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形态与视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形态与视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1次性术后裂孔愈合患者36例(38只眼)的连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裂孔愈合形态,采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LO)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黄斑区光敏度、绝对暗点、相对暗点平均面积及中心视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OCT图像,裂孔形态分为完全愈合型(22只眼)、部分愈合型(10只眼)及未愈合型(6只眼).术后6个月,完全愈合型和部分愈合型眼的中心视力、光敏度、绝对暗点和相对暗点的平均面积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未愈合型眼的中心视力、光敏度虽较术前改善,但绝对暗点、相对暗点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完全愈合型眼的视力、光敏度、绝对暗点改善程度与部分愈合型和未愈合型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Ⅱ期裂孔眼术后黄斑中心凹形态可完全恢复.结论术后黄斑区中心凹部视网膜正常形态的恢复与视功能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术后中心凹的形态恢复越好,视功能改善程度越高.裂孔早期阶段(Ⅱ期裂孔)行手术,更有机会获取良好的视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43-447)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早期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移植物组(C组).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肝脏组织病理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组肝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经方鳖甲煎丸对免疫性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分
目的 探讨人初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淀粉酶(AM)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碘-淀粉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法,测定20例产妇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 天)中SOD、AM和ALP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GF和IGF-1含量.结果初乳中SOD活性在开始泌乳的前1~4 天由(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1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再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意外胆囊癌(pT2 11例,pT3 4例)中,12例再次行根治性胆囊床肝楔形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再手术时间(17.3±6.2)d;3例行姑息性手术,再手术时间(49±12.5)d.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pT2 1例,pT3 1例),肝转移2例(pT
目的 获得人胰腺α-淀粉酶(AMY2A) 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根据人AMY2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人胰腺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人胰腺AMY2A基因,经BamHⅠ和KpnⅠ双酶切、连接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5T,构建pGEX-5T-AMY2A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酶(I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变化,及其与机体免疫关系. 方法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4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36例老年炎症患者(炎症疾病组)、97例老年肿瘤患者(肿瘤组)和30例老年肿瘤治愈患者(肿瘤治愈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老年肿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 结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