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贴近时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是江苏新高考的第一年,今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下称“江苏卷”)背景材料熟悉、设问不偏不怪,试卷内容、试题类型、难易度比例与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及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规定相吻合,实现了新老教材和新老高考的平稳过渡。当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江苏卷无论在知识构成、题型以及命题立意上都有明显变化,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做到了考试说明要求的“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即新课程、新高考要求的“三个贴近”)。
  
  一、试题特点
  
  1.贴近实际
  所谓贴近实际,就是试题命制要紧密联系实际,关注国内外大事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时,要求紧密联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这一要求体现在政治高考上,就是不回避热点。今年的江苏卷,并没有回避热点,而是迎着热点上。表现在:
  首先是对纯时政的考查上,试卷遵循了时事命题规律,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考查。试题中的十七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对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国务院机构改革实行“大部门”体制以及江苏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等,都是一年来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
  其次是试题以一些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教材知识。如,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背景,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为背景,考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以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考查美国的政体和政党制度;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综合考查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知识;等等。
  再次是高度关注民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江苏卷通篇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政治试卷特有的政治思想功能。如,选择题15题以“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为背景,要求理解规范劳动关系的意义;简析题34题以江苏农民收支状况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为背景,让考生概括江苏农民的生活消费状况、分析如何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简析题35题以我国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为背景,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探究题37题以人们极为关注的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考查考生的权利与义务意识,突出地展现了“以民为本”这一时代的主旋律。
  2.贴近学生
  所谓贴近学生,就是试题命制要贴近学生生活,适应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关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1)适应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首先是突出考查基础知识。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卷已逐步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和素质立意”的转变。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试题,不能也不可能是建立在无知识的基础上,更不能脱离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际,好高骛远、拔苗助长。今年的江苏卷延续了往年重视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特点,对新教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广泛考查。据统计,全卷37道试题中,至少有26道是考查基础知识的。尤其是33道单项选择题中,除1~6题考查时政外,其余27题有23道直接考查了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在近几年的江苏卷中是极其少见的。
  但是,与前几年相比,今年江苏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试题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认和再现,除时政外,死记硬背的试题基本没有。二是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今年江苏卷涉及的知识点占考点总数的比重有所下降,主要考查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43个知识点,只占考试说明所列近300个知识点的15%。
  应该说,在江苏省20多万选修政治的考生面前那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中,惟一公平的也是最权威的就是每位学生拥有的教科书。强调考查教科书学习情况,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充分地反映了高考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也对今后减轻考生压力,避免“题海战”和各种粗糙资料的干扰,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是强调能力和素质立意。
  普通高校希望选拔能力比较强、素质比较好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因此,高考应始终贯彻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考查的原则。今年的江苏卷很好地坚持了这一原则,试题强调能力和素质立意,着重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表现在:
  选择题部分,很多题目都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选择。如18题以江苏省电力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为背景,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考生只有在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出这则材料体现了“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再如29题以江苏人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许多可贵精神为背景,考查发展先进文化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考生只有在认真阅读材料,弄清命题意图,综合运用文化生活和哲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主观题部分,需要考生在全面把握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和准确归纳背景材料,才能做出比较完整、准确的答案。例如:简析题34题要求结合和针对背景材料,概括江苏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考生首先必须清楚影响消费的因素、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知识,再归纳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才能准确作答。再如35题第(1)问,属于辨析性简析题,应该说对题中“政府在颁发该办法(即《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这一说法的正误做出判断并不难,但要从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职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等方面阐述理由,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就相当高。而探究题37题则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要求考生以“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进行综合探究,可以说该题是对考生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阅,考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很难得到高分的。
  (2)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仍然处于基础学习阶段,需要广泛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同时,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已基本形成,他们对未来抱着希望与幻想、智力发展已基本成熟、情感日益丰富、意志的目的性与坚持性获得了重要的发展。中学生的这些学习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涉猎广泛、呈现形式活泼、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试题。
  今年的江苏政治试题适应了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整卷立意准确,指向清晰;题目用语简洁,设问巧妙;呈现形式活泼,新颖多样。试题以名言、诗词、寓言、数学、漫画、图表、图标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集知识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于一体。如古代的唯物主义名言“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数学中的“三角形内角之和”、中学生参与北京奥运会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等,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趣味中重温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
  (3)关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首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考试,都应当努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探究的热情。今年的江苏卷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选择题20题以清华大学等名校校训为背景,考查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选择题24题以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简析题35题以我国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为背景,综合考查政治和哲学知识等。这些试题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是体现地方特色。高考自主命题应当体现地方特色。今年的江苏卷延续了近几年试题的特点,立足江苏省情,较好地反映了江苏地域特色,让学生备感亲切。如选择题第5题考查了江苏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这一时政热点,让学生体会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4题以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为背景,考查消费结构方面的知识;18题以江苏电力公司进行自主创新为背景,考查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知识;29题以江苏人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许多可贵精神为背景,综合考查文化和哲学知识。再如简析题35题以“2004~2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和“2007年江苏农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情况”两则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要求考生对江苏农民生活消费状况进行概括,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这些试题大手笔突出地方特色和开发地方考试资源,引领考生关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3.贴近时代
  所谓贴近时代,就是试题命制要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
  纵观今年的江苏卷,在平稳务实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与2007年相比,今年的江苏卷主要有下列变化和创新:
  (1)试卷内容及比例
  第一,大幅增加考试内容。2007年江苏卷包括经济常识(约占35%)、哲学常识(约占35%)、政治常识(约占20%)和时事政治(占10%)四部分,而今年的试卷则不仅考查经济生活(约占25%)、政治生活(约占15%)、文化生活(约占15%)、生活与哲学(约占25%)四个必考部分,还包括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两个选考部分(约占10%),以及时事政治(占10%)。考纲知识点也由去年的160多个,增加到今年的近300个。
  第二,首次出现选做题。今年的江苏卷依据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实际,把全部37道试题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其中,简析题第36题分为A、B两题,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2)试题类型及比例
  第一,大幅度减少题型,删繁就简。2007年江苏卷的题型包括选择题(33题,共75分,占50%)、简答题(2题,共18分,占12%)、辨析题(2题,共20分,约占13.3%)、论述题(1题,18分,占12%)、综合探究题(1题,19分,约占12.7%),而今年的题型只有单项选择题(33题,共66分,占55%)、简析题(必做题2题,选做题2题中选做1题,共12分,占10%)、探究题(1题,18分,占15%)等三种题型。
  第二,取消双向选择题,降低难度。2007年江苏卷的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双项选择两种,而今年的选择题取消了双项选择,只设单项选择,使得选择题的难度有所下降,考生的成绩比往年有一定提高。
  第三,取消辨析和论述题,变简答为简析题。辨析和论述是政治高考的两种“经典”题型,这类试题难度较大,同时考生的答题也形成了所谓的“套路”,学生和老师都希望取消这两种题型。今年的江苏卷适应这一要求,取消了辨析和论述题。同时,今年江苏卷将原来的简答题改为简析题,并在简析题中设置带有辨析性的问题,适当增加了难度,以弥补取消辨析和论述题的不足。
  (3)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方式
  第一,从选择题看,一是首次出现以重大时事为背景,既考时事政治,又考教材知识。如6、7、8题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背景,分别设置了纯时政、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选择题;二是增加学生熟悉的其他学科知识为背景,设置试题。如28题和31题分别以古汉语和数学知识为背景,设置了两道选择题。
  第二,从主观题看,一是背景材料的选择有明显变化,试题不再用单调的纯文字材料作为背景,而是增加了柱状图(简析题34题)、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探究题37题)这些直观材料作为背景,设置试题。二是题目的设问方式有明显变化,试题不仅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九字真经”提出问题,而且增加了评析、发现、影响等词汇设问。
  
  二、几点建议
  
  2008年江苏政治卷出现的新亮点,折射了高考命题的新思路。2009届高三选修政治学科的同学,应当根据今年试题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应试策略:
  首先要注重基础,盘活教材。应当高度重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及其能力的要求,通过认真听讲、认真读书、认真思考,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提纲挈领、画“知识树”、模块交叉等方法,突出主干知识,盘活教材知识。
  其次要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巧”抓热点问题:一是“巧渗”,即将热点问题的复习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二是“巧析”,即将热点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控制在能够而且应当掌握的范围内。三是“巧联”,即既要用教材知识吃透热点问题,又要用热点问题再现教材。四是“巧引”,即用身边的能够折射时代气息的事件,用地方特色引领热点问题的复习。
  第三要适度训练,规范答题。高三复习切忌“题海战”,但一定量的解题训练是必要的。复习训练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选择的试题要规范,反对偏题怪题;二是训练题量不在多,在于“举一反三”;三是试题难易度要适中,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四是答题要规范,逐步培养思考、回答问题的要点意识,不说“空话”,反对东扯西拉。
  第四要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依据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我们应当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以下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提高有效得分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高一新课程中,历史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高一历史难,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初高中衔接出现了“台阶”。  高中阶段学生历史学习的不适应现象,也应该引起初中社会学科教师的重视。初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常思考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否则,初中社会学科教育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在2007学年初,我们以教师调查问卷为主,同时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全面剖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出现“台阶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教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到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情操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在实施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实践性,使学生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我们体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频繁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口语作为生活中基础的交际手段,其重要作用也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利用电话或网络代替书信,成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信息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都在利用面试谈话代替书面考察,作为评价个人能力,检测实际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以听说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成为现代人“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2007年底,我在武鸣中学、马山中学、上林中学三校高考备考研讨会上了一节“用课文素材,写高考作文”的研讨课,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可。  一、过程回放  我以“谈话法”导入:“马山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黑山羊!”我接着让学生轮流说出黑山羊身上任何一个部位,但不得重复。学生很兴奋地说:“黑山羊头,黑山羊尾巴,黑山羊耳朵,黑山羊心……黑山羊胡须。”当有学生说到这,我说:“用黑山羊能做
对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学困生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在家长心目中、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对学困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身大事。因此,若能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几年来,我不断探索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的方法,并用之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新一轮的课改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也走在了课改的前列。在这种前提下,语文的课堂教学终于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这无疑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然而我们在追求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似乎也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确,大课改下我们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
“任务后”活动(Post?鄄task Activity),是指经过机械性操练和意义性操练,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个交际性的任务。学生通过Pre?鄄task和While?鄄task两个阶段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上已具备综合新旧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尽可能贴近生活的语境中,正确使用习得语言,完成交际性的任务,帮助其完成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小石潭记》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中“佁然”注释为“呆呆的样子”。笔者认为释义欠妥,注音为“Yǐ”有误。查阅相关资料,答案也有异同。  在易小平主编,与人教版2003年秋季新教材配套《文言文双色诠解》中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P102)对读音避而未注。吴铜运主编的与人教实验版2006年最新教材配套《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中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俗话说“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这说明口语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口语训练已然成为交流传递学习、生活信息,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
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岳阳楼记》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名篇,利用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有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美的蕴含量很大,是一篇美育的典范文章。现将美育的具体操作和文章美的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