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l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化学史教育,积极鼓励以及开展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创新意识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Na的性质以后,要求学生写出Na与CuSO4反应的方程式。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Na排在Cu的前面,认为Na能把CuSO4中的Cu置换出来,学生不假思索写出2Na CuSO4=Na2SO4 Cu,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Na与CuSO4反应过程(告知Na不能太大,煤油要揩干),记录实验现象,结果没有看到有红色铜析出。学生讨论1:为什么Na不能置换出Cu2 呢?这是因为在CuSO4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各离子如Cu2 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Na难以与Cu2 直接接触,故不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讨论2:怎样设计才能出现Na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呢?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认识到,只有Na与水反应完,才能与CuSO4反应,这需要水少,CuSO4溶液量少,Na量多。最后再通过实验探究:在表面皿上放一块Na(稍大且压扁),再用胶头滴管滴1~2滴CuSO4溶液,观察到在Na的表面有红色铜出现。这样通过实验和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实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加强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我们要重视化学史的教学,充分挖掘科学家崇高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给学生树立榜样。例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的学生在一次合成聚乙炔的实验时,误将催化剂的用量多加了1000倍,结果在反应液的表面形成一层银白色发亮的膜状物。白川英树对此偶然发现的反常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显示半导体性质的聚乙炔膜。随后的研究发现,以碘掺杂的聚乙炔具有与金属一样的导电性,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即塑料是不导电的),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表面看起来这项试验的成功起因于偶然因素,但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这告诉我们,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端正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善于从偶然性中找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才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
  三、积极鼓励,让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從书本,不迷信权威。如:以前在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法一节学生分组试验课中,有一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未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口,木条仍可复燃,实验事实怎么与课本上的说法不一致?”这是上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好时机,和同学们共同做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只要集气瓶的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可以复燃,不一定要盛满氧气。推翻课本上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不迷信书本与权威的科学精神。当然,我们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机会,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同时,善待学生的错误,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指出不足,纠正错误,提出更高要求,这样不让学生忘乎所以,停滞不前。
  四、开展实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要加强实验探索。常见的方法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设计贴近课本与学生基础的研究性课题,其中重要的措施便是变常规注入式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除提出问题,做适当的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实验现象、思考、讨论、改进),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人教版教材中说明了碳酸氢钠与碳酸钠都与盐酸反应,但没有指出二者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及原理。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高考考察的重要知识点,为此需要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特点。探究:1.将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2.将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现象有什么不同?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现象:1.开始滴加的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后一段时间,溶液中有气泡产生。2.开始滴加就有气泡产生。反应原理:①Na2CO3 HCl=NaCl NaHCO3 NaHCO3 HCl=NaCl CO2↑ H2O;②Na2CO3 2HCl=2NaCl CO2↑ H2O。不用任何试剂,根据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就可鉴别出。上述实验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一般学生不易观察有关现象和得到有关知识的。回忆拓展:通过药品滴加顺序不同而将药品鉴别出,还有没有这样的实验?引起后续课悬念:1.向一定量的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2.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铝溶液现象有何不同,原理如何?探究实验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学
其他文献
《种鸡》是一篇写得既幽默又生动的习作,读着它,我们仿佛看了一出有趣的小电影。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情节描写和细节描写。什么是情节?情节是“
说起小伙伴,你们一定以为是我的同学,其实,我说的小伙伴是影子。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听我细细说来。在暗处,影子和我捉迷藏,我就是找不到它;在亮处,影子和我跑步比
2010年10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与法国苏伊士环能公司(GDFSUEZ)在上海举行LNG购销合同签字仪式。按照该合同,苏伊士环能将从201
例1患者,女,50岁。因右眼睑下垂10年,双下肢无力8年,于1998年12月11日来诊。 1988年起右眼睑逐渐下垂,右眼裂变小,但无复视及疼痛;1990年出现双下肢无力,X线片胸腺不增大,故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试行)》(云教基〔2009〕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全面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遭遇,快乐的,悲伤的,幸福的,哀愁的……同学们也不例外。设置“甜酸苦辣聊天室”这个栏目,就是想让同学们有一个直抒胸臆的园地,能把在现实生
在清波荡漾、贯穿原始丛林的拉巴哈诺克河边的斜坡上,有一片平坦地方,矗立着一幢坚固而充满着殖民地情调的红砖房子。突然,一个孩子从牧场上跌跌撞撞地跑过来,接着,一个黑人
目的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牙种植临床应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观察促进部分缺失牙槽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拔牙区颊侧骨板缺损和失牙区颊侧骨板萎缩吸收的患者作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三峡嘛,不就是那道备受争议的防洪大坝,再顺便发发电而已?殊不知,今日之三峡集团已跨越长江,布子海外,将触角延伸至风电、水电工程总承包等领域——一个
来自上皮根鞘的釉基质蛋白不仅在胚胎时期参与无细胞性牙骨质的形成 ,而且可促进无细胞性牙骨质的再生。它还可诱导牙周膜细胞、牙囊细胞等的增殖和分化。本文就釉基质蛋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