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著可以培养我们对人类代代相传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从而达到心灵呼唤、智慧启迪和情感激发的境地。没有得到名著滋养的心灵是粗糙干枯的,这样的心灵无法感受宇宙的奥妙与无穷、世界的伟大与深邃、生活的美丽与痛苦。鉴于此,我选取《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力求带着学生走近文学巨匠,走进名著,触摸经典,让中学生感受美好而又人文的世界,激发他们善良、友好的心灵,诗化中学生的人生。
  关键词:名著阅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64-1
  一、探求语文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从我校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看,情况很不乐观,一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很难找出时间阅读名著;二是有些学生阅读名著只是作为娱乐而没有上升到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高度,阅读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益,我开展了灌云县实验中学“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知识面,获取书籍中的精神及人文养料,我制定了严格的阅读措施,使活动真正为学生带来益处。
  内容方面,首先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到九年级学生必读的名著,其次也包括其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既指课内阅读,也指课外阅读。计划课内每学期指导学生精读一部名著,课外按计划布置学生泛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到九年级学生必读的名著,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必读书目以外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具体操作,首先指落到实处,即要求学生读的名著学生真的读了;其次指有效,即阅读名著后,学生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确实获得益处;再次指效率,即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效益要高。
  二、克服操作难题,推进工作执行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非常紧张,能有阅读名著的时间吗?怎样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著,是本课题研究的任务之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对于名著阅读这种柔性作业,往往能躲则躲;教师如何加强阅读过程管理,将阅读目标落到实处,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又一任务;如何加强学生阅读过程指导,有效提高阅读效益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面对这些需要解决的主观及客观因素,我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工作者对名著阅读指导的研究中,收集了五十多篇研究名著阅读教学的文章,进行研究,有很多研究让我受益匪浅。
  经过借鉴和思索,我将我的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确定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名著、学生如何一步步深入读名著的实践研究。
  三、思索解决方案,扩大研究实践
  我在调查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如下:调查研究法、文献法、教育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下面以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为例,介绍如下:
  1.科学安排,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水浒传》通行版本为一百回,有些学生一至两周即可读完,可是在短时间内阅读那么长的小说,不但食而不知其味,同时还会影响各门功课的正常学习。我采取的是有计划精读的教学策略,每周精读五个章节,下星期五检查学生阅读效果,并开展讲故事等相关活动。
  2.圈点勾画,把握文章重要信息。
  学生尽量拥有自己的一套《水浒传》,将小说中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精彩的语言等用笔圈点勾画出来。每周五的一节名著阅读课上,由组长对本组同学书上的圈点勾画内容进行检查和评比,同时利用投影仪,将小说中的重要信息以填空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由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组长反馈情况,将部分同学集中谈话,督促他们按要求认真阅读名著。
  3.概括情节,组内讲述水浒故事。
  概括能力是中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时,我布置学生每读完一个章节,就用200字左右编写故事梗概,我会选出写得精彩的进行交流展示。每周五的名著阅读课上,每位同学从本周规定必读的五个章节中任选一个章节,在小组内讲述水浒故事。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说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梳理归纳,深刻认识人物形象。
  阅读《水浒传》,指导学生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一项重要任务。我根据阅读进度,适时教导学生梳理归纳。对于每一个故事,我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说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还要求学生同时梳理武松、鲁智深、李逵三个人的故事,在比较中认识性格相似的水浒英雄的不同点,进一步体会《水浒传》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
  5.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独特感悟。
  我要求学生每周读完规定章节,都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深入。初二下学期,我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训练,一是补写水浒英雄故事,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英雄人物,根据人物性格及其时代特点,设想还会做出怎样壮举。二是超越时空,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英雄人物,让他来到当今世界,遇上现实生活中与《水浒传》类似的事情,想象一下,看他们是否还会“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6.借他山之石,提高名著鉴赏能力。
  《水浒传》的各类书评中不乏文学大师和研究专家的真知灼见。我从网络上下载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鲍鹏山教授在《百家讲坛》上作的《鲍鹏山新说〈水浒〉》,利用教室的投影仪分数次放影给学生观看。我还选择一些名家对《水浒传》的评论文章,打印给学生阅读。经过学习、模仿、创新活动,学生名著鉴赏能力有效提高,有学生写出了《我从〈水浒传〉中看中国人的恶习》、《我从〈水浒传〉中看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等文章,很有思想,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在此基础上,针对之前一些阻碍性问题,我也逐渐找到了解决思路:
  1.关于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问题: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外相结合。
  2.关于加强阅读过程管理策略问题:每周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名著,课内安排一定时间检查,并采取老师抽查和组长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
  3.关于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高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