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707569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榜理由:在王小谟和他的团队辛勤耕耘下,中国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九个第一,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小谟实至名归。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国家给我这个奖,是对整个科研团队的肯定,我代表他们领奖。” 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王小谟用平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王小谟这位老人的名字也许并不为人们熟知。但是,他头上的光环足够耀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殊荣,王小谟实至名归。
  一组数据彰显着他的突出功绩: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工作期间,他领衔研发的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国产预警机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获得近30项重大发明专利,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在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先后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为我国国土防空网的建设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实现众多第一:第一次在雷达中采用集成电路,第一次采用电子计算机,第一次采用人机工程理念,第一次采用基于统计的试飞方法,解决了C波段射频网络、自相参、双脉冲、动目标显示、沃氏函数图传等技术,在探测威力、三坐标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优于当时世界的主流雷达—美国TPS43。
  王小谟还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跨越式和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我国国防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跃升。
  在王小谟和他的团队辛勤耕耘下,一项项独特的设计思路和集成创新,使我们的国产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美国政府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称:中国采用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当声势浩大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接近高潮,中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这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公开亮相。2010年,这一预警机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早在预警机研制之初,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疆域广阔,除了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中国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为此,他开始描绘中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
  2012年初冬,陆军某机步师远程机动参加演练,挥舞“指挥棒”的是空军某航空兵师一架预警机。军事专家指出:这次看似简单的“对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自主研制的预警机已形成预警指挥能力,成为三军通用的“空中指挥中枢”。我军作战指挥,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的历史性跨越。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