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郭新政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罗马法有最初的萌芽思想,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法国民法典的进一步发展。最后耶林对缔约过失责任做了归纳并提出概念,创立了完整的体系。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仍存在不足,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我国需在立法上突出其独立的民事责任地位,注重多部门协调,发挥司法解释、判例和学说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完善缔约过失责任。
  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信赖利益;先合同义务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279-01
  作者简介:郭新政(1991-),男,河南泌阳人,贵州民族大学14级法律(法学)专业研究生;申艳婷(1991-),女,河南商丘人,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法律(法学)专业研究生;尹训洋(1990-),男,山东泰安人,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法律(法学)专业研究生。
  一﹑缔约过失责任概述
  1861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发表题为《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或未完成时的损害赔偿》,首次引出了缔约过失,这一学术成果曾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国内通说认为,《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可视为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合同法》第42条也有规定。
  由此总结出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指有过失一方,在缔约过程中或者契约成立后生效之前,因自己或自己的雇用人、帮组人故意或过失违反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法定的先契约义务,而造成对方当事人固有利益和信赖利益的损失时,基于法律规定依法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二﹑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与国外的缔约过失责任比较研究及评析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两者在信赖利益范围的界定和限制不同
  在发展速度上,罗马法开创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先河。信赖利益的损失是大陆法系在缔约过失责任中的主要所指。《统一商法典》的通过和《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的编著对美国古典契约法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标志着美国近代古典契约理论日趋衰落。而我国合同法中的信赖利益包括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相比我国,富勒信赖利益的范围较小,我国在《合同法》规定信赖利益的所受损害中的第三项“提出之给付”,视其为返还利益的部分。
  (二)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的定位与评析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在我国的发展演变到逐步完善是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统一《合同法》之前,立法上主要规定是,无效民事行为被撤销后的责任承担与缔约过失责任极为相似,还体现了其实质。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制定出的《合同法》在民事立法上确立了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制度,并在司法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判案依据和指导依据。
  三﹑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一)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现状
  对于我国是否存在缔约过失责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很多学者对《民法通则》第61条的规定,来确认我国法律涉及到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内容,我认为我国缔约过失责任是存在的。但我国台湾地区判例与学说的发展深受德国法的熏陶,现行民法继承德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也只在特殊情形下有规定,比如第91条错误之撤销,第110条无权代理,第247条给付不能。
  (二)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不足
  我国《合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作了专门规定,以此更大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但司法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未能将先合同义务与缔约过失责任分开进行规定;有关合同无效、被撤销之缔约过失的法条规定不尽合理;保密义务不健全,缺乏对当事人有效保护。
  四﹑对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现存立法的建议
  我结合中外法典及我国的规定,试着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完善提出一己之见:
  (一)立法上应突出缔约过失责任是种独立的民事责任的地位
  把缔约过失责任确定为并行于且有别于上文行为的债发生的原因之一,将来制定民法典把民事责任部分将缔约过失责任明确规定为一种,将来若沿用我国首创的这一模式,并把缔约过失责任规定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
  (二)重视民法典多个部门和制度的内在协调并完善各项内容
  若要建立完备的缔约过失责任,单个部门法肯定不行,需要多个部门和制度的相互配合、衔接。可以借鉴思维缜密,用词严谨《德国民法典》的总则中法律行为部门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以及债法中的合同法部分都有作了规定。应在民法典的总则中对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法律行为进行规定;在分则的债法合同部分应作具体明确的规定。
  对诚实信用原则要正面直接作详细规定;重视各种先契约义务之间的内在协调;固定具体的先契约义务时,对其内涵作出准确描述;对涉及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问题应作明确的规定;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情形要作一定的补充性规定。
  (三)发挥司法解释和判例、学说在完善缔约过失责任的作用
  任何一项制度,都有现实局限性,难免有疏漏,对新制度更是如此,这方面我国较为注重司法解释的制定,而轻视判例及学说的指导作用。我国在完善缔约过失责任时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参 考 文 献 ]
  [1]王军.美国合同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72.
  [2]江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2.
  [3]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合同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9.
  [4]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56.
  [5]尹永强,宋凯.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9(01):95-96.
其他文献
关键词:洞穴;法律思维;奇案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075-03  作者简介:张潇潇(199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江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洞穴奇案”是当代西方法哲学大师富勒虚构的一则洞穴探险者因被囚困洞穴无法获救并最终以抽签方式杀害一名同伴以果腹求生的奇案,并以此撰写了最高法院五位法官意见书,萨伯续写了九位法官意见书。  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逐步发展,信息渠道日益丰富,很多冤假错案渐渐浮出水面,频频被媒体曝光,令司法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先是一惊,后是一疑。惊的是这些案件竟然办的如此草率荒唐,伤害无辜生命;疑的是这些冤狱是如何炼成的?冤假错案造成的危害巨大、影响恶劣,从证据运用角度出发来探究防范冤假错案的有效机制乃重要命题。  关键词:冤假错案;危害;证据运用;防范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构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事保护机制,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是其中必不可少一个环节。按照我国现行诉讼法的规定,可能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救济的诉讼制度是共同诉讼及公益诉讼。然而由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群体性,且具备主体成员众多或不确定的特点,共同诉讼智斗的适用仍存在一定障碍。而我国现行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有限。因此要扫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事权利救济制度的障碍,还需对我国现行诉讼制度进行一定的调
摘要:信访,特别是基层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冲突大量显现,群众对信访的依赖性增强,信访问题增多。但信访制度的运行却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信访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笔者通过到T县实地调研,了解基层信访工作的现状,呈现出的特点,深入思考,提出对策建议,期望能对基层信访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信访制度;现状;特点;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自党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科学、严谨、明确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中国的法治建设,既要遵循法治的共性和实质,又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当前,民族主义思潮和一些地方出现的民族分裂活动等,给民族团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族团结的“法治思维”,在政治上着重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从而有效地促进民族间的相互
摘 要:核心实践技能课程可按照课程包含的讲授与实践内容比例粗略划分为讲授型课程及实践型项目。我国实践技能培养以后一类为主,美国则两类并重。前一类也可被视为核心实践技能知识储备型课程,为实践项目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两类课程联系密切,相辅相成。  关键词:法学核心;实践技能课程;设置研究;美国法学院;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05
摘 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总结了我党的革命经验,丰富并完善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研究。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对我们当前群众工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们所研究的党的群众工作,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为了实现历史任务,拥护党的政治路线,以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需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发动和宣传的工
摘要:随着《婚姻法》中夫妻共有财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能偿还个人财务时,能否执行被执行人的夫妻共有财产,为了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法律制度,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目前对于这一问题探索的实践,同时提出完善《婚姻法》中的分别财产制和由法院审查认可夫妻分割财产协议等措施。  关键词: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法律探讨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
摘要: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是指股东将所持股份向公司以外的人转让的行为。根据最新公司法的规定,股权发生变动仅需要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公示方式并不作为股权转让必要的生效要件。因此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模式应属于意思主义变动模式,及股权转让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转让合同成立即生效,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只是一种证明权利存在的方式,而不是创设权力的法律行为。但是,意思主义模式下的股权变动存在一定的缺陷,需不断完
摘要: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依据是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在我国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加以控制和补偿的最佳机制是资源税制。从经济理论上说,征收资源税是对有关自然资源使用的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全成本”定价的一种手段,含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实现其外部性成本内化。但是实践中我国的资源税功能定位缺乏关于自然资源使用生态成本的制度设计,违背了保护资源生态的初衷。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资源税法律体系有必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