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面面观DV的多元发展态势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艺术门类的发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新有创作范式对旧有模式的合理性颠覆,DV纪实类节目的创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视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以翻番来计算的,这反应为资金上的巨额投入,电视市场的深度开掘,技术上的不断更新,观念上的持续突破。但由于宣教式专题片和“纪实主义”对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这一代电视人的深远影响,导致了纪实艺术在观念和创新意识上的步伐永远比技术和其他因素都要走得艰难。2008年的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中的120部DV获奖节目,成为2007—2008年度全国优秀纪录片的一次大检阅,其间涌现出无数值得深思与借鉴的新作品。中国纪实类节目在九十年代后期面临了栏目化,市场化带来的困境之后,近些年终于在独立精神和标新立异的基础上艰难地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首先在总体表现上,DV创作人员的文化视野不断开拓,使得DV纪录片题材在选择上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了大众化的那些民生题材外,关于自然灾难,社会犯罪,关于濒危动物,关于人文关怀和爱情亲情,关于生与死,道德与伦理,理智与情感的题材在2008年都有不少节目,甚至还有拍摄关于文物古迹,考古发现的。题材的选择广泛使得DV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像北京独立制作人霍凤兰的人文类纪录片《敬老院》,广西党员电教中心的旅游类纪录片《月亮妈妈》,杭州独立制作人祝辰州的动物类短片《爱的故事》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创意类作品《寻》等等,都大有一鸣惊人的感觉。
  其次,不同类型的DV纪实作品融入了不同的创作手段。07年我们收到的500部纪实DV作品中,纯纪实类的几乎占了95%,08年我们收到了650多部纪实类作品,其中纯纪实类的占了85%,另外的一些DV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重演再现,动画,素描,沙画等多种创作手段。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我的体操梦》,山东刘何雁的《越来越近》,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的《五种运动》,中国美术学院的《越狱篇》,中国科技大学的《夏》等等。尽管这里有些节目在多种创作手段的运用上还显稚嫩,特别是掌握不好重演再现的分寸,但是我们毕竟在DV创作上走出了“单一纪实”的框框,迎来了多元纪实的新时代。
  再次,DV创作开始重视经费的投入。不少个人和大学都在DV纪录片创作上投入了相当的费用。记得07年,笔者在了解DV创作经费投入的时候非常悲观。江西一位长期从事DV创作的龚先生,每完成一部10分钟的纪录片投人330元钱,08年他平均投入600元。传媒类大学的学生每完成一部作业平均投入650元(含设备计时),08年的传媒类大学平均投入850元(含设备计时)。中国传媒大学的南广学院拍摄纪录片《绿牡丹》投入了4000多元。而独立制作人刘珂明先生,为了创建自己的DV工作室,除了添加了更高级的DV摄像机外,竟然将自己的“标清非线”整个升级成苹果的“高清非线”,仅这一项就花掉了15000多元。
  DV的多元化发展,为我们的纪录片创作领域增添了色彩,尤其是它的个性化创作风格使DV时代能够加速出现多元的纪实作品。现在,增值,独创,反传统反中心等理念与视点已经渗透到DV创作的诸多层面,一个在手段和技术上“怎么都行”的创作时代就在我们眼前!
其他文献
说来也巧,和导演荆刚的相识就源于他写的《相机》这个剧本。当年在学校那会,大家伙都一心的想拍片子,发现了好的剧本就和发掘到金矿一样开心。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个征集短片剧本的平台看到作为范本的《相机》剧本,同宿舍的一帮人兴奋得一宿没睡好,就琢磨怎么拍这个片予,连人员分工和拍摄场地都预想了个“八九不离十”。可惜本子终归是别人的,要拿来拍总要和作者打个招呼。第二天理直气壮的给剂刚打电话,以为这事情板上钉
期刊
谈谈你的成长经历,你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  我出生在陕西咸阳市,在一个国有企业的大院里长大。我的情况很普通,小时候喜欢画画,但学起来也没有坚持。小时候大人都说我很沉默,其他小朋友都活蹦乱跳得,我却经常一个人呆着。小学的时候,画画不错,老师常夸。但是也有很多亲戚朋友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是说脑子是不是不好使。所以我从小就有些自卑,不过也许是太自卑了,反而可以站到高的地方嘲笑起大人来,说真
期刊
先说说你的经历,因为可能和你现在的作品有很大的关系。  我是西安美院摄影专业毕业的,在那之前我从艺校毕业出来也曾经去山村教了两年书。我大学二年级就出来拍片子,那个时候进了电视台。我是学图片的,其实也是由于想做影视才选择这个专业。我的道路基本上是曲线救国的思路,这和很多作者是一样的。但是那时候想平民老百姓和影视制作离得太远了。就考了西安美院的图片专业。  你一直从事纪录片的创作,你怎么看纪录片这种形
期刊
2003年的一天,我结识了《DV时代》。个星期天我找到了杂志的编辑部,正巧工作人员都不在,于是我留下个便条希望能联系我。不久,我就接到了吕尚伟主编的电话,热情约我再来编辑部。又是一个星期日,我来到编辑部参加了第一次DV会员活动:由马仓先生介绍Vegas非编软件的使用——从此我走入了DV技术交流的天地,开始研究如何使用非编技术,也购买了我的第部摄像机,Panasonic 180。  今天,可以肯定的
期刊
2009年1月7日,Blackmagic Design公司发布了DeckLink Studio,一款用于取代标清卡的新型采集卡,兼容模拟以及高/标清数字设备。DeckLink Studio不仅取代了整个BlackmagicDeslgn标清产品线,同时加入了高清支持,而且价格更低。  DeckLink Studio配备独立的SDI,模拟分量,S-Videe和复合视频接口,因此可以在不更换电缆的情况下
期刊
电影剧作并不是凭空乱造的,它不是小说,成片后的东西再也无法修改。创作时间定死了而且有限。故事是人脑的梦工场,它大体是催唤人性原动力的一个特定的情感激发源,如果在90分钟或者再长一些120分钟里,你能否将展现在流动画面中的故事讲好,这是个颇费脑筋的事。  我自己的电影《山水》剧作的创编,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其实也并非简单。原因是,故事人物与人物关系常常有头无尾或有尾无首或无中生有。特别是无中生有,
期刊
出于对便携高清“摄编存播显”整体解决方案的关注,本刊从2004年就开始密切跟踪BD与HD DVD之争。对历时近5年的新一代DVD大战的结局,本刊也曾经作过种种预测。时至今日,CES2008上华纳兄弟的改换门庭,使得这场历时5年之久的新一代高清DVD标准之争,以东芝全面终止HD DVD业务而画上了句号。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以索尼为首的蓝光阵营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然而,索尼真的胜了?我们知道,无论是某
期刊
2008年12月24日,由Panasonic公司举办的Panasoic AVCCAM全国大型巡回体验目活动在广州UME国际影城圆满结束了三天短暂的羊城之旅。三天的活动现场接待了来自羊城婚庆,影视,电视台等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近千人。现场活动热烈的气氛,产品知识介绍的细致完整和高清设备开放式的体验环节,使得参与活动的人们现场参与感强烈,在美丽的圣诞节如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  活动中,Panas
期刊
新年伊始,一条行业消息引起了无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高清光盘存储领域的HD DVD阵营宣告退出了竞争,BD蓝光阵营兵不血刃,宣告胜利。这样一来,各厂商可以放心的建立自己的蓝光播放机、蓝光光盘的生产线,蓝光将很快“热闹”起来。可是我们消费者如果也想在蓝光普及之前,提前参加热闹的集会,该怎么做呢?本文将给您支支招。  无论是2008年1月24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开始正式启动发售索尼的首款蓝光播放机BD
期刊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风暴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这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台湾许多行业都面临着订单减少以致裁员及倒闭的危机,尤其金融界受创最重,所以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勒紧腰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渡过这个难关,当然直接受到连带冲击的就是民生消费这一块,由于大环境景气不佳间接也导致民间消费趋于保守。所以就整个台湾地区来说,从企业到民间支出紧缩,这代表将失去许多可做的生意,今年将会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