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来源 :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胰腺癌;细胞增殖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侵袭性强,早期往往已经浸润大血管、神经等,造成手术切除难度大,严重降低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γ(PPAR-γ)除参与脂肪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细胞功能调节外,还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2]。笔者前期试验表明促进PPAR-γ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及侵袭性[3]。本实验拟明确调控PPAR-γ表达对BxPc-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人胰腺癌BxPc-3细胞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研究所;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购自美国Sigma;胰酶、高糖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剂盒购自中国碧云天公司;鼠抗人PPAR-γ抗体及GAPDH内参购自南京凯基公司。
  二、方法
  1.细胞株与培养
  人胰腺癌BxPc-3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均呈贴壁生长。每2~3d用0.25%胰酶消化传代1次。根据前期研究经验,将BxPc-3细胞分5组处理96h,分别为不加药物的对照组(对照组)、加入终浓度5μmol/L罗格列酮组(5μmol/L罗格列酮组)、加入终浓度10μmol/L罗格列酮组(10μmol/L罗格列酮组)、加入终浓度20μmol/L罗格列酮组(20μmol/L罗格列酮组)、加入终浓度40μmol/L罗格列酮组(40μmol/L罗格列酮组)。
  2.PPAR-γ表达水平的检测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BxPc-3细胞,各组BxPc-3细胞加药后加入600μlRIPA细胞裂解液,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即总蛋白,加2倍体积十二烷基酸钠上样缓冲液,电泳后转移至醋酸纤维膜上,脱脂奶粉封闭,加入相应一抗(PPAR-γ抗体,1∶100),4℃孵育过夜,洗膜3次,加入羊抗鼠二抗(1∶10000),37℃孵育2h,电化学发光(ECL)法检测,感光顯影。AlphaImager2200图像系统分析灰度值,以GAPDH为内参,计算各组细胞的PPAR-γ表达水平。实验组每组设4个平行孔,实验独立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3.BxPc-3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
  3.BxPc-3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采用MTT法检测:收集对数生长期的BxPc-3细胞,各组BxPc-3细胞加药处理后加入20μlMTT溶液,孵育4h,再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DMSO)震荡10min,使用ELISA检测仪于490nm波长处测量各组吸光度值(增殖活性)。每组设4个平行孔,实验独立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三、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处理数据。实验数据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BxPc-3细胞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
  5组BxPc-3细胞PPAR-γ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22,P<0.001)。5μmol/L罗格列酮组、10μmol/L罗格列酮组BxPc-3细胞的PPAR-γ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0μmol/L罗格列酮组、40μmol/L罗格列酮组BxPc-3细胞的PPAR-γ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40μmol/L罗格列酮组BxPc-3细胞的PPAR-γ表达水平高于5μmol/L罗格列酮组、10μmol/L罗格列酮组和20μmol/L罗格列酮组(P均<0.05),见图1。
  二、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BxPc-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MTT检测显示,5组BxPc-3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66,P<0.001)。5μmol/L罗格列酮组、10μmol/L罗格列酮处理后BxPc-3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60±0.07、0.57±0.06,与对照组的0.62±0.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μmol/L罗格列酮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30±0.02,低于20μmol/L罗格列酮组的0.45±0.03,且2组BxPc-3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5μmol/L罗格列酮组和10μmol/L罗格列酮组(P均<0.05),见图2。
  讨论
  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有α、β和γ这3种亚型,3种亚型在功能和结构有一定差异[4]。PPAR-γ配体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大类,其中外源性配体以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代表,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临床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内源性配体则包括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如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等,还有前列腺素衍生物、前列腺素D2等,这些天然激动剂活性都较低[5-6]。
  PPAR-γ最初发现是与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分化和器官纤维化等有关。近年研究显示其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已有报道PPAR-γ在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食管癌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7]。Tsujie等(2003年)报道PPAR-γ在包括BxPc-3细胞在内的6种胰腺癌细胞株上表达。Kristiansen等(2006年)在129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检测PPAR-γ,71.3%的病例中有PPAR-γ的表达,且其表达与胰腺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推测PPAR-γ与胰腺癌有关。PPAR-γ在胰腺癌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阐明。Eibl等(2001年)认为,PPAR-γ可能通过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进而阻止胰腺癌细胞生长。
  笔者前期研究使用罗格列酮促进BxPc-3细胞中PPAR-γ表达,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有效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EMT及侵袭性。本实验中笔者继续将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于BxPc-3细胞,结果显示20、40μmol/L罗格列酮可以有效促进PPAR-γ的表达,且40μmol/L罗格列酮组BxPc-3细胞的PPAR-γ表达高于20μmol/L罗格列酮组。MTT结果提示20μmol/L罗格列酮组、40μmol/L罗格列酮组BxPc-3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表明PPAR-γ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活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PPAR-γ激动剂的抗胰腺癌细胞增殖特性,而探索PPAR-γ参与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及EMT的信号传导通路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穴位针灸按摩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40例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作
【关键词】骨软化症;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干燥综合征;获得性  低磷骨软化症是由慢性低磷血症和(或)维生素D活性不足引起的以骨基质矿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肿瘤性和获得性,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骨痛、骨折、肌无力、活动障碍等,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2]。低磷骨软化症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常被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纤维肌
【关键词】双胎妊娠;子痫前期;绒毛膜性质;临床结局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是3%~8%,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约占15%[1]。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是单胎妊娠孕妇的2~3倍,并且母胎并发症的风险亦会增加。双胎妊娠根据不同的绒毛膜性质分为单绒毛膜双胎和双绒毛膜双胎。关于不同绒毛膜性质的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生率的研究,国外对其发病风险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数据的变异性给临床咨
【关键词】结直肠癌;增殖;迁移;长链非编码RNA;癌基因SEI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高且逐年上升,预后较差[1]。肿瘤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探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提供科学基础,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仍未完全清楚结直肠癌肿瘤进展的具体机制。据相关研究,已知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多基因的异常表达,如PIK3CA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大肠埃希菌;感染  在医疗机构中,多重耐药菌(MDRO)的增加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1-2]。在儿科医院或儿科医学中心建立MDRO 监测与MDRO 感染风险因子的分析可能有助于了解与确定某个特定区域儿童和新生儿感染MDRO 的流行、变迁以及各种相关的危险因素[3-4]。识别流行病原体,特别是MDRO,可促进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有助于降低耐药率,优化
【关键词】尸体解剖;股骨颈骨折;旋髂深动脉;髂骨瓣  股骨颈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6%,是老年人常见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与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的是,青壮年骨折多因高能量较大暴力所致,骨折后,股骨头血运多遭受严重破坏[2]。股骨头血流量减少发生在83%的头下骨折患者和52%的经颈骨折患者中,头下骨折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经颈骨折[3]。由于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生物力学和功能的复杂性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急性肾损伤;肾脏炎症  急性肾损伤(AKI)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AKI早期阶段的肾小管损伤中,炎症起关键作用,肾脏中可观察到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炎性细胞浸润。注射脂质体氯膦酸盐系统性耗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缓解AKI,体现了巨噬细胞在AKI中的重要性[1]。其中,M1型巨噬细胞参与促炎反应导致肾脏损伤,而M2型巨噬细胞参与抗炎反应抑制肾脏损伤[2-3]。
目的:探讨男性酒精依赖病人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齐齐哈尔地区10所精神病医院163例酒精依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