审计控制体系中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巴塞尔银行协议,1998.
  [2]《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8]121号.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2002.
  [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04.
  [5]《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部委 财会[2008]7号2008年5月.
  [6]《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
  [7]《高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期刊
知识管理就是对于一个企业及其的知识和技能在捕获的基将其分不到可以帮助企业最大产出的不同环节,或是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加工以及传播等不同的环节.生物制药
无论旅游、亲朋好友团聚、生活留念,摄影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下的相机功能强大,性能也越来越好,不少老年人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抓住”精彩的瞬间.不过,很多
【摘要】通货膨胀压力是指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实际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压力中已经实现的部分,通货膨胀压力中未实现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将会在未来转化为实际通货膨胀。随着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旨在基于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研究造成现阶段通胀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转换成现实实际通胀的可能性,从而对未来发生实际通胀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压力 实际
期刊
摘要:李斯特是德国刑法学家,其关于刑罚量刑的根据,强调行为者主义,又称为主观主义,认为应被处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长期以来,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的依据是客观行为还是主观恶性存在分歧。本文认为,主观恶性在量刑中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关键词:行为;主观主义;刑罚;刑事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若某国有法律规定,偷窃他人财物1000元者,处10天拘役并罚款。甲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偷窃
探讨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方法.肱骨外上髁炎在临床实践中得出肱骨外上髁炎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肱骨外上髁炎不是简单的“末端病”,不可简单考虑,要有局部与全面的考
近年来,总行在人民币管理方面提出了变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变计划管理为目标管理的要求,并设计出了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计量模型,对区域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估算有着较强的指
日本有一类酒吧被称为“约会俱乐部”(dating club),是提供给未婚的青年男女相互接触的场所。约会俱乐部的收费方式与国内许多酒吧和茶馆的模式相似,各种饮品的价格很接近,比如60元左右。年轻人点上一杯酒或茶,或许能坐上两三个小时聊天,所以60元与其说是饮品的价格,不如说是门票的价格。  这类约会俱乐部曾经很火爆,各地相继开出了许多家;可是竞争一激烈便开打了价格战。在价格战中,大部分俱乐部都是以
目的:对产后并发尿潴留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治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接收的产后并发尿潴留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