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的余额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每一个人都不会对余额陌生。
  每天清晨,挤上公交车,随着“滴”一声,黄色刷卡机上显示出红色数字,那是乘车卡里的余额;路上买了一份早餐,手中拿着找回来的零钱,那是零花钱的余额……而我想说的,是牵挂所剩的余额。
  一个暑假,我在英国旅游,行程匆匆,除了景点,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大巴车上度过。第一、二天,我们在西餐厅进食;第三天,有人开始想念家乡的腐乳;第四天,大家集体下中国馆子……吃完外国的中国饭,每个人都在车上发表肺腑感言:“还是家乡的味道好!”
  俗话说:“乡愁是根丝线,牵动游子的心。”彼时,旅游大巴上的游客们一定被名叫“乡愁”的丝线缠得死死的吧?也许是我太年轻,没有那份厚重的乡愁,更确切地说,是我不想用那份牵挂羁绊住我年轻的心。
  当他人在大巴车上怀念家乡,我坐在向导旁,将苏格兰到英格兰的历史问了个遍,时不时跟他讨论牛津大学。到了某个休息点,游客们嚷嚷着要吃中国菜,我拿着三明治走向独自坐着的司机,用不丰富的英语词汇同他交流。
  不虚此行,是我那时候的信仰。
  我想,一个人对于家乡的牵挂,会如一滴墨水坠入大海,在时间流逝中逐渐淡化。那牵挂,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话:“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太多了味道也会淡。”与其过早让它淡,不如把它当作余额,永久地存在信用卡里。
  和一个朋友去长沙学英语,上午学,下午学,晚上待在招待所。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每天还得听同行的朋友讲一个多小时电话——朋友每天和父母通话,和初中同学通话,和发小通话。半个多月课程里,我每次都考第一,而他却落在了后面;我每天坚持三个小时背诵,他坚持每天一个小时通话。
  “你省点儿电话费,回去再跟他们聊吧!”我说。
  “想家啊,聊聊开心!”朋友满不在乎,见屡劝不改,我只得作罢。
  半个月后回家,我们的父母一同来接车。我一个星期没和父母通话,但今天带着一颗小小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游子之心与他们相见,十分幸福,父母收到英语老师的反馈,也很高兴。当然,朋友的父母也收到了反馈,那一连串不及格的数字让他们揪心,而朋友也觉得愧疚。
  还是少一点儿牵挂吧!当我们努力踮脚张望世界时,那份牵挂往往显得有些多余;而在我们最不堪或最辉煌的时候,再去开销,牵挂里的余额或许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我在初中一年级的班上邂逅了一位特别的少年。  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上,班主任让同学们轮流做自我介绍。轮到他时,他不自在地挪了挪座位,才慢腾腾地站起来:“我叫李弘树。”他的声音极尖极细,像女孩子般娇嗔,其间还夹着微微的颤音。几乎大半个班的同学都鄙夷地斜了他一眼,我则抬起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离我不远的少年——他皮肤白皙,一张圆脸上覆满稚气,神情有些羞怯、畏缩,身材微胖。  哦,他叫弘树,我细细咀嚼着他的
你为我点燃了人生的灯,送我去远行;  我为你点燃了幸福的灯,教会你相信。  ——题记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学校的花园里有一座望月亭,亭子周围是一片草坪,遍地绿油油的小草。我常常坐在草坪上,望向远方,看小草的绿色和天空的蓝色相交。  望月亭正对着篮球场,我总会在那里看到你的身影。我身高一百六十八公分,你还没有我高,那小身板跟高中生一样。你天天带着黑框眼镜,穿着格子衬衫,在篮球场上和一
黑白论,对立的完美,永远的牵绊  黑白之间,水火之间,不知道何时起何适罢,黑,是带着翅膀的恶魔,白,是带着微笑的天使,两者之间怎样搭配才能诠释出完美,张一鸾这个甜美中带着几分泼辣的湖南妹子来演绎这个主题再合适不过了。忙着各地宣传《我们结婚了》的张一鸾匆匆忙忙来,到了拍摄地没来的休息就连马上与工作人员讨论工作事情,风风火火的个性展露无遗。人们都被她甜美的外表蒙骗了,外柔内刚,爱憎分明,用这两个词来形
城市里那个不起眼的街角,有一间小小的书店。一扇简陋的玻璃门,阻隔了街上车水马龙的喧嚣、灯红酒绿的热闹……  推开这扇玻璃门,风铃轻轻摇动,发出悦耳的“叮叮”声。店内略显破旧,木质地板久经年岁,有点儿凹凸不平,踩上去“吱呀”作响;右边的书柜一尘不染,上面叠放整齐的书本为它带来几分美感;左边则是老板收藏半辈子的黑胶唱片,从邓丽君到梅艳芳再到张国荣,不一而足——虽然这些名字于我是陌生的。  不知何时,我
1    2007年的夏天,我初中毕业了。  那一天下了很大的雨,我迟到了。当我填完档案,班上的人已经走光了。我飞奔去三楼,找麦西和雨晴,他们也都已经走了。  我失落地冲进了雨中。在校门口,我看见了麦西。他撑着一把蓝色的伞,面无表情地望着我。  “雨晴呢?她到哪里去了?”  “她没有考上七中,她不能画画了。”  “哦。那你知道她会去哪里吗?”  “不知道。”麦西低下头,眼睛湿湿的。  我抬头望了望
不知不觉,《小溪流》已在我手中驻足了半年。说来很偶然,结识《小溪流》,是在与小编禾木的闲聊中。他带着认真的态度向我推荐。我始终记得他当时言辞恳切地说:看看这本杂志吧,不论投稿还是阅读,我都觉得《小溪流》很适合你。  今天翻开抽屉,又有一沓未寄出的信笺,拿在手里很厚实。我在信封上都画了尖下颌的少年,亦如《小溪流》封面上那些纯情美好的少男少女。回望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足迹,仿佛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感觉
溪流情报站:2011年4月21日,湖南省2010年度中小学生作文竞赛评审会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召开。经过评委们紧张而认真地评选,苏锐同学的《一座城市的孤独》等五篇文章荣获中学组特等奖。本刊也将从今年第九期开始一一刊登获奖的作文以及评审老师精彩的点评。此次评审会的召开,标志着湖南省2010年度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圆满结束。更令人兴奋的是,“百变魔方”2011年度湖南省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已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欢
楼底下租住着一对夫妇,他们有一辆摩托车。  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虽然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发动时常发出粗重的噪音,但他们一直静悄悄的。  我也不知道他们从事什么工作,虽然我总能看见那位丈夫疲惫无神的眼,但他的衣服一直洁净无污,他的腰也笔直得如楼道口的那棵香樟。  其实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外来务工者。在这个城市里有着许许多多与他们相似或相同的人。多数人对他们怀着成见,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脸上
作 者 简 介  姚岸颀,汉族,湖南岳阳市人,现年16岁,就读于岳阳市一中高515班。酷爱阅读,累计已有散文、随笔、诗歌、小说、剧本250多件30余万字。有习作发表于《语文报》、《语文学习报》等多种报刊,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品集《遥远的湿地》;曾获第35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钟情于那片湿地已久。  那一次,全班同学听一位被称为“江豚爸爸”的记者做关于湿地保护的报告,他讲得感染力十足,
青春路上的点点滴滴,如清风轻抚面颊,淡淡袭来。  我们曾哭泣,我们曾欢笑,我们曾大声告诉自己:伤痛与快乐并存是一种美丽,哭和笑搭配方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青春,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是泪水和微笑汇集的海洋,是我们手牵手共同走过的时光,是我们对着天空的高声呐喊……  16、17、18岁的天空,万里无云。蔚蓝天空下的我们仍被称为“孩子”,因为,我们还像孩子一样,眨着眼睛期待明天的阳光;还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