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的班集体应该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要借鉴“温热有隙效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念,把握好师生相处的“度”,在师生相处时坚持三个原则: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
【关键词】温热有隙效应;师生关系;和谐有度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7-0062-02
【作者简介】邱源,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04)教师,高级讲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人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根室外燃烧的木柴,当相距很远时,不久就熄灭了;当相距太近合并为一体,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相距有度,间隙不远也不近时,两根木柴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这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温热有隙效应”。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学校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上同样有其现实意义。
一、师生关系无度的类型分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角色混乱、观念混乱,其中“权威混乱,角色混乱”直接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师生间的关系“温热有隙”非常重要,凡事“过犹不及”。笔者发现,当前师生关系存在以下几种无度的类型。
1.亲如兄弟型。年轻的班主任因为和学生年龄相近,相对比较容易交流和沟通,所以,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常常与学生以哥们相称,在这种前提下,班主任难以建立自己的威信。此类师生关系表面融洽,但因为“度”的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班级管理失控的局面。
2.望而生畏型。此类型实践者多为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或外表具有威慑力的教师。此类班主任作风严厉,说一不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因忌惮而努力学习,因害怕而遵守纪律,班级表面呈现出“乖、顺、好”的局面。但教师一味强压硬管,不留情面的管理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接纳,这种看似秩序井然的现状背后折射出“低温效应”——教育无法真正深入。
3.放任自流型。有些班主任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角度出发,过于信任学生,忽略了班主任的引导。有些班主任甚至还将放任自流视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条“省心省力”的捷径,只是提出教育目标或者一味将待解决的班级问题下放,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班主任要用一双慧眼去识别与纠错,用一双温情的大手去扶持和引领,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4.细致琐碎型。责任心极强、办事认真、有上进心的教师,往往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职业负责的态度,对待班级事务事无巨细、身先士卒。笔者学校曾经有一位非常认真的班主任,他在班级采取盯、抓、管、比、谈等管理手段,还制订了一系列量化考核表格进行严格评分。在其密不透风的戒备监管之下,班级学生出现紧张不适等消极情绪,师生关系紧张。
二、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
1.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近而不进,凸显“有隙”艺术。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心理交融、心灵沟通是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连接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班主任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温暖的师情,进而产生好学上进的热情。
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不是真严。要想真正达到教育目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情”,这五原则的有机结合便是“温热有度,严爱适中”的艺术性体现。其中爱即是“热”,严即是“温”,“温热”之间的距离就产生了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和谐美。
2.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温热有信,渗透“有隙”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老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青少年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信任。当他们这种信任要求得到满足时,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进而产生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反之,就会感到失望,产生对抗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时,要注意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用高尚的品格启迪学生。即,班主任应善于自我克制,应由衷地信任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
3.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树立形象,增强“有隙”力量。温热有隙的实施主体是班主任,班主任的素养决定了教育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学生期望班主任既是做人楷模,又是治学表率;既是严格的师长,又是知心的朋友。班主任要求学生做什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三、和谐有度师生关系建构的艺术
1.适时幽默。师生做到“在笑中学,在学中笑”,这样人际沟通就不再枯燥乏味。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时“幽自己一默”,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自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2.与时俱进。班主任要远离“土豆”“古板”等形象,紧跟时代,寻找与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从而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差距。
3.真诚微笑。教师的微笑可以传递给学生快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财富。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并不奢侈,能让一切矛盾化解在真诚而美丽的微笑中。
4.不泯童心。“以愛心培育爱心,以童心呵护童心”是斯霞老师教育精神的核心。著名诗人臧克家也说过:“只要保持一颗童心,人虽老了,心仍温暖如初。”班主任要拥有童心,让自己变得年轻活泼;保持童心,让目光更加清澈;守住童心,努力打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令教书育人充满童趣。
5.坚守原则。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会随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行进的方向,永远无法驶向成功的彼岸。班主任要力求成为一名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原则,了解自己的底线,从而增强执行力。
6.难得糊涂。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偶尔也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个圆,当两圆相交时,相交的部分越多,双方互赠对方的越多,同时互留给对方的空间则越少。相交多少,留给对方多大的空间,这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时需掌握的火候。
班主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只有当师生间隙不远不近时,心灵之火方能交相辉映;把握好相互之间亲密的“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为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提供保障。
【关键词】温热有隙效应;师生关系;和谐有度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7-0062-02
【作者简介】邱源,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04)教师,高级讲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人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根室外燃烧的木柴,当相距很远时,不久就熄灭了;当相距太近合并为一体,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相距有度,间隙不远也不近时,两根木柴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这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温热有隙效应”。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学校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上同样有其现实意义。
一、师生关系无度的类型分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角色混乱、观念混乱,其中“权威混乱,角色混乱”直接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师生间的关系“温热有隙”非常重要,凡事“过犹不及”。笔者发现,当前师生关系存在以下几种无度的类型。
1.亲如兄弟型。年轻的班主任因为和学生年龄相近,相对比较容易交流和沟通,所以,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常常与学生以哥们相称,在这种前提下,班主任难以建立自己的威信。此类师生关系表面融洽,但因为“度”的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班级管理失控的局面。
2.望而生畏型。此类型实践者多为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或外表具有威慑力的教师。此类班主任作风严厉,说一不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因忌惮而努力学习,因害怕而遵守纪律,班级表面呈现出“乖、顺、好”的局面。但教师一味强压硬管,不留情面的管理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接纳,这种看似秩序井然的现状背后折射出“低温效应”——教育无法真正深入。
3.放任自流型。有些班主任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角度出发,过于信任学生,忽略了班主任的引导。有些班主任甚至还将放任自流视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条“省心省力”的捷径,只是提出教育目标或者一味将待解决的班级问题下放,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班主任要用一双慧眼去识别与纠错,用一双温情的大手去扶持和引领,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4.细致琐碎型。责任心极强、办事认真、有上进心的教师,往往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职业负责的态度,对待班级事务事无巨细、身先士卒。笔者学校曾经有一位非常认真的班主任,他在班级采取盯、抓、管、比、谈等管理手段,还制订了一系列量化考核表格进行严格评分。在其密不透风的戒备监管之下,班级学生出现紧张不适等消极情绪,师生关系紧张。
二、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
1.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近而不进,凸显“有隙”艺术。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心理交融、心灵沟通是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连接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班主任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温暖的师情,进而产生好学上进的热情。
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不是真严。要想真正达到教育目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情”,这五原则的有机结合便是“温热有度,严爱适中”的艺术性体现。其中爱即是“热”,严即是“温”,“温热”之间的距离就产生了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和谐美。
2.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温热有信,渗透“有隙”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老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青少年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信任。当他们这种信任要求得到满足时,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进而产生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反之,就会感到失望,产生对抗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时,要注意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用高尚的品格启迪学生。即,班主任应善于自我克制,应由衷地信任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
3.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树立形象,增强“有隙”力量。温热有隙的实施主体是班主任,班主任的素养决定了教育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学生期望班主任既是做人楷模,又是治学表率;既是严格的师长,又是知心的朋友。班主任要求学生做什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三、和谐有度师生关系建构的艺术
1.适时幽默。师生做到“在笑中学,在学中笑”,这样人际沟通就不再枯燥乏味。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时“幽自己一默”,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自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2.与时俱进。班主任要远离“土豆”“古板”等形象,紧跟时代,寻找与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从而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差距。
3.真诚微笑。教师的微笑可以传递给学生快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财富。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并不奢侈,能让一切矛盾化解在真诚而美丽的微笑中。
4.不泯童心。“以愛心培育爱心,以童心呵护童心”是斯霞老师教育精神的核心。著名诗人臧克家也说过:“只要保持一颗童心,人虽老了,心仍温暖如初。”班主任要拥有童心,让自己变得年轻活泼;保持童心,让目光更加清澈;守住童心,努力打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令教书育人充满童趣。
5.坚守原则。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会随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行进的方向,永远无法驶向成功的彼岸。班主任要力求成为一名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原则,了解自己的底线,从而增强执行力。
6.难得糊涂。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偶尔也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个圆,当两圆相交时,相交的部分越多,双方互赠对方的越多,同时互留给对方的空间则越少。相交多少,留给对方多大的空间,这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时需掌握的火候。
班主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只有当师生间隙不远不近时,心灵之火方能交相辉映;把握好相互之间亲密的“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为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