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的班集体应该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要借鉴“温热有隙效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念,把握好师生相处的“度”,在师生相处时坚持三个原则: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
  【关键词】温热有隙效应;师生关系;和谐有度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7-0062-02
  【作者简介】邱源,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04)教师,高级讲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人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根室外燃烧的木柴,当相距很远时,不久就熄灭了;当相距太近合并为一体,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相距有度,间隙不远也不近时,两根木柴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这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温热有隙效应”。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学校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上同样有其现实意义。
  一、师生关系无度的类型分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角色混乱、观念混乱,其中“权威混乱,角色混乱”直接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师生间的关系“温热有隙”非常重要,凡事“过犹不及”。笔者发现,当前师生关系存在以下几种无度的类型。
  1.亲如兄弟型。年轻的班主任因为和学生年龄相近,相对比较容易交流和沟通,所以,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常常与学生以哥们相称,在这种前提下,班主任难以建立自己的威信。此类师生关系表面融洽,但因为“度”的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班级管理失控的局面。
  2.望而生畏型。此类型实践者多为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或外表具有威慑力的教师。此类班主任作风严厉,说一不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因忌惮而努力学习,因害怕而遵守纪律,班级表面呈现出“乖、顺、好”的局面。但教师一味强压硬管,不留情面的管理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接纳,这种看似秩序井然的现状背后折射出“低温效应”——教育无法真正深入。
  3.放任自流型。有些班主任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角度出发,过于信任学生,忽略了班主任的引导。有些班主任甚至还将放任自流视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条“省心省力”的捷径,只是提出教育目标或者一味将待解决的班级问题下放,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班主任要用一双慧眼去识别与纠错,用一双温情的大手去扶持和引领,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4.细致琐碎型。责任心极强、办事认真、有上进心的教师,往往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职业负责的态度,对待班级事务事无巨细、身先士卒。笔者学校曾经有一位非常认真的班主任,他在班级采取盯、抓、管、比、谈等管理手段,还制订了一系列量化考核表格进行严格评分。在其密不透风的戒备监管之下,班级学生出现紧张不适等消极情绪,师生关系紧张。
  二、和谐有度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
  1.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近而不进,凸显“有隙”艺术。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心理交融、心灵沟通是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连接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班主任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温暖的师情,进而产生好学上进的热情。
  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不是真严。要想真正达到教育目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情”,这五原则的有机结合便是“温热有度,严爱适中”的艺术性体现。其中爱即是“热”,严即是“温”,“温热”之间的距离就产生了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和谐美。
  2.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温热有信,渗透“有隙”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老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青少年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信任。当他们这种信任要求得到满足时,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进而产生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反之,就会感到失望,产生对抗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时,要注意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用高尚的品格启迪学生。即,班主任应善于自我克制,应由衷地信任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
  3.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树立形象,增强“有隙”力量。温热有隙的实施主体是班主任,班主任的素养决定了教育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学生期望班主任既是做人楷模,又是治学表率;既是严格的师长,又是知心的朋友。班主任要求学生做什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三、和谐有度师生关系建构的艺术
  1.适时幽默。师生做到“在笑中学,在学中笑”,这样人际沟通就不再枯燥乏味。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时“幽自己一默”,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自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2.与时俱进。班主任要远离“土豆”“古板”等形象,紧跟时代,寻找与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从而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差距。
  3.真诚微笑。教师的微笑可以传递给学生快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财富。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并不奢侈,能让一切矛盾化解在真诚而美丽的微笑中。
  4.不泯童心。“以愛心培育爱心,以童心呵护童心”是斯霞老师教育精神的核心。著名诗人臧克家也说过:“只要保持一颗童心,人虽老了,心仍温暖如初。”班主任要拥有童心,让自己变得年轻活泼;保持童心,让目光更加清澈;守住童心,努力打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令教书育人充满童趣。
  5.坚守原则。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会随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行进的方向,永远无法驶向成功的彼岸。班主任要力求成为一名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原则,了解自己的底线,从而增强执行力。
  6.难得糊涂。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偶尔也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个圆,当两圆相交时,相交的部分越多,双方互赠对方的越多,同时互留给对方的空间则越少。相交多少,留给对方多大的空间,这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时需掌握的火候。
  班主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只有当师生间隙不远不近时,心灵之火方能交相辉映;把握好相互之间亲密的“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为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编者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自2001年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樹人,锐意课改,不断深化研究,2013年语文课程改革项目曾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该校以教学案为载体,探索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2009年开始先后申报立项了“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的研究”“基于尝试教学思想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等省规划课题和项目,以
【摘 要】研学旅行是学校组织师生走出校园,进入自然和社会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核心素养的全新育人方式。地理学科可以通过乡土研学浸润乡愁意蕴,通过国内研学培育家国情怀,通过国际研学提升国际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乡愁;家国情怀;国际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7-0016-02
【关键词】问题串;猜想与假设;演绎与推理;思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57-03  【作者简介】王治国,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教师。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问题串的教学策略是指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实际,依据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精心设计一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组成一
最近一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教育家玛丽·凯·里琪所著的《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一书。该书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策略助推课堂教学。基于此次阅读所思所悟,结合20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强烈感受到,在教学中巧用心理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追求卓越,努力成为自信、健康、优秀的学生。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策略呢?  树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开发大脑。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
【摘 要】南通“立学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高中美术“古代园林艺术”一课教学中,通过创设民主平等、人文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程导航,让学生自觉先学、自我梳理,以比较探究为抓手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观点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美术学习走向纵深。  【关键词】情境创设;自主阅读;比较探究;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日前,听一位高中校长介绍学科德育经验,主题是:德育也是生产力!  乍一听,挺新鲜,再一想,挺疑惑。谁的生产力?是生产“人”还是生产“分”?答案似乎很显然。  立德樹人绕不开学科德育,学科德育正成为近期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实践努力攻克的难题。当前的学科德育仍然面临着诸多实践困境:应试教育的挑战,管理制度的约束,评价机制的偏离,教师素质的瓶颈,等等。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境?幸福教育理念为其打开了一
【摘 要】由于“非正式学生群体”张扬个性、自我管理的需求较为突出,传统的“基于要求”式管理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价值导向”,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无法适应“非正式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唯有采用因需而异、私人订制、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策略,建立“基于需要”的自主管理新制度,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为其成长助力。  【关键词】自主管理;自我实现;非正式学生群体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江苏省清江中学的“‘小水珠·大情怀’精准志愿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志愿者社团化、社团志愿服务化”的实践范式,引导学生社团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走上岗位,致力社团专业发展与志愿服务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品格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5-0028-03 
【摘 要】家长志愿者进班级是家校协同育人的一种有益方式,它紧扣“生本发展”理念,倡导以家校共同需求点为协同育人之基,智慧整合已有的身边资源,拓宽协同场域,丰富协同育人元素,携手组建育人共同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协同;协同育人;协同融媒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1-0010-03  【作者简介】夏令,江苏省苏州工业
【关键词】大概念;大问题;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079-03  【作者简介】管小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高级教师。  一、围绕大概念,设计大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之一。“恒定电流”是原人教版教材选修3-1模块中的第二章,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