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奥氏体不锈钢渗铬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固体粉末包埋技术对316H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1090℃保温0.5~20 h和750~1150℃保温10 h的化学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渗铬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的影响。通过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保温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渗铬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渗铬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渗铬层的厚度影响显著,在同一温度下进行渗铬,渗铬层的厚度与渗铬时间呈抛物线关系;渗铬层主要由Cr<
其他文献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住房政策就犹如地质构造的一道道断层。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为帮助穷人、退伍军人、中产阶级等居者有其屋,联邦政府相继推出了针对社会各阶层的住房保障和激励政策。今天美国的住房政策正是这一系列政策和多年来遗留的官僚制度的叠加,不仅复杂,更无法满足今天的需要。
采用喷丸处理对17WPH不锈钢进行表面强化,研究了温度场对其残余应力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扫描电镜等微观结构分析,采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对室温下17-4PH不锈钢在不同喷丸参数处理后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评价,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试了喷丸后样品的S-N疲劳曲线。然后,采用优化的喷丸处理方法,研究了17-4PH材料在150、300和450℃不同温度场下的高温疲劳性能和表面残余应力松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的最佳室温喷丸工艺应选用低强度喷丸参数。同时,针对此最佳喷丸强化工艺的高温疲
蛇形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轧制工艺为高性能厚铝板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传统的异步轧制弯曲曲率模型不能用于蛇形轧制,蛇形轧制缺少精准的轧后曲率计算模型。根据变形区的特征及中性点的位置,确定了变形区组成及其存在边界条件;塑性变形区最多可分成4个区,对不同组成情况的变形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种情况下单位压力和上、下部分累积剪应变偏差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剪切应变引起的弯曲曲率模型,根据流动准则建立了轴向应变引起的弯曲曲率模型,最终建立了不同辊径比下的蛇形轧制的弯曲曲率模型。考虑到厚度方向变形的不均匀性,在建模过
2020年的ART021是全球疫情下硕果仅存的重要博览会之一。在这个“跟中国社会一起成长”的本土博览会北上的另一艺术盛事——第三届JINGART艺览北京展会期间,ART021与JINGART联合创始人应青蓝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
雷州市第三人民医院EPC项目组通过对多个电梯制造商的多番考察,最终通过评比确定中国电梯专家--广东联合富士电梯为雷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电梯合作战略供应商,将陆续为其提供数十台电梯,以医用电梯为主。联合富士电梯精工医用电梯系列,充分考虑医院环境的特殊性,采用世界尖端的模块化电脑控制技术,形成了高集成度的现代科技通讯控制系统,使用电梯制动平衡、运行顺畅,病患倍感舒适。多重安全性能的设计,有效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让行动不便的病人安全出入。
6月23日,昆明市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昆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意见(试行)》。《意见》规定了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辖区政府、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等各部门在此项工作上的职能职责。那具体什么住宅可以加装电梯,我们一起来看。《意见》明确规定了在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上,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辖区政府、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公积金中心、街道办事处等各部门的职能职责。
6月4日,湖南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长沙召开。副省长陈文浩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鹿山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以及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分管负责人,各市州分管副市州长,各市州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高盛集团正在酝酿在中国的下一个大动作。这家全球投资银行巨头上一次做出类似的大动作还是15年前,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正如该华尔街公司当时所说,那是一项“历史性投资”。高盛最新动作涉及的是同一个中国内地合作伙伴,但是环境已经变了。事实可能证明,获益会少得多。
期刊
开发循环稳定性好,着/褪色响应快,变色效率高的薄膜是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重点。与有机材料相比,无机材料的稳定性更强,实用性更好。通过构筑高孔隙率、低电阻率、大比表面积和多活性位点的微纳结构活性薄膜,能有效提高电致变色性能。本文阐述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原理,详细介绍了介孔结构、纳米阵列结构及核壳结构等特殊微纳结构无机电致变色薄膜的性能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微纳结构薄膜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发展趋势,有利于精准拓展研究思路,对推动无机电致变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