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的震撼力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已渐行渐远,但“余热”尚在蔓延。
  酷暑时节,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受江苏电视台“七夕东方情人节”文化论坛邀请,从北京前往南京国际影城作“关于爱情”的讲座。讲座结束,主持人安排观众和李银河进行面对面交流。交流中,李银河对于“多边恋”、“一夜情”、“乱伦”等社会问题的提问作了简单阐释,认为爱情应该既强烈,又不排他……
   李银河从人性和揭示社会真相的角度道破了“皇帝没穿衣服”,没想到这个“新闻”通过记者断章取义一报道,马上引发了网络“争吵”。最让李银河感到不解的是,报道中说她的“前卫”在现场惹来众怒。李银河后来接受媒体访谈时,证实当时现场秩序十分井然,并不是报道所说的什么“众怒”,对她的见解提出质疑的只是两个“问题老人”。她说,媒体为什么会这样虚张声势?“要是大家都赞同李银河,就没有什么新鲜了”。李银河的深邃思想确实符合媒体“找点”的规律,如果连“爆炸点”都找不到,就不是什么好记者了。
  其实这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实质是我们为什么不地道?为什么怕说真话?李银河的“前卫”不过是把那层遮遮隐隐的纸布捅破了。谁能否定如今“多边恋”、“一夜情”的现象,即使是现象,而不是趋势,但却是不可否定的事实。这种现象是不是道德的、合理的、符合人性的、或说是社会的进步、倒退,那要由历史来证实。但有一点,国人不敢面对现实,不敢说真话却是普遍怪像,而且还怕别人说真话,甚至阻止他人开口。
  为什么?因为真话的杀伤力太威猛了,很多人都会因此感到害怕。
  看看前些时间,直到现在仍被网民热衷的一个话题,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指出: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北大这样执牛耳的中国最高学府被点了穴位,不少人坐不住了,因为某种意图站起来辩护,甚至指责丘成桐是窥一斑而失之偏颇。所幸是丘成桐所为,换作是一般人那不被唾沫掩死,不“打到十八层地狱”才怪!其实关于中国的教育问题,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但是没有资格说出来,即使说了也没有力量没人理你,等于放屁,甚至还不如放屁。所以丘成桐这一“枪”他并不是打的北大,他打的是整个中国高校存在的弊端。有人这样总结:这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所以,丘成桐指出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只挂个虚名,成天国内国外地忙活赚名赚钱绝不是空穴来风。
  8月25日,来自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消息称,教授如果在两年内不给本科生上课,“教授”这一称号将被取消,转为研究员称号;副教授如果在两年内不给本科生上课,将不能评为教授。这个信息足以说明某些大学教授“只挂羊头不卖羊肉”的现象,与丘成桐先生指出北大“问题”不知是不是巧合。
  其实丘成桐不过也就是说了些他了解的真话。他不说他就不是丘成桐。正如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那样:有人质疑,他(丘成桐)的目的是什么。你说他还有什么特别目的,那就是一个知识分子讲一些他认为具有良知的话……
   让我们把话头转到标题上来,什么叫真话的震撼力?据说在海军原副司令王守业官帽尚未落地前,有人说他贪污、挪用上亿公款,同时还拥有多个年轻漂亮的情妇,有的还给他生了孩子。因为太震撼了,很难让人相信,直到王守业被抓起来,人们才恍然大悟!
其他文献
农村“80后”人群之惑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游走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孩子,他们和韩寒、张悦然们有着同样时髦、响亮的名字——“80后”。但是,相较于城市同龄人的轰轰烈烈,沉默的他们仿佛已被遗忘在交错纵横的黄土沟壑、麦田谷地中。  他们经历了与城市“80后”完全迥异的童年,他们渴望能和城市“80后”共同拥有一片长大后的蓝天。年轻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接过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激情洋溢而又彷徨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