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家园共同营造一种愉悦的的亲子关系,共同培养具有健全心理与完美人格的幼儿是非常有必要的。
策略一:透过顽皮表象,了解孩子的内心
案例1:X男孩,幼儿园大班。母亲反映从小就很调皮,精力很旺盛,不能安静下来,总是闯祸。打骂都没有效果,很烦心,曾到医院检查并没有多动症。孩子却说“我不是想把爸爸的手机弄坏,只是想看看它放在浴缸里能不能浮起来”,“妈妈总对我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还打我,真讨厌!”……亲子关系不容乐观。
【解读】教导一个孩子学习如何拿起一个杯子喝水,一个被称之为乖的孩子会按家长的指示,正确地做出第一次(建立新的认知网络),以后的9次都会那么“乖”地重复这个做法而得到家长的夸奖;而“顽皮”的孩子则由第二次就开始搞花样,10次中有4次把水打翻,2次摔破杯子,受到的肯定是家长的责骂。其实,“乖”孩子重复10次同一行为,只有一个认知网络,而“顽皮”的孩子因为次次不同的行为发展出了更多的认知网络。
孩子在幼儿园能够以良好的行为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夸奖,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明确的意识的。回到家里,可以让孩子适度地放松一下,
【建议】无论孩子做什么顽皮或者不合常理的事,他都是在学习而已,过程中让家长动气、失望、烦恼以至于焦虑、绝望,都不是孩子的本意。要做成功的家长,只要记住:去了解你的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正确地引导他们。绝不能通过使用打骂等手段让他安静下来,这样只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糟,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因为他的脑子里有预先编好的“软件程序”在操控他。
策略二:运用恰当言语,赞赏孩子的行为。
案例2:家里来客人了,小明拿出糖果给客人吃,得到父母一句:“小明真乖”的赞赏;当他第二次这样做时,家长却因忙于谈话而对此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当孩子第三次送来糖果时,得到的是“不要妨碍大人讲话”的斥责,结果出现了孩子哭闹,父母生气,客人尴尬的场面。
【解读】对于孩子来说,赞赏是心灵鸡汤,运用得好,它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发兴趣,使智力得到提升;能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能完善人格和培养优秀品质。但像小明父母那没有意义的赞赏,是无法引发孩子愉悦的情绪体验的,反而使孩子的内心充满失望、懊恼和疑惑:“究竟自己做得对不对?”
【建议】当孩子第一次与访客分享他的糖果时,父母要直接说出孩子受到赞赏的原因:“小明肯于客人分享糖果,是个大方、慷慨的孩子,真乖!”第二次时,家长可以说:“我们都很喜欢小明的糖果,但是现在我们有重要的事讨论,你先去玩吧,等我们想吃的时候再向你要,好吗?”孩子在感到被家长和客人接受、肯定和受到尊重的同时,会比较容易接受和做出相应的良好行为,便不会发生第三次不恰当或不适时的事,以致受到斥责,感到迷惘。
策略三:营造和谐氛围,化解孩子不良情绪。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最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和谐氛围的熏陶。
案例3:Y女孩,幼儿园大班。老师发现近来变化很大,过去活泼好动,现在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常常独自发呆。另外还变得十分“残忍”——捉到一只蝴蝶后将翅膀、脚一点一点扯下来,看到蝴蝶既不能动又不能飞的样子,露出得意的神情。经了解,其父母的婚姻目前出现了问题,经常在家中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解读】孩子对父母有着高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家庭出现裂痕,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牢固,于是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丧失安全感,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案例中的孩子因无法改变父母的现状,结果变得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所以才会出现残忍地虐待小动物的行为。
【建议】父母应该把问题限制在夫妻之间,在面对孩子时,家长的角色保持一致与和谐,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用坦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并告诉孩子:“那是爸爸妈妈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爱你!”同时向孩子保证父母之间的问题不是她的过错,修复的责任也不在她。另外不管婚姻的状态如何,双方都应该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生活,避免对孩子说另一方家长的不是,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策略四:关注孩子的喜好。丰富亲子活动内容。
案例4: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互相欣赏讨论。当老师请晨晨介绍时,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带,忘记了!”晨晨一脸的不高兴。
原来晨晨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回到家里只想好好休息,虽然也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图书,但当晨晨有问题找爸爸时,会说:“别来烦我;我没空;明天再说。”所以晨晨说:“别人都有好爸爸,我的爸爸是个坏爸爸!”他也越来越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交流了。
【解读】父母是孩子最重要、最信赖的老师,不仅仅是他们的模范,更是求教的对象。孩子绝大部分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父母那里学过来的,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地学习,目的是掌握成年后独立生活时面对世界种种挑战的技巧。
【建议】所谓丰富的亲子活动并不需要家长花多少脑筋,孩子享受的是与家长一起和谐融洽的时间,与家长一起做某些事对他们来说,就很开心、很有吸引力的。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列出孩子喜欢的活动,如允许孩子吃他最爱吃的甜品;做特别的小吃或糕点;制作某些小玩具;准许看某些电视节目;无条件陪伴孩子30分钟等等。可以发现,上面列举的活动并非都是物质方面的,但这些活动必须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这些活动也必须确定没有实际困难的。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的过去更聪明,今天做父母很不容易,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力量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成长、学习,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江苏215000】
策略一:透过顽皮表象,了解孩子的内心
案例1:X男孩,幼儿园大班。母亲反映从小就很调皮,精力很旺盛,不能安静下来,总是闯祸。打骂都没有效果,很烦心,曾到医院检查并没有多动症。孩子却说“我不是想把爸爸的手机弄坏,只是想看看它放在浴缸里能不能浮起来”,“妈妈总对我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还打我,真讨厌!”……亲子关系不容乐观。
【解读】教导一个孩子学习如何拿起一个杯子喝水,一个被称之为乖的孩子会按家长的指示,正确地做出第一次(建立新的认知网络),以后的9次都会那么“乖”地重复这个做法而得到家长的夸奖;而“顽皮”的孩子则由第二次就开始搞花样,10次中有4次把水打翻,2次摔破杯子,受到的肯定是家长的责骂。其实,“乖”孩子重复10次同一行为,只有一个认知网络,而“顽皮”的孩子因为次次不同的行为发展出了更多的认知网络。
孩子在幼儿园能够以良好的行为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夸奖,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明确的意识的。回到家里,可以让孩子适度地放松一下,
【建议】无论孩子做什么顽皮或者不合常理的事,他都是在学习而已,过程中让家长动气、失望、烦恼以至于焦虑、绝望,都不是孩子的本意。要做成功的家长,只要记住:去了解你的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正确地引导他们。绝不能通过使用打骂等手段让他安静下来,这样只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糟,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因为他的脑子里有预先编好的“软件程序”在操控他。
策略二:运用恰当言语,赞赏孩子的行为。
案例2:家里来客人了,小明拿出糖果给客人吃,得到父母一句:“小明真乖”的赞赏;当他第二次这样做时,家长却因忙于谈话而对此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当孩子第三次送来糖果时,得到的是“不要妨碍大人讲话”的斥责,结果出现了孩子哭闹,父母生气,客人尴尬的场面。
【解读】对于孩子来说,赞赏是心灵鸡汤,运用得好,它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发兴趣,使智力得到提升;能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能完善人格和培养优秀品质。但像小明父母那没有意义的赞赏,是无法引发孩子愉悦的情绪体验的,反而使孩子的内心充满失望、懊恼和疑惑:“究竟自己做得对不对?”
【建议】当孩子第一次与访客分享他的糖果时,父母要直接说出孩子受到赞赏的原因:“小明肯于客人分享糖果,是个大方、慷慨的孩子,真乖!”第二次时,家长可以说:“我们都很喜欢小明的糖果,但是现在我们有重要的事讨论,你先去玩吧,等我们想吃的时候再向你要,好吗?”孩子在感到被家长和客人接受、肯定和受到尊重的同时,会比较容易接受和做出相应的良好行为,便不会发生第三次不恰当或不适时的事,以致受到斥责,感到迷惘。
策略三:营造和谐氛围,化解孩子不良情绪。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最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和谐氛围的熏陶。
案例3:Y女孩,幼儿园大班。老师发现近来变化很大,过去活泼好动,现在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常常独自发呆。另外还变得十分“残忍”——捉到一只蝴蝶后将翅膀、脚一点一点扯下来,看到蝴蝶既不能动又不能飞的样子,露出得意的神情。经了解,其父母的婚姻目前出现了问题,经常在家中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解读】孩子对父母有着高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家庭出现裂痕,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牢固,于是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丧失安全感,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案例中的孩子因无法改变父母的现状,结果变得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所以才会出现残忍地虐待小动物的行为。
【建议】父母应该把问题限制在夫妻之间,在面对孩子时,家长的角色保持一致与和谐,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用坦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并告诉孩子:“那是爸爸妈妈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爱你!”同时向孩子保证父母之间的问题不是她的过错,修复的责任也不在她。另外不管婚姻的状态如何,双方都应该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生活,避免对孩子说另一方家长的不是,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策略四:关注孩子的喜好。丰富亲子活动内容。
案例4: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互相欣赏讨论。当老师请晨晨介绍时,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带,忘记了!”晨晨一脸的不高兴。
原来晨晨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回到家里只想好好休息,虽然也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图书,但当晨晨有问题找爸爸时,会说:“别来烦我;我没空;明天再说。”所以晨晨说:“别人都有好爸爸,我的爸爸是个坏爸爸!”他也越来越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交流了。
【解读】父母是孩子最重要、最信赖的老师,不仅仅是他们的模范,更是求教的对象。孩子绝大部分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父母那里学过来的,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地学习,目的是掌握成年后独立生活时面对世界种种挑战的技巧。
【建议】所谓丰富的亲子活动并不需要家长花多少脑筋,孩子享受的是与家长一起和谐融洽的时间,与家长一起做某些事对他们来说,就很开心、很有吸引力的。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列出孩子喜欢的活动,如允许孩子吃他最爱吃的甜品;做特别的小吃或糕点;制作某些小玩具;准许看某些电视节目;无条件陪伴孩子30分钟等等。可以发现,上面列举的活动并非都是物质方面的,但这些活动必须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这些活动也必须确定没有实际困难的。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的过去更聪明,今天做父母很不容易,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力量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成长、学习,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江苏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