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表明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实现目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013-0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利用好、发挥其作用,成为摆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每年不断增长,这就需要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不断的进行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不清,资产配置不合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资产的配置没有统一的标准,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没有科学的配置资产的依据,造成各单位配置资产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资产配置的效率。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管资金的不掌握资产管理部门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金用于资产的配置情况。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有些单位虽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单位资产进行了登记,实际工作中使用部门重视程度不高,草率填写清查数据,使清查无法核算真实家底。资产的清查报表,由于没有考虑增值、损失、折旧等因素,数据分析也失去了参考的现实意义。
2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可以无偿占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各单位为了多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购置资产,往往不考虑单位的实际需要,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引发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部门之间资产配置不合理。所以,不仅设备重复购置严重,还造成资产闲置,利用率底,损失浪费严重。
3 管理体制不完善,资产流失严重
财政部门从不同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资产管理的真空地带。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方法不统一,管理责权难以划分,部门之间不易协调,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一些非转经资产,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善引发国有资产流失,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往往难以实现,违背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也影响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必要性
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将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突破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网络平台,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动态的管理。
1 信息化有助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合理的配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逐年递增,公共经济规模、公共部门及公共资产规模也会相应扩大。而公共支出的比重提高必然带来公共部门的扩张和国有资产的增加。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采集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基础数据,了解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情况,使国有资产的信息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使资产的配置更加合理。
2 信息化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财务监管,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规范管理程序,细化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力度,实现资金的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大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国有资产监管重要指标是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要有根本性的改善,资产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资产的变动情况,对资产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的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分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以后,横向上可以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连接,纵向上可以实现中央、省、市、县、乡之间的联网,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畅通。
首先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将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信息、房屋及构筑物信息、土地信息、车辆信息、设备信息,非转经资产信息、资产调剂信息等。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客户端完成资产的登记、清产、处置申报、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可以完成资产申报数据的接收、复核、管理、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等功能;财政部门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的汇总、分析、信息数据的查询等功能。
以上信息、功能的建立将为领导提供分析和决策支持。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需求主要包括:实时查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情况;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和定期更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全方位、动态监控;通过及时调整国有资产配置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国有专项资产的使用率,促进国有专项资产的保值增值等。
其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相结合;资产收益与收支两条线相结合。
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资产配置计划及购建项目纳入部门预算,依据有关配置标准,履行审批程序,做到购置资产有预算、有额度、有审批、有具体项目。运用信息系统的存量信息对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分析,对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并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承担的业务量和人员状况,界定包括种类、数量、规格等项目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使信息系统成为编制部门预算以及单位购置资产的基本依据。实现财政资产配置的公平和高效。单位根据配置标准采购时,要按程序在网上实行申报审批,购置时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采购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一律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随时查询相关的收益信息。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013-0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利用好、发挥其作用,成为摆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每年不断增长,这就需要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不断的进行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不清,资产配置不合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资产的配置没有统一的标准,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没有科学的配置资产的依据,造成各单位配置资产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资产配置的效率。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管资金的不掌握资产管理部门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金用于资产的配置情况。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有些单位虽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单位资产进行了登记,实际工作中使用部门重视程度不高,草率填写清查数据,使清查无法核算真实家底。资产的清查报表,由于没有考虑增值、损失、折旧等因素,数据分析也失去了参考的现实意义。
2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可以无偿占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各单位为了多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购置资产,往往不考虑单位的实际需要,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引发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部门之间资产配置不合理。所以,不仅设备重复购置严重,还造成资产闲置,利用率底,损失浪费严重。
3 管理体制不完善,资产流失严重
财政部门从不同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资产管理的真空地带。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方法不统一,管理责权难以划分,部门之间不易协调,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一些非转经资产,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善引发国有资产流失,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往往难以实现,违背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也影响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必要性
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将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突破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网络平台,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动态的管理。
1 信息化有助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合理的配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逐年递增,公共经济规模、公共部门及公共资产规模也会相应扩大。而公共支出的比重提高必然带来公共部门的扩张和国有资产的增加。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采集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基础数据,了解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情况,使国有资产的信息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使资产的配置更加合理。
2 信息化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财务监管,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规范管理程序,细化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力度,实现资金的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大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国有资产监管重要指标是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要有根本性的改善,资产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资产的变动情况,对资产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的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分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以后,横向上可以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连接,纵向上可以实现中央、省、市、县、乡之间的联网,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畅通。
首先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将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信息、房屋及构筑物信息、土地信息、车辆信息、设备信息,非转经资产信息、资产调剂信息等。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客户端完成资产的登记、清产、处置申报、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可以完成资产申报数据的接收、复核、管理、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等功能;财政部门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的汇总、分析、信息数据的查询等功能。
以上信息、功能的建立将为领导提供分析和决策支持。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需求主要包括:实时查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情况;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和定期更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专项资产全方位、动态监控;通过及时调整国有资产配置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国有专项资产的使用率,促进国有专项资产的保值增值等。
其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相结合;资产收益与收支两条线相结合。
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资产配置计划及购建项目纳入部门预算,依据有关配置标准,履行审批程序,做到购置资产有预算、有额度、有审批、有具体项目。运用信息系统的存量信息对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分析,对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并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承担的业务量和人员状况,界定包括种类、数量、规格等项目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使信息系统成为编制部门预算以及单位购置资产的基本依据。实现财政资产配置的公平和高效。单位根据配置标准采购时,要按程序在网上实行申报审批,购置时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采购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一律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随时查询相关的收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