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改变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成了一个紧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放型的课堂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本文作者设计六阶段教学过程来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课上的参与、交流、合作和钻研意识明显加强,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非常重视数学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但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演绎推理的证明,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单一传递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改变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成了一个紧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往往都涉及数学课程问题。同时,教学改革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必须跟课程改革联系起来,从课程教学上进行综合考虑。
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如何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就成为高校教师急待进行研究的课题。笔者就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定尝试和探究。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1.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所谓开放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中學生是主体对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同时给学生创设能使思维发散的课堂氛围和张扬个性的空间、自主获取知识的条件等。开放型的课堂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开放式课堂中有讨论式、个人或小组演示式、学生自己陈述观点、学生之间辩论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2.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激趣引题(设置问题情境)—学思质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疑(发现规律)—激励评价(反思修正)—明理实践(解决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的导入新课环节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回味思考,就有了探究的愿望。
(2)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在问题提出之后,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的心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索、主动探求知识,充分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解。
(3)组织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合作中成长。
合作探究使学生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关键处的指点或导拨,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在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主动学习的愉快环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交流思想情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师生反思、修正、深化,激励学生,正确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既要总结前几步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深化知识,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5)由学到用,自主变通,理论实践相结合。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关注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案例分析
在“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六阶段教学过程来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展示质同形异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愿望。
第三阶段:分析问题,指导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上述问题,教师点拨,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第四阶段: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第五阶段:反思修正,认识本质。
通过反思,学生能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解决的合理性,从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六阶段:解决问题,迁移学生已有知识,学会应用。
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定积分的定义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过程的第六阶段是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创造性。自主与合作相结合,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述能力,又教育了学生数学思维要严密,合乎逻辑,而且使他们的个性、才能和思维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与反思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明显好转,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
2.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较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课上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和钻研意识明显加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高等数学教师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各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李虹霞,邱学文.浅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07,(7).
[2]盛群力.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4]欧阳芬主编.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部分.北京:新华出版社.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非常重视数学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但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演绎推理的证明,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单一传递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改变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成了一个紧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往往都涉及数学课程问题。同时,教学改革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必须跟课程改革联系起来,从课程教学上进行综合考虑。
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如何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就成为高校教师急待进行研究的课题。笔者就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定尝试和探究。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1.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所谓开放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中學生是主体对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同时给学生创设能使思维发散的课堂氛围和张扬个性的空间、自主获取知识的条件等。开放型的课堂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开放式课堂中有讨论式、个人或小组演示式、学生自己陈述观点、学生之间辩论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2.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激趣引题(设置问题情境)—学思质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疑(发现规律)—激励评价(反思修正)—明理实践(解决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的导入新课环节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回味思考,就有了探究的愿望。
(2)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在问题提出之后,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的心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索、主动探求知识,充分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解。
(3)组织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合作中成长。
合作探究使学生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关键处的指点或导拨,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在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主动学习的愉快环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交流思想情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师生反思、修正、深化,激励学生,正确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既要总结前几步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深化知识,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5)由学到用,自主变通,理论实践相结合。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关注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案例分析
在“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六阶段教学过程来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展示质同形异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愿望。
第三阶段:分析问题,指导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上述问题,教师点拨,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第四阶段: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第五阶段:反思修正,认识本质。
通过反思,学生能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解决的合理性,从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六阶段:解决问题,迁移学生已有知识,学会应用。
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定积分的定义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过程的第六阶段是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创造性。自主与合作相结合,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述能力,又教育了学生数学思维要严密,合乎逻辑,而且使他们的个性、才能和思维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与反思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明显好转,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
2.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较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课上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和钻研意识明显加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高等数学教师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各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李虹霞,邱学文.浅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07,(7).
[2]盛群力.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4]欧阳芬主编.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部分.北京: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