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我画荷花比较多,所以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偏爱荷花。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偏爱,只是画着顺手,画着有激情、有感觉,是发自内心的贴近和一种说不出的缘分。
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这样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称“莲为花之君子也”,古人多以其入画。我想也可能是出于荷花的这种品质,以及画家其人格化的东西寄予其身的缘故吧,正如诗人张印江先生的诗“古人尤爱出新意,极写出淤不染迹。慧根首推南海莲,十方净土常揭蒂”。
我爱荷花,说起来时间也不算短了。上世纪80年代我在保定上学时曾无数次去“莲池”写生,毕业后有机会去杭州西湖,也饱览了那里的碧荷胜景。在我心里烙上了不能磨灭的印记,使我自觉、不自觉地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技法,描绘出不同季节荷花的千姿百态。“团叶风摇碧玉珠,浴容晶照半城湖”。夏天展绿叠翠的团团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就更像娇羞的少女,微微含笑,银装素裹翩翩起舞,那般娇嫩,那般高雅,这种迷人的意境让我润笔泼墨,运用没骨画法去抒发情感。而那种“花容已不整,残叶多支离”的秋天残荷,碧枯交错,有洋溢着律动的高傲,有凝聚着生命力的执著,像一首生命与大自然抗争的协奏曲,让我用韵律和节奏的反差以皴擦、罩染、枯笔的干湿画法去表达我的心声。中国画的魅力也就在于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不同技法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之中。
古人言,山水写景,花鸟写情。中国画讲究画晶如人品,而人品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是一种心灵真情的视觉表象,即为写心。我画荷也是在写我自己心性的规律中释放内心的感受,每一笔就像音符一样有时含蓄沉吟,有时引吭高歌,在墨海中纵情放飞着我对荷花的一片痴情。我画的最多的是晚秋的残荷,在由薄变厚的色感中,层层叠叠的叶子如同上、下车的旅客,你推我,我挤你;有的撑着自己硕大面孔,似乎很骄傲;有的则折断好像受到了暴风骤雨的摧残,还有的……真是百花百面,千叶千姿。一个荷塘在我的眼里似乎就是一个浓缩的世界,它是我绘画的载体,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对大干世界的感悟。这里面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也有人之常情。
“菡萏香销尽,难尽藕节深。刺破干点翠,再绿小塘春”。感知这个世界,寄情于物,见物思情。思想感情是丰富的,那么借以寄托的载体又何尝不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呢,有感知必有感悟。
人活在天地间,必然有少年、中年、老年的生命过程,和不同的经历,遍尝磨难,饱受沧桑,吃尽人间疾苦;或苦尽甘来,享受荣华富贵之荣耀:也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抑或暴风骤雨,继而又风花雪月。人生的荣辱兴衰、生老病死又何尝不是与大自然的四季轮回、荣枯更替相吻合呢!莲之亭亭玉立,不妖不媚,根生泥土,不染尘埃,翩翩如君子。可有多少人一生坦荡,不以物喜,不累于俗,淡泊名利,心性如荷的君子之风呢!又有多少人大彻大悟,悟出人生之哲理,大智若愚之高境界唰正如“花明质丽育深根,不媚不妖成正身。挟我蕊香还净土,但以大慧示凡人”那样。几年来,张印江先生为我的荷画配了许多题画诗,其禅境至理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和画荷的道理。在绘画由其画荷的道路上,我越画越觉得荷花的灵性是其他众花不可比拟的,所以悟得了画理,悟得了人生。
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这样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称“莲为花之君子也”,古人多以其入画。我想也可能是出于荷花的这种品质,以及画家其人格化的东西寄予其身的缘故吧,正如诗人张印江先生的诗“古人尤爱出新意,极写出淤不染迹。慧根首推南海莲,十方净土常揭蒂”。
我爱荷花,说起来时间也不算短了。上世纪80年代我在保定上学时曾无数次去“莲池”写生,毕业后有机会去杭州西湖,也饱览了那里的碧荷胜景。在我心里烙上了不能磨灭的印记,使我自觉、不自觉地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技法,描绘出不同季节荷花的千姿百态。“团叶风摇碧玉珠,浴容晶照半城湖”。夏天展绿叠翠的团团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就更像娇羞的少女,微微含笑,银装素裹翩翩起舞,那般娇嫩,那般高雅,这种迷人的意境让我润笔泼墨,运用没骨画法去抒发情感。而那种“花容已不整,残叶多支离”的秋天残荷,碧枯交错,有洋溢着律动的高傲,有凝聚着生命力的执著,像一首生命与大自然抗争的协奏曲,让我用韵律和节奏的反差以皴擦、罩染、枯笔的干湿画法去表达我的心声。中国画的魅力也就在于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不同技法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之中。
古人言,山水写景,花鸟写情。中国画讲究画晶如人品,而人品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是一种心灵真情的视觉表象,即为写心。我画荷也是在写我自己心性的规律中释放内心的感受,每一笔就像音符一样有时含蓄沉吟,有时引吭高歌,在墨海中纵情放飞着我对荷花的一片痴情。我画的最多的是晚秋的残荷,在由薄变厚的色感中,层层叠叠的叶子如同上、下车的旅客,你推我,我挤你;有的撑着自己硕大面孔,似乎很骄傲;有的则折断好像受到了暴风骤雨的摧残,还有的……真是百花百面,千叶千姿。一个荷塘在我的眼里似乎就是一个浓缩的世界,它是我绘画的载体,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对大干世界的感悟。这里面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也有人之常情。
“菡萏香销尽,难尽藕节深。刺破干点翠,再绿小塘春”。感知这个世界,寄情于物,见物思情。思想感情是丰富的,那么借以寄托的载体又何尝不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呢,有感知必有感悟。
人活在天地间,必然有少年、中年、老年的生命过程,和不同的经历,遍尝磨难,饱受沧桑,吃尽人间疾苦;或苦尽甘来,享受荣华富贵之荣耀:也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抑或暴风骤雨,继而又风花雪月。人生的荣辱兴衰、生老病死又何尝不是与大自然的四季轮回、荣枯更替相吻合呢!莲之亭亭玉立,不妖不媚,根生泥土,不染尘埃,翩翩如君子。可有多少人一生坦荡,不以物喜,不累于俗,淡泊名利,心性如荷的君子之风呢!又有多少人大彻大悟,悟出人生之哲理,大智若愚之高境界唰正如“花明质丽育深根,不媚不妖成正身。挟我蕊香还净土,但以大慧示凡人”那样。几年来,张印江先生为我的荷画配了许多题画诗,其禅境至理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和画荷的道理。在绘画由其画荷的道路上,我越画越觉得荷花的灵性是其他众花不可比拟的,所以悟得了画理,悟得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