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让学生写文章做到“有话可说”,必须从四个方面去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多积累生活经验,多阅读;二是多关注社会生活,勤写随笔、日记等;三是讲实话抒实感:四是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作文 材料 表达
  
  很多学生一提起写文章就感觉才思枯竭,无话可说,如果不突破“无话可说”这一瓶颈,写好文章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学生在作文时为什么会感到“无话可说”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老师应根据情况进行切实的引导。
  一、缺乏生活积累和体验,腹中空空,自然“无话可说”
  现在的学生功课负担普遍很重,他们很少能接触到学校以外的社会,很少能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就是放假在家上网看电视都被家长限时或禁止。没有生活体验怎会写出好的东西?一遇到作文时,就东拉西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来应付。比如说写妈妈的关爱,就离不开下雨送伞啊,生病了妈妈不分昼夜守候啦之类的事情,根本没有来自生活的鲜活材料。遇到《提篮春光看妈妈》之类的高考题,不少考生就傻了眼,不知如何下笔,只好做些“急中生智”式的胡编乱造。
  其实,要写好文章说难也难,但是说简单也简单,因为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根本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要关注社会生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知识的素材都是最有生命力和最富时代感的。所以,要想写文章有源头活水,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那样自己的才思才会如清澈的泉水汩汩不绝,写好文章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有话不愿说”,心理上有顾虑,自然“无话可说”
  虽然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足,但并非没有一点生活体验,问题在于,老师布置作文时,往往会提出种种限制,让学生觉得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使学生不敢畅所欲言。比如说,一般老师都会反复强调政治敏感的问题千万不要去碰,社会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要去揭露,以免被认为偏激,思想内容不健康,个性张扬的话不要说,不要热衷于宣扬自我。老师的这些提醒固然有道理,但有时老师讲得过于严重,学生就会担心出错,往往就会造成有话不敢说。
  有时,有的作文题会触及到学生敏感的问题,他们也不敢说。比如,有老师布置写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很多学生都是说“早恋不好,早恋会影响学习”,“早恋违反校规”,象是在做检讨。早恋问题猛于虎,殊不知,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想要表达,但无法在作文中表达。
  所以,要想让学生讲实话抒真情,老师在命题时可以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一吐为快。平时注意和学生多交心,对他们的想法充分理解,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让他们在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敢于说真话。今年,我刚带一批新的高一,我让学生写的第一篇文章是,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结果,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写到1000字以上。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面临新的学习生活,新老师不了解他们在初中的情况,也不知道他们以前作文好不好,他们都有一种“重新做人”的心理,同时,他们也毕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了,接触过不少的语文老师,他们会把教过自己的老师进行比较,然后说出心中希望的新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怎样的,所以他们有期待,也有倾吐的欲望。
  三、作文取材上的认识有偏差,不知道作文素材无处不在,自然也会“无话可说”
  有的学生把作文看得很神秘,以为作文都要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要记“有意义”的事,因而往往忽略身边的小事,甚至不屑写凡人凡语,有的学生只知道从名人身上取材,却忘了平时所学的课文就是很好的材料库。
  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是“谈意气”,有一考生这么成文:
  读书人是要有点书生意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读书人追求知识摒弃一切杂念的意气;“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读书人踌躇满志、豪情万丈的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读书人高洁孤愤、藐视权贵的意气。试想,谁曾“头悬梁,锥刺股”?谁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们也许做过政客,有不同的经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读书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或贫困潦倒,或失意落魄,或忍辱负重,然而,意气已足以让他们敢想,敢怒,敢言,敢做,在纷乱的世事中保持读书人的信仰和尊严。
  盘点记忆,搜索读过的诗文,除《沁园春·长沙》里“书生意气”一词以外,似乎没有任何直接表达书生意气的材料,但是,这篇考场作文里引用的诗文不都体现了一种意气吗?不都是课文里面学过的关于“书生意气”的极好的材料吗?聪明的作者启示我们:舍弃背景材料和原诗文,只撷取诗词中的关键诗句,演绎成文,为我所用。
  在我们高三的一次模拟考中,要求以“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不少学生只知道名胜古迹是风景,不知道校园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也有动人的风景;只知道自然风景可以写,不明白人与人交往中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可以成为耐人寻味的”风景“;只知道自己见过的生活情景可以成为风景,不知道课文里学过的内容也可以成为风景。比如《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爬过铁道的情景也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四、学生缺少丰富想象的心灵,有话说不出来,自然也会“无话可说”
  有的学生材料找到了,就不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什么地方该详细说什么地方可以简略说。这些问题具体落实到作文中又涉及到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等。“有话说”与“如何说”,“有东西写”与“如何写”,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基本能力表达不行的话,学生脑子里即使有许多话,也会“无话可说”。
  一篇作文要求800字,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学生在写的时候,往往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其实,生活可以简单,但心灵不能单一;生活可以贫困,但语言不能贫乏!我们应该找回自己心灵中那方自由的天空,去自由的表达我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见解、社会的期待!
  但这并不是说,生活对于我们的作文不重要了。其实,生活才是学习的目的,写作只是生活的一种表达而已;但是,有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并不等于有了作文的丰富与生动。写作的丰富与否最终取决于一个人心灵的丰富与否及其语言操作水准的高低!一位学生这样写“夜色”:
  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色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几只夜鸟从上空中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给这静静的夜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的美好记忆很快就能唤醒。几乎人人都见过这样的夜色,可是,不少学生为什么表达起来就那么困难呢?要么语言不生动,要么词语贫乏,甚至一两句话就结束了,关键是心灵被限制了,没有了那份灵动与自由!其实,写作就如同去探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情绪体验骑着文字的白马去探险,去圆自己深埋了许久的瑰丽的梦。如果能把这种情怀释放出来,写作就不再是一种任务与痛苦,而会成为一种冲动与快乐!
  所以,我认为,平时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除了让学生多写日记之外,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把日常阅读与日常练笔结合起来。因为阅读是日常语文学习的重要活动,把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百色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改后的语文课堂,教师要以民主的姿态,做一个睿智的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则要学会在独立思考、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与分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近几年,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广,语文课堂的变革也势在
【摘 要】沙白先生的《水乡行》,极富诗情画意。整首诗仅仅五节,押一个韵脚,节奏舒缓、平和,读来音韵和谐优美,展示了一幅幅宁静恬美、秀丽淡雅的江南水乡图。作者按行踪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水乡风光的长画卷。画面清新自然,淳朴淡雅,与朴素简洁的语言相得益彰,表现了江南的自然美和江南人的人性美。  【关键词】水乡 画面 自然美 人性美    沙白,192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本姓李,原名李涛
【摘 要】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品味时尚”,笔者在参与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作文乃至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向,找出了考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对教学的诸多深入思考。  【关键词】江苏高考 语文试卷 品味时尚    经过十多天的奋战,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终于结束。阅卷的高强度使得身体发出疲倦的信号,但想起此次阅卷,心情有些复杂,有些话,不得不说。  “品味时尚”这个题目已被热炒不休,有
【摘要】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很重。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奋进与淡定相融合”的人格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学业成绩,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第一次强有力的挑战。本文记录了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格教育所做的点滴努力。  【关键词】考试成绩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我所带的高2011级1班是一个文科实验班。41人,35个女生。女生天性自尊心强,虚荣心强,斤斤计较,遇
【摘要】苏轼的词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基调,那就是对人生不断的思考。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儒释道三家积极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苏轼对人生境界不懈追求的结果。  【关键词】苏轼词;坎坷人生;旷达豪放;儒释道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更加豁达旷放,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与之相伴随的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诵读是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途径。笔者把古典诗词教学分为四步阅读法:一读知其意;二读晓其情;三读品其味;四读抒己怀。  【关键词】阅读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实际教学情况是
【摘要】开放的新课堂具有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中必然生成较多的新内容;其次,教材的特点决定了生成的内容必然是绚丽多姿的。再次,它生成的丰富内容可以是新知识、新目标,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过程。这种生成是不能以教师个人观点和作者创作初衷为标准衡量的,只要能很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它就是成功的。新课堂需要预设,但它不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比预设的空间更广阔,生成的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新课堂;
摘要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自主地放纵思维、张扬个性,从而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一、避虚就实,优化课堂教学;二、“权力下放”,让学生“自主学习”;三、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思维,是在表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村中学教学硬件条件的缺乏,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阅读 农村中学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这就可以看出阅读由两方面组成:阅读的主体(读者)和阅读的客体(
【摘要】本文从高考语文中的名句默写题型谈起,质疑单纯记忆型默写的科学性,呼吁识记、会意与活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考;识记;会意;活用     一提到语文考试的名篇名句默写,大家都知道是那种给出上句填写下句、或给出下句填写上句的题型,似乎没有新的形式出现,没有更好的考试方法。让我们先来看看四川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名句默写题型设计: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