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又要辅以激趣、质疑、联想、想象等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呼唤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外语教学,无疑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下面结合英语教学实践,谈一谈笔者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师奉行的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还是设计教学程序,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传授语言知识上,没有注重在交际中的运用,更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言语技能、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而且包括创造或发展学习的能力。因此,按照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们要摒弃“知识核心”的观念,树立“创新核心”的思想,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创新环境
情感是指人们对所认识的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态度体验。情感作为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制约着外语学习的认知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里,学生没有压抑感和沉闷感,他们能平等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对教师的观点进行肯定、补充、质疑甚至否定。为了创设这种教学氛围,教师要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英语有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多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经常给以鼓励,以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每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义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如果有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应当给以诚恳的表扬。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他们才会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并在不断品尝到成功喜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们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感知、想象和创造。在英语教学中,自始至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趣,教师应尽量使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随时举出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作、手势、表情、多媒体等,创设语言环境,进行直观教学。另外,必须掌握“灵活”的原则。所谓“灵活”,就是教师要时刻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一堂英语课的每时每刻都要有所变化,万万不能千篇一律,要努力使学生随时都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发现。
可见,好的教师应主动为学生创造兴趣点,并能发掘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有了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的创新都是在兴趣中产生的,也是在兴趣中发展的。如有的学生在兴趣中能自发地自编自演对话、小品;仿写小诗、顺口溜;玩卡片游戏、猜字谜、讲故事等。
四、巧设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思维的大门,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及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式的设疑方式来设置思维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疑的关键是时机,教师可在以下四个时机设疑:
①开场时设疑。一堂课开场时恰当地设疑,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
②听读训练时设疑。听读过程是学生主动接受信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疑,可以造成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听读的文章上。
③表演时设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是“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在表演时,通过语调及面部表情展现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也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具有实际教学内容的语言交际活动。
④揭题时设疑。初中英语课文选材大多贴近生活,如打电话、购物、看病、生日、节日等。教师可直接设疑如下:What day is your birthday?Will you hold a bxrdaday party?What presents will your father/mother give for your birthday?等等。
通过精心设疑,层层递进地提问,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其创新思维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
五、创设语言情景,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言是在一定情景中运用的,离开情景,语言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教师要尽量创设语言情景,可以用实物、图画、表演、音乐、投影、录像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尽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如教学JEFC BookⅡLesson38 The Swedish rock band学完后,要求4人一组进行表演。一人扮演一位国内或国外的著名影星、歌星或球星,其他三人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活动。准备几分钟后,让几组上台进行表演,由于贴近学生实际而且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气氛非常热烈。而且,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能有效地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教师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们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在竞争的浪潮中成为强者。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呼唤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外语教学,无疑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下面结合英语教学实践,谈一谈笔者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师奉行的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还是设计教学程序,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传授语言知识上,没有注重在交际中的运用,更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言语技能、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而且包括创造或发展学习的能力。因此,按照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们要摒弃“知识核心”的观念,树立“创新核心”的思想,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创新环境
情感是指人们对所认识的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态度体验。情感作为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制约着外语学习的认知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里,学生没有压抑感和沉闷感,他们能平等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对教师的观点进行肯定、补充、质疑甚至否定。为了创设这种教学氛围,教师要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英语有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多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经常给以鼓励,以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每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义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如果有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应当给以诚恳的表扬。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他们才会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并在不断品尝到成功喜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们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感知、想象和创造。在英语教学中,自始至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趣,教师应尽量使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随时举出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作、手势、表情、多媒体等,创设语言环境,进行直观教学。另外,必须掌握“灵活”的原则。所谓“灵活”,就是教师要时刻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一堂英语课的每时每刻都要有所变化,万万不能千篇一律,要努力使学生随时都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发现。
可见,好的教师应主动为学生创造兴趣点,并能发掘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有了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的创新都是在兴趣中产生的,也是在兴趣中发展的。如有的学生在兴趣中能自发地自编自演对话、小品;仿写小诗、顺口溜;玩卡片游戏、猜字谜、讲故事等。
四、巧设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思维的大门,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及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式的设疑方式来设置思维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疑的关键是时机,教师可在以下四个时机设疑:
①开场时设疑。一堂课开场时恰当地设疑,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
②听读训练时设疑。听读过程是学生主动接受信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疑,可以造成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听读的文章上。
③表演时设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是“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在表演时,通过语调及面部表情展现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也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具有实际教学内容的语言交际活动。
④揭题时设疑。初中英语课文选材大多贴近生活,如打电话、购物、看病、生日、节日等。教师可直接设疑如下:What day is your birthday?Will you hold a bxrdaday party?What presents will your father/mother give for your birthday?等等。
通过精心设疑,层层递进地提问,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其创新思维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
五、创设语言情景,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言是在一定情景中运用的,离开情景,语言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教师要尽量创设语言情景,可以用实物、图画、表演、音乐、投影、录像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尽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如教学JEFC BookⅡLesson38 The Swedish rock band学完后,要求4人一组进行表演。一人扮演一位国内或国外的著名影星、歌星或球星,其他三人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活动。准备几分钟后,让几组上台进行表演,由于贴近学生实际而且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气氛非常热烈。而且,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能有效地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教师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们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在竞争的浪潮中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