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原罪,自然和人的灵性——由霍桑的《胎记》看19世纪美国小说

来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美国城市化的飞跃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繁荣及奢华,然而这难以掩盖城市中人内心的空虚,浮躁与迷茫。本文旨在通过对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的解读,透视城市的集成单一以及不可逆的构建对人的心灵带来的束缚,压抑与扭曲。文中首先解读城市化的文学内涵;其次剖析霍桑小说《胎记》中对现代文明产物——城市的“原罪”控诉;最后纵观十九世纪美国小说的历时统一主题:对城市及现代文明的批判及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人灵性的回归。
其他文献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总规模从1998年底的643万人增加到2002年底的1400万人,适龄青年高校毛入学率由9.1%提高到15%,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令
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较浅,学生的文化熏陶渠道不多,网络是业余时间的主要途径,而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必须通过合理引导。文章着力从网络技术以及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