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密封也不易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y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卷密封源于我国唐代。据《隋唐嘉话》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号,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不过,武则天所创的糊名之法,只是用于吏部升迁官吏的考试,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制度。到了宋代,“糊名”才正式用于科举,称“封弥”。元朝以后,它叫作“弥封”。明清时期一直沿用此法,直至科举结束。
  宋朝时期,曾经有人击登闻鼓,投诉科举评阅试卷不公。后来,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糊名之法。宋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后,开始在殿试中使用糊名法。从此,糊名之法不但成了殿试的定例,还被逐步推行到各级常科考试中,成了古代“高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但是,自从密封试卷实行以来,拥护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就拿宋朝来说,拥护密封试卷的人有包拯、欧阳修等,反对密封试卷的人有范仲淹、苏颂等,他们各执一词,述说密封试卷的利弊。其实,不管反对的人如何攻击,事实证明,密封试卷是古今“高考”最公平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两个古人笔记中记载的事例,可以说明密封试卷在“高考”中的必要性。一个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事例,另一个是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的事例。
  宋仁宗时期,国子监有个学生叫郑獬,非常有才气,但又非常自负,对国子监选拔考生时把他排在第五名很有意见,十分不平。按照惯例,考试结果公布后,被录取的学生要向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写信致谢。但是在感谢信中,郑獬不但对自己名列第五牢骚满腹,还把国子监祭酒比作劣等的驽马、挡路的顽石,把自己比作被埋没的千里马和巨鳌。国子监祭酒看后非常生气,从此衔恨在心。



  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郑獬通过会试后参加殿试,主考官恰恰又是那位国子监祭酒。这位主考官极力想让郑獬落榜,以报其当年的不逊之仇。当他看到一份试卷文笔极像郑獬的卷子时,立即将其淘汰掉了。但当阅卷完毕拆封以后,他发现那份卷子根本不是郑獬的,而郑獬偏偏中了当年的状元。
  另一件就是苏轼意欲录取李廌而未果的事情。李廌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深得苏轼的赏识。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苏轼主持省试时,认定有份卷子是李廌的试卷,就在试卷上大加赞扬,还对同为考官的黄庭坚吹嘘道:“是必吾李廌也。”并将其设法定为了第一名。可等拆号一看,他录取的不是李廌而是章援。就这样,章援成了第一名,李廌却名落孙山。
  那么,既然密封试卷对“高考”如此之公平,范仲淹、蘇颂等人又为什么反对呢?他们的观点如出一辙,那就是“高考”试卷密封只看试卷优劣,不看平时德才,这与如今一些人的观点又何等相似呀。但是,正像包拯反驳范仲淹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实际德行很难核实,何况考官未必都能以公心取人,他们“或缘其雅素,或牵手爱憎,或迫于势要,或通于贿赂”,很容易做出不公的事情,要想维护“至公”的“高考”手段,“高考”试卷密封,依然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①  出国之前回了一趟奶奶家,房子已经许久无人住了,我和我爸去打扫了一下蜘蛛网和灰尘,意外地在阳台上看见了那盆原先种着辣椒的花盆里生出了新芽,却不知是否还是奶奶亲手种的那株辣椒,只是兀自看着那破土而出的翠绿生机,便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原来已经过去4年之久了。  那盆辣椒是我高三那年种下的,种子是一名女同学给的。我也不知道这有何意义,想到奶奶平日里爱捣鼓些植物,就拿回家给了奶奶。  这辣椒种下
期刊
没有量入为出,花钱买暂时快乐,结果累积了长期的痛苦,其实划不来。限量是个迷魂阵,多少人成了迷宫老鼠。  小群说,她最近总是睡不着,应该是得了忧郁症。要不,就是躁郁症,有时她会莫名其妙因为一点小事情暴跳如雷。  我看她神情虽然郁郁寡欢,但还能准时上下班,和同事们谈起百货公司周年庆时眼中仍乍现渴望的光芒。我觉得她应该还没有到罹患忧郁症的地步。  “有什么让你不快乐的原因吗?”  “钱。”她直接回答。“
期刊
“大桥漂亮嗎?”“漂亮!”“给自己的施工打多少分?”“满分!”  2017年10月,伶仃洋上,从上往下灌入人工岛的海风,拍散不了建设者的自豪、喜悦。历时7年,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  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可靠,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同意交付使用。如果
期刊
如果要在地球上选出一位人类最好的朋友,那就是狗。和猫不同,狗不但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同时也为人类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这从一句成语就可以得到印证———犬马之劳。  正因为狗是如此重要,人们对弄清这位朋友的来历也十分好奇。然而,这么多年来,狗的来历却仍然扑朔迷离。狗的祖先是灰狼?  家犬与狼、狐狸、豺和野生猎狗等相似的动物属于同一科。它们共同的名字叫犬科。真正的犬科动物首次出现在700万至500万年
期刊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获得证实后,每天到他家的来访者络绎不绝,这极大地干扰了他的私人生活。他对此非常苦恼,这样每天接待访客,非常影响他的科研工作。对一些媒体的来访者,爱因斯坦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但也有例外,对于那些对学术有疑问的学生和研究者,爱因斯坦却常常大开绿灯。  一天,一位穿著朴素的年轻学生前来拜访,意外获得了爱因斯坦的接见。年轻人问完问题后,高兴得一再表示感谢。可在站起来准备离开的时候,年
期刊
从前,有二十五个锡做的士兵,他们全都是兄弟,是同一把旧锡勺做出来的。“小锡兵!”这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听到的第一句话。一个小男孩打开玩具盒,看到这些小锡兵后欢呼起来。他高兴地拍拍手,迫不及待地把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摆到桌子上。  小锡兵都笔挺地站着,穿着红蓝相配的军装,肩上扛着步枪,全都一模一样,只有一个除外。这个小锡兵只有一条腿,他是最后一个被铸出来的,当时锡已经用光了。可是他单腿站立时,和其他双腿健
期刊
英語中有这样一个词:Nowhere。  你会怎样拼读这个词呢?  你既可以将它读成“no where”,即“哪里都没有”;又可以读成“now here”,即“就在此处”。  在美国,在谈到“机会”这个话题时,你可以听到人们用这两种方式说这个词。有人把它说成机会“哪里都没有”,但也有人说机会“就在此处”。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机会真的存在吗?我认为是的。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1937年,万豪酒
期刊
内容简介:  几十年来,斯蒂芬·霍金一直都被看作科学的化身,他那些颠覆性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同时,他与病魔的搏斗也很触动人心,这使他成为全球残障人士的杰出代表。  霍金经历的是一场头脑与身体之间的战斗:随着他的科研工作不断攀登到新的高峰,身体上的残疾使他越发难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霍金年仅二十一岁就被确诊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虽然医生当时宣告他的生命只剩两年时间,但他仍
期刊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她却用对地质科学的毕生探索漂亮作答。  3月22日,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奖”的颁奖典礼上,一位82岁的中国老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衣着简洁,笑容轻松,神态坚定。5分钟的演讲,她用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四种语言,全程脱稿,发音标准,风趣幽默,赢得数次掌声,一举一动尽显大方优雅。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期刊
我们班上有个叫卡罗莉娜·屈克尔曼的女孩。她有一双黑黑的眼睛,两道黑黑的眉毛,一头深褐色的秀发,前额右上方戴了一枚发夹,后颈上和耳垂与脖子之间的皮肤上竖着一层细细的茸毛。阳光会给茸毛抹上一层光泽,而微风则会时而让它们悄悄地颤动。她笑起来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动听的沙哑嗓音,而且脖子伸得老长,头往后仰,脸上乐开了花,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我本来可以经常看这张脸,而且只要有可能我就会盯着她看,不管是在课堂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