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勇将江拥辉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任军长 江拥辉
  (任职时期:1952.07-1953.05 1953.05-1957.08)
  (1917-1991年),江西瑞金人,1 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2月13日在沈阳逝世。
  组织为他取名字
  1931年12月,14岁的江祥桂已经在县农民协会开办的学校免费读了一年6个月的书了。同时,他申请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入团仪式上,支部书记华干忠问江祥桂:“共产党好不好?你拥不拥护共产党?”
  江祥桂坚定地说:“共产党是我们的救星,我当然要拥护。”
  华干忠说:“那好,你的名字也改一下吧,以后叫江拥辉,意思是拥护共产党给人民的光辉!”
  就这样,江祥桂换成了“江拥辉”的名字。
  “万岁军”中阵前将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8月,江拥辉由第38军参谋长改任副军长,抓临战军事训练。
  10月8日,毛泽东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第38军是首批4个军入朝作战部队之一。
  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部队每一次调整部署时,军长梁兴初都派江拥辉副军长到一线指挥。江拥辉就一会儿赶到第112师,一会儿赶到第113師,根据上级命令,严密部署。
  因第一次战役中,38军没按时打下熙川并迟延向军隅里穿插,受到志愿军总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严厉批评。
  38军上下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江拥辉认为,此次战役中,38军失利,有三点教训:“一是对熙川敌情没有搞清楚,对下边获得的所谓‘黑人团’的情报,没有迅速查实;二是在迂回中,有的部队恋战耽误了时间;三是担负迂回任务的主力没有及时跟上,前出的兵力太少。”
  第二次战役开始后,38军和兄弟部队一样,开始后撤。第112师在飞虎山上激战5天,第335团共击溃“联合国军”百人以上的攻击57次,牢牢地守住了阵地。现在,他们也开始撤离。
  指战员们对后撤十分想不通,仗打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后撤?有人直接问江拥辉:“你们怎么老向后走?”
  第二次战役的行动是非常秘密的。江拥辉自然不能向下面讲得过多过细,更不能透露战略意图,他只好回答道:“胜利需要我们这样做。军长、政委命令往哪儿走就往哪儿走。我们只要服从指挥,一定胜利。我相信无疑,你们也要相信无疑。”江拥辉要求部队边撤边阻击,故意示弱,骄纵敌军,诱敌深入。“联合国军”像被牵“牛鼻子”一样,牵诱到了既定战场。
  第二次战役中,西线部队经过连续7昼夜作战,歼灭南朝鲜军第7、8师和土耳其旅大部,并给美军第九军第2师歼灭性的打击,重创了美军第九军第1、25师,共歼“联合国军”2.3万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500余门。
  朝鲜战场上,一线阵地时常出现江拥辉的身影。
  1953年5月,江拥辉被任命为志愿军第38军军长。6月22日,志愿军总部命令38军将在西海岸线的防务移交给47军,然后回国。
  1991年2月13日12时,江拥辉在沈阳溘然长逝。3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江拥辉逝世的消息。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亲笔书写挽联,称赞他是“铁流勇将”。
  (据《纵横》 )
其他文献
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应急指挥车在应急情况下全方位的信息需求.针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应用需求,分别研究了三维可视化、三维GIS地图构建、现场环境重构
本工作针对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在燃气锅炉的最佳掺混比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以小火焰燃烧器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在空气氛围、恒定过氧系数、不同甲烷掺混氢气比条件下,掺氢比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