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忙着扣帽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探究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教师对文本本身缺乏深刻解读,导致这个环节形同虚设,简单粗略地用“口号式”“模式化”的语句给文本的主旨扣一个帽子,单一、片面、肤浅;或者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联想,对学生歪解文本现象也不制止反而大加鼓励,造成文本主旨解读泛化、模糊,曲解甚至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关键词】文学;主旨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借语言品鉴,深入探究主旨
  示例:《我与地坛》
  传统的主旨呈现:表达了史铁生乐观坚强的品质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模块中第一课,它反映了史铁生在残废双脚之后复杂的心路历程,从沮丧绝望到参透人生,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如果在分析主旨时,教师不引导学生做出深入的思考,那么这篇伟大的作品只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概念化的印象,用一句“表现了史铁生的坚强乐观和对生命的重视”消解了史铁生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对苦难命运的感悟。所以《我与地坛》的主旨分析一定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教师的直接传述,而应当从语言的品鉴中走进作者内心。
  笔者在教授本课时注意课文的第三段在描写地坛的景象之后有一句话“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是史铁生的结论。紧接着的一段又提到“像是上帝苦心的安排”?毫无疑问,史铁生不断地给读者强调:地坛的荒芜和自己的残废,冥冥之中似乎机缘巧合,而这机缘巧合的背后又有着无限深意。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运用的修饰词带着强烈的褒贬色彩。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古殿檐头绚烂的琉璃在史铁生眼中是浮夸的,象征着身份地位的门壁上的朱红也仅仅是形式上的骄傲炫耀。相反,沉默安静的老柏树历经世事沧桑岁月变迁积淀的力量依旧如故,甚至那些不知名的生命焕发着勃发的生机,自由自在。这段拟人化描写的背后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和对生命思考的呈现。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本当被繁华缤纷的生活吸引,但是被残废袭击过后,史铁生不再汲汲于喧腾热闹的世界,而转向于内心的审视和生命真谛的思索。就这点而言,地坛和作者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相似的命运让史铁生在苦难中寻找到一个出口,而只有在重大的变故之后,人才会摈除浮华转而探求心灵最本真的东西。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借学生疑点,深入探究主旨
  示例:《最后的常春藤叶》
  传统的主旨呈现:歌颂无私之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小说的高潮和精彩部分在结尾,多数教师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会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为概括,并引导学生思考结局的哪一点是“出人意料”的,而教师预设的答案也是“那片常春藤叶”是老贝尔曼的作品。笔者也设计这个问题,但是学生认为“老贝尔曼的死去”是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因此就不能按着预设的环节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而需要解决学生的这个疑点。课堂实录如下:
  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老贝尔曼死去呢?老贝尔曼可以不死吗?
  生:如果老贝尔曼不死的话,小说就没有这样的震撼力。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师:“爱”这个字眼在现代社会被滥用,它显得矫情和廉价,但是欧亨利这里却显得可贵……
  生:因为它是以老贝尔曼的生命为代价的。
  师:说得太好了!那能不能依据我们刚刚的分析来推断一下欧亨利为什么设置老贝尔曼死去这一情节和结局呢?
  生:老贝尔曼为了琼珊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师:一生潦倒的画家贝尔曼在窗户上画出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去希望和生存的勇气,但是却搭上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可以想见,作者欧亨利想告诉读者什么?
  生:爱并不是简单的话,而是有牺牲的行为。
  师:对的,多数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出人意料在于常春藤叶是老贝尔曼画上去的,但是我们的同学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认为老贝尔曼的死去才是最大的意外。我们一起结合主旨分析作者的设置意图,却另辟蹊径,读到了更深的含义:爱是牺牲,爱是付出,有时候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这样一来,我们就挖掘了文章的深度。
  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但是学生的疑点恰恰启发了老师对欧亨利设置老贝尔曼死去这一情节的用意,如果老贝尔曼不牺牲自己的生命,或许就无法在读者心中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这应该也是欧亨利的本意:付出和牺牲能彰显爱的价值和伟大。借着学生的质疑将文本的主旨含义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只有深度解读才具有深度魅力、深度价值和深度效应——尤其对于经典。如果我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只是浮光掠影,那么留在学生脑子里的便只能是一些概念化的东西,而不可能有鲜活的形象,最终会造成优秀文本的资源浪费。我们要做的就是教师自己深入文本,探究主旨,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深层的思考。
  作者简介:梁桦,女,1981年生,浙江衢州人,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方法指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
【摘要】恰当合宜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技能,拓宽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促进本土文化的发扬传承。以潘庄村小学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为了充分发挥潘庄村在剪纸文化上的本土人才优势,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在全面分析课程价值,总体考量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对潘庄村剪纸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做出细致梳理,以期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并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将此课程打
【导语】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论点要鲜明、深刻,而且材料需典型、丰富。因此,学生在议论过程中惯用列举事例的方法,但在高考阅卷现场,评卷老师往往会感叹“高考作文年年文体不限,结果岁岁有文体不明”。原因是不少学生在列举事例时,着墨过多,叙述过细,甚至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造成文体不明、失分严重。为此,一定要掌握议论中记叙的基本原则,努力做到“‘记’得扼要,‘叙’得有用”。  【技法指导】  议论文主要
你在我心里,重如泰山,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个人。我从未想到,你在我心里,竟然如此重要。  一个寒冷的早晨,当闹钟在我耳边“丁零零……”地回响时,我猛地从床上蹿起来。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回头看向床头的闹钟,不好,已经七点了!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一起演奏的交响曲令我烦躁不安,我向母亲大声吼道:“妈!你怎么不叫我起床?我都快迟到了,你大早上瞎折腾什么呢?也不知道早点叫我!”火烧眉毛之时,我迅速将衣服
作者简介:  诚夫,本名李文辉,江西鄱阳人,现居浙江温州。出版长篇小说一部,累计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80万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西作家协会会员。  母亲,给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眼角的泪,悄悄的滑落。只是您没有察觉,您正专心的看您的手机,生怕爸爸又渴了,饿了,一会又该喊你回家。  我知道疫情期间,我不该让您来医院,可是您还是放心不下想看看我住在哪个病房,您说您腿疼,不过是想看我的借口。您的腿
中国自古讲究“人有三尊,君、父、师”。 不过,古人为何把老师称为“西席”呢?  古人席地而坐,《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西方的座位最尊贵,宾主相见,都是让客人坐西方,以示敬重。這个座位就被称为“宾席”或“宾位”,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客人就被称为“西席”。古人对老师最为尊重,所以就把老师称为“西席”。主人则坐在东边面向西席的座位上陪客,这也是称主人为“东家”的来
我的家境并不富裕,爸爸常年在工地上干些体力活,妈妈则在家担负起了种田和照顾家人的重任。升入镇上的初中时,妈妈坚持让我寄宿在学校对面的一家租户里,说是这样生活条件好一些,我可以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所以,我回家的日子是屈指可数的。每个周末回家,妈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儿子,你可要好好学习,千万别想家,妈再苦再累也值得。”  说不想家那是假的,特别是临近中考的这段时间里,每天好像有做不完的作业,各科老师
【摘要】联想与想象作为一种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以打破古典诗歌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联想;想象;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一、案例背景  罗杰斯认为,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具有吸引力、符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9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地的忧愤。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生长。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
【摘要】本文对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以“课前三分钟”海量演讲来提高学生语文口语交际的能力,并着重用课例来说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进行该活动后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课前演讲;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今口语交际课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可是,当今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