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高中物理都是以弹簧振子模型为例来讲述.由于振子所受的力是变化的,要得到它的运动规律,理论上要求解微分方程,这超出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探究简谐运动.先应用已有知识建立数值模型,再用学生熟悉的数表软件Excel实现求解,最终得到振子的运动规律.整个探究过程按照先对振子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振子的位移和速度隨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步骤进行,这样的处理符合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能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物体之所以做这样那样的运动是由于受到了不同变化规律的力的作用,从而加深对力和运动因果关系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到数值计算也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將科幻电影情节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旨在探索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导下,打造学生喜爱的高效物理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科学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情境;兴趣  作者简介:姜军军(1990-),男,江苏南京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陈梦姣(1989-),女,江苏宿迁人,研究生/硕士,中学一级,
物理简答题是学生学习的畏难题型,是教师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本文从简答题的特点以及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平时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为突破口,借鉴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
1物理图象教学的意义  1.1物理图象的特点及教学意义  1.1.1物理图象及其特点  物理图象,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变量之间定性或定量关系的.物理图象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和信息丰富等特点,是描述物理过程,展现物理规律,揭示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将物理学科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1.2物理图象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小学生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无人接送和监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浙江省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对全校学生和家长进行的问卷调研中发现,家长对学生课后托管的需求率达到73.32%以上。而在需要课后托管服务的主要原因中,有18.77%的家长表示“由于工作忙,来不及接送孩子”,有17.26%的家长是“由于不擅长辅导孩子作业”,还有近51.52%的家长则是“希
电学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失分点,是教师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环节之一.现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例,尝试从预设与生成的视角探讨电学实验复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1生成性教学与预设的关系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其主旨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
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已经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即前概念。在这些概念中有的与科学知识相一致,可以是新知识的起点,但更多的与科学理论相违背,而这些概念往往根深蒂固,阻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怎样有效的转变错误概念是物理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1 错误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所谓错误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在以往生活与学习中形成的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概念。例如:如图1所示,轨道光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深度的探究,使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深度;能力;科学探究  作者简介:修金文(1983-),男,福建长汀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特征,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介绍了三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操作形式:利用Warming up,Listening和Speaking中的听力,图片及图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因材制宜 听说课 写作 成就感    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第一个板块都是引入本单元话题的听说课。通过听说课,老师能把学生引进一个包罗万象、精彩灵动的英语世界。在此过程中,老师的循
<正>2017年10月,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赴美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海外研修学习。我们在美国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
针对学生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中存在的有关前概念,我们立足学生本位观,以学生大脑中固有的前概念作为教学流程设计的出发点,以科学探究的方式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希冀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