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高等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策略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ng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先进文化,是贯穿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引领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锻造理想信念、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价值引导和促进文化自信的功能.全媒体为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思想,打造灵活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加强各类平台管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教育成果,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引领力是指高等学校各级党组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带领师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综合能力.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引领力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根本任务的落实,增强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引领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等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实现科学真理价值和实践价值统一;要维护意识形态建设历史传承性,实现守正坚守和自我更新统一;要坚持意识形态主导权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校能力和意识形态引领力统一.
长期以来,中国发展重心集中在工业和城镇,农业和农村长期发展滞后,目前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性转折,未来将更多地立足于乡村产业、人口和文化等禀赋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辽宁涉农民营企业是发展辽宁省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但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政府政策针对性不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农业金融信贷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吸引和促进涉农民营企业支持辽宁乡村振兴,必须结合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从最初的调整改革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一体化,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城乡发展战略在不断调整和演进.城乡关系的变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战略,并且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需要为价值追求.新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继续坚持理念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乡村内生动力的发展,落实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
高等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对建设生态文明、丰富高等学校德育内涵、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当前高等院校生态道德教育面临大学生主体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相关课程建设不足和国内外社会环境冲击的困境,需要通过推动知行结合,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的转化;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落实高等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建设;凝聚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路径有力推动高等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生态功能及文化传承意义的空间载体,其重新定义城乡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发资源配置与空间整合的革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特色小镇注重融合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绿色产业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文化地理景观,特色小镇一方面扎根在地,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延续深厚的人文传统,另一方面积极融合都市文化,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彰显创新与开放的现代精神.
推进高等学校社会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于贯彻落实各类乡村振兴政策、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高等学校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育人质量无法保证、活动路径比较狭窄和机制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结合山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的个案分析,提出以专业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本领、以生活训练转变大学生的角色认知、以服务训练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以团队训练陶冶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的高等学校“四训合一”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育人新路径.
妈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乡村公共生活的土壤,其独特形象、精神特质等根植于乡村公共生活.同时,妈祖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又逐渐改变了乡村公共生活形态,成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动力支持.进入新时代,妈祖文化要适应乡村公共生活的新需要,持续不断地规范改进、转型和提升,在促进自身传承发展的同时,激发乡村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新农村建设.
愚公移山精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篇章;既是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关键部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发掘愚公移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发现其历史发展的逻辑;国家、党的建设和个人层面都需要愚公移山精神,这是时代的必然;愚公移山精神要求科学研判形势、团结奋斗发展以及坚定必胜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新时代“三牛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其基本内涵是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意蕴.把新时代“三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中的作用,探索新时代“三牛精神”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的路径,推动其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校园文化、进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奋进,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开拓者和奋进者.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本工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经济学》教材将传统西方经济学引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客观评析,使《西方经济学》教材更加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解释与分析.通过对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获取332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构建《西方经济学》教材使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经济学》教材使用效果整体较好,教材特色明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