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廿年来工作的总结报告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汪姓家族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您们好!在这里,我代表第一届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与会代表审议。
  东风化雨,大地回春。冻苗破土,应时而生。我们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于1994年10月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像冰冻已久的麦苗一样应时而生了。二十年来,我们理事会全体成员,团结一致,不负家族厚望,竭尽绵薄之力,为家族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现在报告于下:
  一、对二十年所做工作的回顾
  1、重修家谱,增强族人的凝聚力。
  理事会成立以后,立即投入当时正在进行的修谱工作,这对于94谱书按时、圆满完成起到了积极强劲的推动作用。理事会成员们,不怕艰苦,顶风冒雨,到汪氏族人聚居的村寨,耐心宣传动员族人,出资入谱。遭冷落,受嘲讽,他们满无所谓;上高山,爬陡坡,他们无所畏惧。其中,汪培义腿脚不便,拄着双拐,走村串寨,收集材料,从不叫苦。有一次他和汪宗辉,到六广河一带收集材料。因为他们一个是瘸子,一个是瞎子,有的族人,误认为,他们是讨口要饭的叫化子,不予理睬。他们走到坡上一家族人的外面,刚一开口,说是姓汪的家们,收集资料修谱之事,那家人不容分说,就要赶他倆走,随他们怎样解释,人家就是不听,非赶他们走不可。天已经要黑了,又下着小雨,他倆只好冒着雨继续赶路。汪培义虽然心中憋了一肚子的气,但是,为家族之事,为了把家谱修好,还是忍气吞声,继续工作,直到谱书稿子付梓为止。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汪培义这样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没有他们不畏艰辛,发愤忘食地工作,在一穷二白条件下,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修谱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
  在04年的修谱工作中,理事会成员也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使得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完备的鸿篇巨著顺利完成。在04修谱工作中,汪诗明多方奔走,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不管是94版谱书,还是04版谱书,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的一些缺点或毛病,但它比起成绩来,还是十分微小的。通过两次重修谱书,我们滇黔川渝的汪氏族人不仅基本理清了我们宗族的来龙去脉,繁荣发展的情况,还增进了族人向心力和凝聚力。
  2、重修祖墓,缅怀先人,启迪后人。
  (1)在修94谱书期间,龙虎二公裔孙汪诗明等,见到祖墓破烂不堪,黯然泪下。他们立即组织族人,集资重修,不远千里,从织金购买石料,加工好运到塘房白鸟,把祖墓修复。虽然规模较小,没有雕龙画凤,但在当时塘房也还是一件动人的盛事。
  (2)国兴公子孙汪治唐等,在94谱书出版不久,即组织本支系族人,集资修复祖墓。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修复了国兴公及子思舜、思荣、思华、思富、思贵之墓。在这次修墓中,汪治唐等多方奔走,出钱出力,无怨无悔。
  (3)从2000——2005年,朝海公系族人,在家族理事会的组织领导下,集资修复朝海公及其子孙国泰公等二十余位祖人之墓。工程刚刚告竣,即动手复修中屯胜三公之墓。这次修墓,其坟墓规模之大,耗资之巨,动员力量之广,在镇雄汪姓家族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修墓的筹备阶段,汪义富、汪子实等人,不顾艰辛,辗转于大湾、果珠、尖山、以勒等地,奔走呼号,动员族人。年届古稀的汪子君、汪继祥、汪宗鼎、到大湾、果珠等地,走村串寨,走访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感动了上帝——我们的族人。这里还要说汪子实、汪聪、汪宗敏等,设计、绘画,撰书碑文,费尽心力,却分文不取,其风格之高足可令人钦佩。没有他们的倾心付出,没有族人的慷慨解囊,要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天方夜谭。
  (4)金沙汪克岗等人,组织修复了哇遮公等祖人之墓。
  (5)镇雄汪绍贵等组织修复天佑公等祖人之墓。
  (6)世佐公系子孙汪继润、汪继明、汪宗乾等组织复修佐公及以下十余所祖墓。为修祖墓,汪宗乾、汪继润,公而忘私,不仅自己出钱,还要奔走各地做动员工作,可以说他们都无愧于祖宗,也无愧于子孙后代。
  不仅是镇雄的汪姓家族,还有织金、毕节、大方、赫章、纳雍等地,先后复修了祖墓。这里面也有很多感人事迹,限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多说了。
  3、为族人排忧解难,促进族人的凝聚力。
  记得有这样的两件小事:
  一件是,94谱书刚完成不久,汪某突然接到大方坡脚汪宝三的信,说坡脚的一个族人被坏人杀伤,请求镇雄族中给予帮助医治。汪某接到信后,立即四方奔走,费了很大的力,才筹到七百来元钱寄去。因为当时大家都困难,筹款异常艰难,虽是区区七百来元钱,汪某也算是为族中伤者的治疗竭尽绵薄之力了。事后,汪宝三回信说,幸得各地族人援助,受伤族人得以及时治疗,虽落下残疾,但保全了性命,很感谢镇雄族人。
  第二件是,塘房岩脚汪继庆之子,在镇雄一中读高三,即将高考时,为一个女孩,争风吃醋,伙同其他三个学生去把原镇雄法院院长吉某的门砸烂,吉家向公安报抢案,公安立即拘留了这四个混小子。汪继庆来找理事会帮忙疏通。汪某了解情况后,即找到吉某,说明情况,请求吉某原谅这四个不懂事的混小子,汪继庆等学生家长,也真诚地向吉某道歉,并掏出钱来赔偿吉家。吉某被感动了,即去公安销案,放人。后来,这四个混小子都考上大学,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虽然是些须小事,但却对增进族人的团结起到了促进作用。
  4、调解族中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俗话说,舌头跟牙齿好,都还有碰撞之时。族人相处也难免有磕磕碰碰之事。这些小事如果没有人及时调解或处理不当,就会酿成大事,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镇雄以勒毛坝汪宗海之子,汪某为点小事,与堂嫂发生口角,抓扯,以致打伤堂嫂。堂嫂的后家不答应,来了二十余人,要请汪某还道理。汪某见势不妙,跑出去躲起来。来人,找不到汪某,就把汪某的两头大牛,三头肥猪撵走了。扬言说,要把牛和猪卖来医治伤者。汪宗海无法,只好找到理事会帮助调解。理事会了解整个纠纷过程和其堂嫂的伤情后,即由汪建武请以勒派出所的民警去调解。以勒民警做了双方的工作,指出各自的缺点,要求汪某向堂嫂赔礼道歉,付医药费。其堂嫂见汪某致歉诚恳,原谅汪某,立即回到后家把撵去的牛和猪撵回来还给汪某,两家和好如初。   诸如此类的事各地都有,就不再多说了。
  为族中调解纠纷,虽是小事,但它为族人的团结和睦,社会的和谐却起了巨大的作用。
  5、建立建全各县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
  在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的领导下,各县的理事会相继建立起来。镇雄县凡有汪姓族人的村寨基本上建立了理事会,这些小理事会的建立,对于调解族中纷争和邻里纠纷,促进家族团结,社会和谐起了重要作用。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和组织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全国联谱,早日加入《中华汪氏通宗世谱》。
  关于全国联谱的问题,其他姓已经走到在我们前面去了。如,吴家,在十年前就着手做了。现在,吴家全国联谱,已经实现。其他,张家、李家、周家等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然,我们现在来做这一工作,也是正当其时。对于全国联谱,实现加入《中华汪姓通宗世谱》的问题,我提几点意见、建议:
  首先,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于我们的祖先的封号问题,过去我们的谱书上提到的什么“侯”、“元帅”、“将军”之类,的名号,一律以历史为准,凡是历史上没有的,新谱不要再提。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家谱就是家族的历史,就是家史。而家史必须符合国史。历史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就按什么样写,决不能胡编瞎造。胡编瞎造,往祖人贴金之事,自己觉得“光荣”,别人看来就是笑话,就是对历史的玷污。
  其次,对各支系的上接问题,力争搞清楚,一脉贯通。而世远年湮,实在难以搞清楚的绝不要移花接木,胡搞一通。如,某家,由于祖上为生存而颠沛流离,实在无法搞清来龙去脉的,就从记得的写起,决不要去依草附木。
  第三,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反对独断专行。在修谱工作中,绝不要自以为是,把别人的意见拒之门外,甚至,对正确的意见置若罔闻。
  第四,一定要坚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在两次修谱中,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即没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上接问题,当时就有人提出,实在搞不清楚,就不要硬接。这本来是正确的,却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就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要坚持错误,一错到底。我们为什么要修谱?一是把本家来龙去脉搞清楚,记载下来,传之子孙;二是对过去传说或记载错了的人和事进行更正,把正确的东西传之子孙。如果对错误的东西不更正,而是以讹传讹,陈陈相因,那就是贻害子孙。那就是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了。
  第五,我们要一边搞好各支系的支谱调查,一边搞好我们的滇黔川渝《汪氏通宗世谱》(第三版),最后才能做好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对接。各支系编一本,由于多数支系没有编辑经验,容易出错,所以必须首先搞好滇黔川渝《汪氏通宗世谱》(第三版),用以具体指导各支系最后的支谱编辑。人员相对少,好统一思想,发现错误也好纠正。另外,人员少,开支也就减少了。如果单独编支系,人员多,会议多,开支也就多了,还不利于把事情搞好。
  2、各县理事会应该组织力量,尽快把汪姓族人聚居地的理事会建立起来。这不仅对调解族中纷争有利,还能在将来续修家谱时的发挥作用。各村寨有了理事会,将来修谱时,就用不着我们亲自去跑腿了。一个电话打下去,下面理事会的负责人就把我们需要的材料整好,交来。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就坐在办公室里什么事都没有了。对于某些地方遇到麻烦,我们还必须下去帮助解决;对于那些办事能力弱的,我们也要去帮助、指导。
  3、各地应尽快建立公益基金,以利于开展扶危济困工作。94年总理事会成立时,就提出来了,但没有落实。由于没有钱,所说的话无法兑现,成了一纸空文。
  4、对于94谱书和04谱书中记载的《家训》、《训诫》和治家格言,均受到族人的认同,应该大力宣传,使之成为教育我们后代的一个法宝。
  最后,让我们向滇黔川渝汪氏修谱的汪人纪、汪宏道、汪文洝、汪近仁、云南的汪鸣琚、汪俊仕、汪保士等公默哀致敬,向各支系在修谱中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先贤们默哀致敬,向参加编修谱书做出贡献的已故的汪子君、汪继贤、汪宗明、汪仁志、汪行元、汪純元、汪应科、汪如道等默哀致敬,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他们功绩。
  祝新一届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健康长寿!
  谢谢大家。
  2013年9月21日
其他文献
摘要:系部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石,将战略管理思想引入系部建设,能使系部站在战略发展和战略规划的高度来对系部建设运筹帷幄,从而实现系部建设目标的高效率化。本文阐述了战略及战略管理思想的内涵、系部战略管理及模型,重点介绍了战略管理思想在系部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及对策,特别是怎样运用SWORT分析方法进行系部建设战略管理与规划。  
【摘要】依据教育部针对全日制本科生提出的有关高等工程教育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发展要求,文章从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继续教育“卓越计划”的主张,认为在继续教育领域中实施“卓越计划”是必要的,是有条件的,是可行的。文中指出,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转变师资队伍和转变教学手段,实现继续教育中的“卓越计划”的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卓越计划;路径  【中图
最近,又有人对上学、求知的结果赶到困惑了:花高价买学区房不一定能让子女一直学到获得博士学位,即便是有了博士学位,很可能照样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照样买不起学区房……于是,质疑油然而生:知识是不是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哲学命题,不完全是科学命题。前者的意思是,有知识的人较之无知识的人可以活得更理智、更自由,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中出现的各种机遇;而后者则强调有了
导演:黄建勋、何丽萍 编剧:陈惠妍 主演:安以轩饰邵春华、冯绍峰饰杨永、杨怡饰万贵妃、谭耀文饰汪直、蒋毅饰明宪宗、吕一饰邵清姿、刘娜萍饰凌七巧、何赛飞饰周太后、陈莎莉饰钱太后、刘庭羽饰柏含香、李颖饰凌司正、陆昱霖饰袁放、岳跃利饰周尚书、安钧璨饰小太监、朱亚英饰司乐、黄子文饰吴皇后、袁心冉饰王皇后、王建新饰五皇叔    当观众经历过《宫》和《步步惊心》的“清穿式”洗礼后,仿佛已经对中国封建制度统治下
湖南省怀化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始建于1981年,1988年改制为初级中学,1991年授牌为“城镇重点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级91个,在籍学生4968人,在职教职工372人,研究生学历16人,学历合格率100%。我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把“发展全面、特长突出、个性鲜明”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校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立足点,
摘要:课堂教学的现状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弱化了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思维训练,增强能力培养的意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能力培养从运算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迁移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六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思维;训练;能力培养  一、对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自己的良心过得去,不仅仅是讲全讲透,不仅仅是勤勉尽责就
-
期刊
【摘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的新生代高级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在陕西省农业厅项目组扶持和全程监督指导下,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组织学生申报农业创新创业项目,制定培训方案,形成了以学科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的新生代高级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高校与政府对接,大学学科教育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与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动员会议精神密切结合,达到了高校发展转型的目的,成为农业院校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矚目的成就,不论是各种类别的中学生国际性学科大赛还是综合能力大赛,中国的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中国学生普遍的运算品质、语言表达、识记水平,甚至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也是远超国外学生,这令西方教育研究学者大为惊讶,因为他们想到了不愿看到的未来。他们通过不断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基础教育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全国上下普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