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及P物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镇痛镇静药物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及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 2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每组各1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8例为对照组(C组).M组与M+F验组以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相应镇静药物,并根据疼痛和镇静的效果调节剂量,使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Ramsay镇静评分2~4分.分别于镇静前,镇静12及24 h抽取静脉血3 ml,行血浆β-EP及SP测定;记录镇静前,镇静1、12及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吸入氧浓度(FiO2)、气道峰压(Paw)、VAS及Ramsay镇静评分.镇静1、12及24 h分别检测1次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镇静达24 h时停止药物输注,计算药物总量.结果M组及M+F组患者镇静前后血浆β-EP及SP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M+F组镇静后SP含量[(101.42±12.46)ng/L]明显低于M组[(132.72±23.82)ngFL](P<0.05).与镇静前比较,M组及M+F组患者的HR、VAS及Ramsay镇静评分在镇静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镇静1 h、RR在镇静12及24 h、Paw在镇静24 h均低于镇静前(P<0.05),PaO2/FiO2在镇静24 h高于镇静前(P<0.05);与M组同时间点比较,M+F组患者的Paw和RR在镇静12、24 h及总体明显降低(P<0.05). M+F组咪达唑仑用量为(49.3±7.8)μg/(kg·h),明显低于M组的(78.2±8.4)μg/(kg·h)(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用芬太尼镇痛镇静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血浆SP含量,改善患者的人机顺应性,并减少咪达唑仑用量。

其他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为门诊常见疾病.在美国估计有14%~20%的成年人受累,其中包括相当比例的烧心患者[1].GERD的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致不适症状(如每周至少2次烧心)及/或并发症.GERD的食管外表现包括喉炎及咳嗽等,就食管本身损伤而言,包括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柱状上皮化生取代正常的鳞状上皮)及食管腺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