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中民族音乐的意义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地方拓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并对群众文化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群众文化正以更加蓬勃的姿态不断发展。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重要体现,民族音乐本身就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群众文化建设的步伐,因而,本文探究了群众文化建设中民族音乐的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民族音乐;意义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发展也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态势,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音乐是一种没有疆界的文化形式,因此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介。不仅如此,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实际上正是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对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民族音乐的发展特点,探究了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对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音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二者联系入手,探究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及其与民族音乐发展融合的有效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群众社会道德素养
  中国的社会进步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带动经济的飞跃发展,更要依靠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长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地促进思想文化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群众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团结民众,凝聚民心,提高群众集体的互帮互助意识,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民族富强的国家集体荣誉感。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提高了群众综合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群众的身体素质。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推进,使得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人们在文化活动中心情感受到了愉悦,身体得到了放松,思想受到了引导和启发,这必然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群众文化活动一般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的,规模较小,以群众为中心,做到方便群众,服务于群众,这样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大家都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音乐
  群众文化建设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传统的民间文化更贴近生活,易于人们接受,为大众喜闻乐见。相关文化主管机关、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注重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社区、村集体文化建设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民俗文化,弘扬民俗文化艺术。将民族音乐融入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极大的提高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活动更充满号召力。在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从而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二、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体现的群众文化特点
  其一,我国的群众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是民族音乐的发源地。纵观历史,民族音乐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这其中,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走向没落,而民间音乐却一直呈现出繁荣昌盛的状态。究其原因,民间音乐是在我国劳动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有着牢固的群众基础,群众文化不断发展,民间音乐创作同样会随之发展。这样一来,不同时期的民间音乐也就逐渐成为了当地民族音乐的代表,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民族音乐的起源往往能够体现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成为后来人们研究民族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
  其二,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早在唐朝时期,安禄山就带着他的胡旋舞来到大唐,据说正是由于杨贵妃向安禄山学习胡旋舞,才间接的引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当时唐朝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民族文化的融合已经从音乐的交流开始了。在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互相交融,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2006年,央视春晚一首《吉祥三宝》为当年的春晚增色,后来这首用汉语和蒙语两种语言演唱歌曲被人们广为传颂,甚至一度激发了人们学习蒙语的热潮。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确实承担着重要角色。
  三、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具体策略
  基于民族音乐发展对于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对民族音乐的开发与保护,民族音乐来源于群众,同样应当回到群众之中,还要在大众群体发扬光大。因此,作为地方群众文化的研究者和引导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
  首先,各地要重视文化馆的建设,利用这一民族文化开展基地发展更多的民族音乐展示活动,例如进行民族音乐展演、竞赛,或者利用传统节日组织以民族音乐为载体的纪念活动等,使民族音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其次,积极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发和传承民族音乐,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我们的地方政府及文化馆管理者可以以此为契机,发动群众力量,掀起民族音乐传播和发展的热潮。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群众歌手评选活动,要求歌手自己使用手机上的练歌软件自行录制民族歌曲,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品鉴,再以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群众歌手中的佼佼者,對这些群众中涌现出来的音乐家以及歌唱家,同样要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宣传,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可将他们组织起来開展群众性的巡演活动,或者利用节日为他们组织专场的晚会表演等,以激发他们弘扬民族音乐,发展群众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加大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这方面一个成功的范例,就是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之路,作为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有音乐样式,二人转再被搬上银屏之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现在,几乎全中国人都能哼唱几句二人转的唱腔,都熟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一二人转的经典台词,二人转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其他民族音乐的传承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方式。最后,我们还应当开展广泛的民族音乐交流,各民族的群众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使民族音乐走进千家万户;
  最后充分发展地方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应当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较为单一,几千年以来人们对此早已不太敏感,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不高,较之于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来说,人们的实际诉求显然得不到满足。充分发掘地方文化,一方面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化活动的新颖性,从而再一次提高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对本地区民俗文化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音乐从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将群众文化建设与民族音乐发展相互融合,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的大方向,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吴磊.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黄河之声,2018,(15):12-13.
  [2] 赖颖璇.积极创新,努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J].民族音乐,2017,(02):92-93.
  [3] 黄兰.浅谈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及与群众文化的关系[J].神州(下旬刊),2016,(01):1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馆)
其他文献
骑车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户外活动游戏,那如何创建丰富的骑车区域? 如何挖掘场所器械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创建区域及空间规划和投放材料中,更要以“一区域多体验”作为户外活动的重点,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拓宽幼儿户外活动。  一、情境性环境,引发驾驶之欲望。  都说区域创建很容易,放上各种材料和指示标志即可。但我们知道,无论哪个区域都要体现审美观,又要满足幼儿活动的各项需求,能吸引幼的主动参与活
期刊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是《课例研修:促核心经验理论与实践走向融合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很难将核心经验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融合,于是我园依托园本教研、培训进行了推进,开展了相关活动的团队研修,现以小班体育活动《金鸡独立》为例,与大家进行交流,在研讨活动中我们分成三步走:  一、价值分析,定位核心经验  首先我们对金鸡独立一词进行了定位,所谓的“金鸡独立”即单脚站立。那么“单脚站立”这
期刊
摘要: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行,在幼儿教育阶段也从传统的教师单一教育转为家园共育的新方式,虽然家园共育已成为许多幼儿园的教学趋势,但仍然有部分教师把家园共育当作一种教学偷懒的方式,或者对家园共育的具体操作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以教学改革视角为切入点,具体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意义进行剖析,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层面提出完善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方式,为今后教师开展家园共育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
期刊
摘要:初中生早恋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异性交往,树立高尚的爱情观迫在眉睫。初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是预防初中生早恋不可缺少的绝对力量。我们从引导孩子树立高尚爱情观;守望心中的异性成长;帮助孩子度过青春萌动期;建立打击“王婆”行为的班级文化四个方面了进行研究。  关键词:爱情观;守望成长;青春萌动期;“王婆”行为  初中生早恋,是家庭社会学校都望而生畏的问题,对于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所有的小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既能让小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又能让小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地学会数学知识,唯有改变以往古板的教学思路,变成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可以以一种引导的姿态来教学,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数学,而是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来面对数学。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引言  作为数学教师,
期刊
摘要:迈入大学,新生的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你们在兴奋、好奇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希望你们能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大学;新生;变化;适应  大学新生都是经历了三年艰苦、紧张的高中生活,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希望和憧憬,走入大学校门的,他们的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
期刊
摘要: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中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的内容除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就是歌曲的练唱,而且这些歌曲多为古典和民族风格,给学生的理解和鉴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具体表述如下。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音乐课堂;应用研究  1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应用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
期刊
摘要: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多侧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就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广阔性、深刻性而言,小说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是独占鳌头的。它不仅会使人捧起阅读后便欲罢不能,且会使人读完了依然久久沉浸于其中。阅读小说的益处是巨大的。可问题是,大多数人不会真正的阅读、欣赏小说。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育人的重要阵地。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建设者和执行者,理解班级管理和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优秀班干部,实现班级育人的深入和开展,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打造生动、活泼的班级育人氛围是其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的主要抓手。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育人  班级是构成大学的一个基本点
期刊
摘要:乡土景观有着浓厚的当地自然特色,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活动的总结,具有很大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乡土景观的发展弘扬了民族文化,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就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展开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乡土景观;现代景观设计;意义  1引言  现在全国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对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全国趋同的乡村建设使得当地的文化与特色消失殆尽,乡村景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