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错误”,让教学更加真实有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或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司空见惯的,也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该怕耽误时间而回避,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直面学生的错误,利用自己的智慧,将错误变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真实有效。
  
  一、因势利导,引起探究
  
  学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往往能真实反映学生当时的思维状态、认知起点及困惑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错误,并通过操作、实验等数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得到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书上“试一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题中出现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四个图形)我先让学生看着书上的图形来判断,结果全班学生几乎都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我巡视时发现,很多学生沿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底的中点连了一条线,这条线两边的图形形状是一样的,所以他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我意识到学生的出错是由于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缺乏感性的实践操作。于是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1: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把这几个图形描下来,并且剪了下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图形,折一折好吗?
  (学生开始活动)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2:我发现平行四边形不管怎么对折,两边都不能完全重合。
  生3: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只是形状一样,但是不能完全重合。
  生4(指着上下两条底的中点的连线):可以沿着这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再翻过来就完全重合了。(边说边动手操作)
  生5(脱口而出):不对,这就不叫对折了。对折是直接折过来,不能剪开。
  (很多学生笑了,听课教师也笑了)
  师:是啊,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刚才的折一折,你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齐):不是。
  在这一片断中,当学生出现判断错误时,我并没有直接纠正、反复讲解、演示,而是组织了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探索并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建立正确的概念。
  
  二、将错就错,引发矛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依靠“自我否定”来纠正。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妨将错就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自我否定,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时,教师出示了6个三角形,让学生分类,学生根据角的特点很快把三角形分成了三类,但是并不知道它们的名字。
  师(指着两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一个直角。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1:叫锐角三角形。
  师:锐角三角形吗?
  生(齐):锐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锐角三角形呢?
  生2:这类三角形有两个锐角,只有一个直角,锐角的个数多,所以叫锐角三角形。
  师(指着伤含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那么,以你们的想法,这类三角形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沉默)
  生3:我觉得这类三角形应该叫锐角三角形,因为它全是锐角,所以只能叫锐角三角形。
  师:那么刚才那一类呢?
  生4:刚才的那一类,还有一个角是直角,所以应该叫直角三角形。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齐):同意
  ……
  在学生把直角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时,我有些意外,但是并没有给他们强行纠正,而是顺着他们的思路将错就错,继续让他们往下起名字。当他们发现一类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时,矛盾就产生了,自然会去寻求每一类三角形最主要的特征,然后再根据它们的本质特征去重新起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涵与外延。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思维才会真正得到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才会真正走向深入。
  
  三、错题反馈,引导深思
  
  数学课上,在学生练习之后汇报交流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小手如林,争先恐后要到黑板上板演,往往是各种正确的解法写满黑板,却很少有错误的做法。教师总结时也大多评价学生做对的方法,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找出最优的方法,加以推广。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那些做错题的学生的做法和想法,没有给他们展现错误的机会。于是,他们就有可能不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以至于他们有可能今后还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的课堂便会显得很浮躁。因此,教师不要忽视错题反馈的环节。
  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首先出示课本上的例题:“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接着,让学生画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在汇报交流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得到正确的解法,而且思路清晰。我把正确的解题思路归纳完后,并没有结束汇报,因为我在巡视时发现了典型的错误,还没有汇报上来。于是,我走到做错的学生身旁,轻轻地问:“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做法和想法吗?”他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算式:440 440×20%。我把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后,其他学生立刻就说:“不对,他把单位‘1’找错了,节约的应该是九月份用水量的20%,而不应该是十月份用水量的20%,所以不能用440×20%。”做错题的学生,立刻点了点头。通过这个错题反馈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解决这一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的理解,强化了正确的做法。同时,让做错的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借鉴作用。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教师一定要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要找到他们错误的根源在哪里,并给予充分的引导和帮助,采取有效的策略,让错误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其他文献
概况  美国审计署于2004年7月7日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它是一个服务于国会的独立的非党派机构,因为GAO是调查联邦政府如何花费纳税人的钱,所以通常被称为“国会的看家犬”。GAO的最高长官,即美国总审计长,是由总统从国会提出的侯选人名单中选出并委任的,任期15年。吉恩L·多达罗是在戴维M·沃克卸任之后,于2008年3月13日被任命为美国总审计长的。多达罗先生将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到
一、经济往来中条据的具体处理    (一)还款、结算、报销时有关条据的处理。  1.还款后原借、欠、收据的处理。实践中,还款向来有退条和开收据两种做法。笔者所见,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而退条的弊端可能多一点。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职工借款的借条,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下面,收回欠款或收回部分欠款时,应当另开还款收据,不得退还或更换原借条,也不得以在原借条上批注“××年×月×日还款××元,结欠××元”取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审计部门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既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审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和谐的环境中开展审计,走和谐审计之路。从当前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构建和谐审计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
相对于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两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具备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经营管理更规范,风险管理能力更强,能提供存贷款、结算、票据、银行卡和代理业务等
<正>项目投资评价的两个关键参数是预期现金流量和贴现率。在能够正确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假设下,贴现率对项目投资评价的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提问,可以通过对话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经济监督部门,有责任而且也必须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维护公平正义,消除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找准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已持续数年处于潜在增长速度的上沿,并于近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显然,当前宏观调控要着力于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并以多项政策手段(包括特别国债)的配合来对冲流动性,防抑通货膨胀。但这还主要是从总量角度考虑的“需求管理”,同时还要看到结构方面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全面考虑宏观调控的另一重要视角。从结构的角度考虑,迫切需要实施适当的“供给管理”——而这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