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BillrothⅡ式术后输入袢小动脉出血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5岁,因腹痛反复黑便2d伴晕厥急诊入院。患者于2d前进食十几个白酒浸泡的杨梅后,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随后不久解黑色糊状便五六次,今起腹痛加剧,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约500g,同时解暗红也糊状便,约250g,山现晕厥。17年前因“胃穿孔”行Billroth II(毕Ⅱ)式胃切除手术。查体:心率85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中度贫血貌,余术见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998年10月至2006年9月,对190例胰腺占位病灶进行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结果(1)2006年1月以前未采用床旁染色观察时,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67.6%。2006年1月以后采用病理医师床旁瑞氏-姬姆萨快速染色观察法,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提高到93.1
期刊
肝硬化患者常常合并门静脉高压,最易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前应采取预防性治疗。本研究以内镜所见结合腹部超声(US)测量门静脉系统内径及血流速度,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症的胃镜特征与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幽门前瓣膜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胃镜表现和手术所见。结果胃镜检查显示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潴留和幽门梗阻,其中合并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4例,糜烂出血性胃炎5例,胃窦溃疡、胃角溃疡、幽门口溃疡各1例。18例中幽门前区中心孔样狭窄2例;幽门前区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狭窄口周围黏膜呈均匀一致环状隆起,中央凹陷似“火山口”样改变的9例,其
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总结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患者204例,其中难取结石58例。现就取石常见的困难及其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胆总管结石EST取石后仍有结石复发。我院1993年5月至2006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678例,89例结石复发,行内镜再治疗,其中取石成功75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89例(不含同次住院分次取石),男40例,女49例。年龄17—87岁,平均48.2岁。既往有胆道手术史50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11例,开腹胆囊切除或胆道探查术39例)。
目前可用于食管内异物取出的器械有很多种,取出技术也很成熟。但如何取出卡在食管中段的玻璃,且不损伤食管壁仍然是一难题,现介绍我们的1例经验。
期刊
超细鼻胃镜检查不但能完成常规胃镜检查的内容,且可避免“无痛”内镜的麻醉风险,易被医患双方接受^[1]。现报道我院3个月内应用超细鼻胃镜的检查结果及体会。
当前内镜技术是诊断早期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测手段,尤其是放大色素肠镜能清晰观察大肠病变腺管开口形态,并据此将病变区分为非瘤性和瘤性病变,可为病变的内镜诊断、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但放大肠镜难以从细胞水平对腺管开口进行观察,为此我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从正常到癌各个过渡阶段腺管开口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腺管开口变化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