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文言文阅读题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angel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考纲》对其整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下面以《后汉书•刘宽列传》(节选)为例,探究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其言。
  宽尝宴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一词多义、古字通假、古今异义。
  解题方法有:①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句试译;②推断法——利用字形、字音、词语、语法、对仗等推断;③返古法——返回古代用法,认定古义,否定以今训古、望文生义的词义。
  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 化:风俗人心的改变
  D.帝其言 重:感到沉重
  A项的“校”是通假字,通“较”,可利用字音来推断,句意为“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B项的“躬”可利用成语“反躬自省”来推断,句意为“把责任归于自身,能够自我责罚”;C项的“化”是特指,可用“代入法”认定其正确;D项的“重”,利用“代入法”试译,可知其讲不通,“重”应是“重视”的意思,句意为“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答案应选D。
  2.文言虚词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常与文言实词考查替换轮空。
  《考纲》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题方法有:①以实(词义)辨虚(用法)——从理解词义入手,分辨用法;②以内(课内)辨外(课外)——将课内文句的词义、用法代入另一句,比较辨析。
  示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就宽车中认
  二虫又何知
  B.认者得牛送还
  德合一君,征一国
  C.事容脱误,幸劳归
  今是溪独辱于愚
  D.少年勉孝悌之训
  掭尖草,不出
  A项的“之”上句指牛,代物代词;下句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B项的“而”上句是“继而”“而后”的意思,顺接连词;下句是通假字,通“能”,指能力。C项的“见”上句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如何,有称代作用,副词;下句表被动,介词。D项的“以”上下两句均是“用”的意思,介词。答案应选D。本题四个选项用“以实辨虚法”或“以内辨外法”均可。
  3.句式和用法
  近几年高考很少为这个考点专门设题,但这些知识点却遍布文言文中,理解文意和翻译句子时不容逾越。考查重点是了解这些句式和用法的基本类型,理解其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并能转化为现代汉语。
  解题方法有:①转换句式——识别文言句式类型,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句式;②以义辨法——根据词语的活用义,辨析其词类活用类型。
  4.信息筛选
  该点常采取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都能表现某一种情况或分别表现某两种情况的一组。考查重点是把握选文的中心(表现什么人的什么性格或品格)。
  解题方法是:①审情要求——谁,怎么样;②巧妙排除——选出不合要求的语句,排除包含其中的语句的选项。
  示例: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人物是刘宽,筛选信息的指向是“行为宽厚仁慈”。句②是刘宽的执政理念而非“行为”,句④表现的是刘宽的忠于职守和应对得体,两项均与“刘宽行为宽厚仁慈”无关,可借此排除A、C、D三项,答案是B。
  5.归纳概括
  此点的考查重点是全文的整体把握——明大意(知人明事);通词句(结合语境);能辨析(五W:1>Who、2>What、3>When、4>Where、5>Why,即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
  解题技法是:①核对原文——把选项的说法和原文比对核实,看有无出入;②破解“密码”——破译、理解错误选项的编制技巧: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夸大变形,事件的时间、地点的表述中隐藏错误等。
  示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桑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他早晨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本题答案是B项。其中“从不施加刑罚”错,应是“只是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以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他们施加严刑”,该选项对事实的表述夸大变形。
  6.理解翻译
  此点的考查重点是:(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翻译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重点是信、达。(3)翻译方法——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名)、换(古今异义词)、扩(单音节词)、补(省略的成分)、删(语气助词)、调(倒装句)。
  解题方法是:①明确考点——句中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和活用;②结合语境——结合段意推断句意,结合句意推断词义;③力求直译——字字落实,以“信”为“本”;④灵活变通——灵活机动地留、换、扩、补、删、调。
  示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第一句主要有四个考点:典历(主管过)、虽(即使)、仓卒(匆忙的时候)、疾言遽色(语言、神色上显得急躁)。整个句子可翻译为“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温和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在语言、神色上显得急躁的情况”。第二句也有四个考点:此人也(判断句式),骂言(省略句式,省兼语“之”)、畜产(畜生)、辱孰甚焉(……孰……,表比较的特殊句式)。整个句子可翻译为“他是个人啊,却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寻死”。
  考生在灵活理解、运用上述技法的同时,还可注意以下几点:①通读全文不少于两遍;②借助隐含信息(文题、作者、出处、注释、选项),整体读懂;③精心审题,比较选项,巧妙排除。
  【作者简介】
  吴明星,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桑 实
  
其他文献
对传统住宅室内设计行业来说,“互联网+”时代是住宅室内设计行业借力时代信息技术革新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契机。本文探讨的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给住宅室内设计行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发现,原本一些基本的问题依然不能跨越,如中下层学生的学习问题。中下层学生在中学是最不起眼的一族,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到了临近中学毕业考试的初三年级,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学习又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文几乎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别说影响他们的升学,更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一.中下层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与优秀学生相比,中下层学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道德观、美感、价值观、自我意识等方面起着中介作用。情感可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人们创新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创新活动中的意志力,也是形成创新性格特征的良好条件。新《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理念出发,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个重要维度。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