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工作当成学问做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飞速发展,对领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过去那种苦干有余、巧干不足的“苦力型”领导者,在大力倡导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的今天,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今已不是一个仅靠汗水就能当好领导的时代,而是要求领导者尽快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的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会把工作当成学问做,自觉强化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意识,善于从研究的角度理性思考各种问题,努力把自身的领导行为和管理研究融为一体,尽快实现自身素质的转型与提高。
  我曾任河北省冶金厅能源环保处副处长兼河北省冶金能源环保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当时的追求目标是做一名学者型管理干部。到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任职后,我的追求目标定位为“学者型领导,领导型学者”。从那时起,我总把重要工作当成一门学问,努力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特别是担任保定市委书记以后,需要对某项工作进行决策、部署时,我首先将此项工作当成一门学问认真学习、调查、思考、研究,研究清楚了,找到了它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才开始部署。这一习惯,使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善于思考是对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万物自得,各有其理其道,做工作要动脑筋、开心窍、展智力。一项工作要不要做、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效果最好?决不能“统计加估计”,靠拍脑门儿决定。领导干部的思考,需贯穿于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方案、作出决策、抓好落实的全过程。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求真务实、勇挑重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干部,会把工作看成履职尽责的平台,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好;一个责任感缺失的干部,则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难免敷衍了事。正因为有了这份为民执政、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干部才不会急着捞政绩、奔前途,而会像做学问一样,埋头苦干、孜孜以求,把应该做的事做到最佳状态。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功夫、精密之处见水平。做学问绝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须从小处着眼,在细微处较真,不惜“鸡蛋里面挑骨头”。如果把这种精神投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就能把工作做到位,就能避免出现许多不该出的麻烦事。比如,因简单纠纷而酿成的群体性恶性事件就可能及早解决,办事难、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的解决也会豁然开朗。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苦中求道、淡泊宁静、豁达从容,视名利如浮云,视事业为生命。古往今来,大学问家往往都甘于寂寞、乐于清贫,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治学,才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理政也同此理。身为领导干部,不能怕苦怕累,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追名逐利,要有一种豁达、一份执着,看淡一己之利,看重事业之乐,致力于工作,奋发有为,不断进取,攀登一个又一个事业发展的新高峰。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展示的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做学问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最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干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工作静不下心,干事沉不下气,缺少一种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那么,想要干好工作也就是一句空话了。只有把工作当成学问做,才能培养务实精神,锤炼良好作风,真正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凡是体现正能量的事情,认准了就努力去做,坚持脚踏实地,一干到底,干出成效,力戒形式主义,坚决不搞那些“短、平、快”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体现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有权必有责,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领导干部身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在组织和实施领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强化责任意识,敬畏权力,敬畏百姓,敬畏岗位。干工作更要像做学问那样,精益求精,追求至善,绝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懈怠。无论做任何事情、干哪项工作,都要时刻牢记自身使命,切实把本职岗位当作敬业的舞台和奉献的平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心悦诚服,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来。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蕴含的是孜孜以求、锐意进取的激情。在外人看来,做学问漫长而枯燥,单调又乏味,但对做学问的人来说,其实不然,正是在这种经年累月的不懈追求中,让我们看到了其内心对做学问如火燃烧般的激情和动力。他们那种一丝不苟、不断钻研的精神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就要求干工作一定要有内在的激情,因为激情是成功的动力,没有内在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激情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把工作做得可圈可点、有声有色,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不是要当“书呆子”,而是追求一种做人做事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领导干部唯有以善思的治学精神、吃苦的硬朗作风、清正的优良品质、高尚的人格修养刻苦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善始善终、尽善尽美,担当好对党、对人民的应有责任,才能有功于世、有为于民。
  (责编 / 傅建芬)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分别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70例,分为罗哌组(61例)、左旋组(55例)及未予镇痛的对照组(54例),观察并记录
1病例报告女,55岁,因腹胀、腹痛2个月,间断发热近1个月,腹泻1周入院。起病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多发小囊肿,胆囊多发结石,腹腔大量积液,肠系膜上静脉明显增粗,腹腔异常血管形成,肠系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临床常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我科自2006—04至2007—12用香菊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51例。
古代先贤对“静”的好处与作用做过精辟阐述。《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静也是一种无形的“能量”,而且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能让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强大气场。静能指导人们另辟蹊径,化解许多看似棘手的难题。戒躁求静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  (1)  浮躁的社会,头脑冷静者出。静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这一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以PAF为靶点的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PAF浓度;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华诗词文化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锻铸着民族的魂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擅长诗词,出版界曾出版过《朱德诗词集》《董必武诗选》《陈毅诗词集》《周总理与诗歌》《十老诗选》等,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禀赋和人文素养。  在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离院患者医嘱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门诊初诊及住院好转离院患者189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于出院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