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窗口,在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占很大比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博物馆文创产品早已进入市场,成为受欢迎的新型消费品。然而,由“博物馆文创热”引发的资源浪费已成为各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性成为当下及未来博物馆和设计师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参考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和可持续设计的相关文献研究,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设计。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
  自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迅速走红,再到201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数件文创产品一鸣惊人,这些优秀产品为我国博物馆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频频吸引公众关注,敦煌研究院、苏州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博物馆随之纷纷推出自己的文创产品。然而部分博物馆盲目追求产品的推陈出新,在打造爆款产品的同时却忽略了产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大批量生产同质化产品,导致产量过剩、产品滞销,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从解决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入手,探讨博物馆文创的可持续设计思路。
  一、文创产品的可持续设计概述
  (一)博物馆文创
  “文创”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一种“创新”表达。目前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台湾《2010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将其定义为“可以传达意见、符号及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包含文化性、精选性、创意性和愉悦性等特征。
  博物馆文创,全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有学者称其为博物馆衍生品、博物馆商品、博物馆纪念品等,在实际运用中区分并不严格。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表示:“如果将各种表面问题抽丝剥茧,就会发现核心仍旧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博物馆文创,“文”是根本,“创”是生命。’”
  博物馆文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博物馆文创是指从博物馆藏品、展览、研究成果中提取文化元素,延伸其背后的故事、符号和精神,再通过创意设计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有形产品,如杯垫、丝巾、冰箱贴、书签等,是博物馆文化的衍生或者说是藏品的部分浓缩。广义的博物馆文创则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博物馆提供的服务如文化展览、教育活动、娱乐表演等非物质产品,以《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一节目为例,虽然没有具体的实物产品,但仍然可以称之为“文创”,该节目用创意的手法让国宝文物以自述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广义和狭义的博物馆文创,其目的都是实现博物馆文化的传播[1]。
  下文基于狭义的博物馆文创,探讨其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这一生产链中造成博物馆文创产品缺少可持续性的原因。
  (二)可持续设计
  可持續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威胁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设计基于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要素:人、产品和环境。可持续设计是围绕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和原则的一种设计活动,它提出问题,并给出可持续的设计方案,因此,可持续设计也可以说是关注未来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性为原则,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并且要让产品在未来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综合的循环利用[2]。针对当前“博物馆文创热”所引发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粗糙等问题,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可以为博物馆文创设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如今,各大博物馆日渐为游客所青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博物馆文创产业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化特征成为国内文创产业中最独特、最重要的存在之一,但是放眼全国,故宫等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火爆也只是个例,由于经营体制的限制和相关人才的缺乏,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还有待完善。
  文创产品的基础是文化,核心是创意,缺乏文化内涵表达和创意设计的产品无法吸引消费者。大部分博物馆开发出的文创产品还停留在将馆藏文物的文化元素贴在帆布包、书签、钥匙扣等普通用品上,甚至不同的博物馆共用同一种形式,浪费了博物馆自身的独特文化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产品的传统功能正在逐渐被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所取代,比如聊天App逐渐取代明信片,电子书的出现使书签的用途也渐渐减弱,智能电子锁的应用取代了钥匙,钥匙扣的使用也就随之减少了,因而这些传统文创产品的市场销量不太乐观。但大部分博物馆依旧在大批量生产这些功能性逐渐消失的产品。在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前期功能设计中,需要设计师有前瞻性,考虑到一件产品在未来的使用中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把产品对使用者的效用最大化。
  综上所述,一件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要有创意,有文化深度,同时还要贯穿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我国的博物馆文创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它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方法
  (一)以文化为基础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外展示文化的窗口,汇聚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博物馆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全国大大小小不同特色博物馆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出博物馆文创产品必须具备的几个特征:独特性、地域性、文化性和纪念性[3]。
  独特性是指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特殊的主题和文化内涵,这就决定了每一个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都必须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例如敦煌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在地域上的差异,苏州状元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主题上的差异,每个博物馆的主题都不同,因此也决定了博物馆文创产品之间的差异。   地域性是指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特色、人文历史各不相同,孕育出来的文化也具有地域性。由于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发达,日常用品同质化严重,博物馆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融入地域性的特色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要和馆内藏品的主题文化息息相关,又要包含当地的地域特色。例如成都大熊猫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既要体现熊猫的文化,又要能反映成都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孕育的蜀文化。
  文化性是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构思、设计以及开发都是以馆内藏品为创作素材的,每一件藏品都有其背后的故事,那么在开发每一件博物馆文创产品时都应考虑藏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故事传说。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款“宫喵赏莲玻璃杯”为例(图一),其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故宫博物院藏品—清代画家任熊的《十万图》册之“万点青莲”。设计师将作品中的意蕴加以延伸,将寓意高洁的荷花和吉祥灵动的故宫猫结合,传达出具有故宫文化的美好意愿。
  纪念性是指博物馆的观众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游客,尤其是在博物馆位于名胜风景区,或者博物馆本身能够作为旅游地标的情况下,其观众里游客群体占比更高。游客在游览完博物馆之后,会希望留有一份专属的纪念品,以便日后睹物时能唤起游览博物馆的美好记忆,同时也能加深其对博物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以纪念性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一个特征。
  因此,文创产品只是一个载体,其背后的文化元素才是基础。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目的最终还是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对文化元素和故事内容加以提炼,才能让博物馆文创产品显得不那么肤浅,消费者才会买单。文创产品只有被消费者购买,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这也体现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性。
  (二)以创意为核心
  简单复制馆内藏品表面图案的文创产品现如今已经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仅仅是把藏品的图案或元素直接应用于载体,根本谈不上创新。这种毫无创意的复制手法使许多博物馆的文创成为大批量制作的工业产品,不仅丧失了美感,也没有将博物馆藏品的文化体现出来,最终导致产品大量滞销,甚至沦为“地摊货”,这样的文创产业自然也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在“博物馆文创热”的带动下,文创设计比赛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参赛者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深刻了解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诠释藏品蕴含的文化,在载体的外形、材质和功能上也没有较新的突破,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难以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还可能导致民众对相关历史的误读。
  因此,设计师们在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时,不仅要在载体的外形、材质和功能上进行革新,采用现代手法,与其他行业如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进行跨界联合,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否则会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4]。故宫博物院的这款皇后杯(图二),外观源自清朝皇后朝冠形象,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巧妙地将朝冠设计为杯盖,每次将杯盖取上取下,皆可体会皇后仪冠的“华贵美好”。由此可见,设计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解读能力和转化能力,还要了解市场各个群体的需求,延伸产品的文化元素,才能使博物馆文创产品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四、结语
  博物馆文创是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展现博物馆精神面貌的物质载体,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性也可以说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背后文化的可持续性,让文化吸引观众并产生共鸣,才是博物馆文创设计应该追求的方向,消费者的購买才能使文化得以传播并持续传播下去。当下的博物馆文创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文创可持续性设计的研究,探讨了一些让博物馆文创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兼顾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并为未来的博物馆文创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李卫,1998年9月生,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南京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参考文献
  [1]张迺英,巢莹莹,钱伟.文化创业产业管理与实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2]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3]孙丽君,李军红,李海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张颖娉.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及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其他文献
页岩气开发已成为我国重大能源战略。但是,页岩气开采中产生大量的返排水,含有高盐(包括Cl~-、SO_4~(2-)等)、难降解复杂有机物及重金属等复杂组分,其管理已经成为页岩气开采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论文以去除返排水中复杂有机物和铁的生物电化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硫循环强化过程的机理,并探究阳极电位调控硫循环途径的机制,在强化有机物去除的同时降低硫化物产生、避免黑臭,实现从机理上调控和
摘要:坦桑石是珠宝界中的新秀,从发现之初就受到高端珠宝品牌的青睐,跻身中高档宝石行列。近年来,随着中国彩色宝石市场的升温,坦桑石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价格也一路攀升。文章侧重于坦桑石的发展历史、品质分级、近期市场行情和优化处理方法。  关键词:珠宝;坦桑石;市场行情;品质分级  坦桑石是蓝紫色的黝帘石,20世纪60年代发现于坦桑尼亚,后被坦桑尼亚政府定为国石,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被称作丹泉石。宝石级
期刊
湖泊生态系统在扩展生物多样性上的作用至关重要。细菌同时作为分解者和消费者参与者湖泊内物质的循环与能量流动,在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上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获取并探究程海湖这一高原湖泊细菌的分布、多样性及具体变化规律,分别在四季度提取了水环境DNA样品,在夏、冬两季提取了沉积物DNA,选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real-time PCR的方法,探究程海湖浮游及表层沉积物中原核细菌的多样性及组成,结果如下:
  (1)通过一年的水质监测发现,随着水量的下降,程海湖电导率最高值为1314μS cm-1,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较快发展,博物馆展览工作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优化其评估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方式,多方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要根据展览数量和展览的内容,做好策划工作,明确展览项目的主要工作目标。本文从当前博物馆发展展览评估现状入手,阐述博物館展览评估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国内博物馆;展览评估;评估现状  一、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的概况  (一)博物馆展览评估的背景  在日常工
期刊
摘要: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乡镇都在不断崛起,各项配套设施也得到不断的新建与完善。通过对秦岭河谷型乡镇的调查,发现和分析了当前群众文化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乡镇群众文化馆的设计经验,有助于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实用的群众文化馆,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建筑;建设;群众文化馆  一、秦岭河谷型乡镇群众文化馆发展现状  受特殊的地貌影响,秦岭河谷型地区的历史文
期刊
摘要: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饮食器具往往代表着饮食文化的特点,尤其是带有地域特征的饮食器具,可以充分反映出社会与生活的时代特色。在河西地区出土的魏晋墓壁画中,就有很多关于饮食器具的记载,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结合墓葬中出土的饮食器具,就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背景、饮食结构进行分析和探索,追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饮食文化。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业与畜牧业相对发达,所以当地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这
期刊
摘要: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黑白两色使观者可以摆脱缤纷色彩,将目光聚焦于事物的本质,关注其形式之下更为纯粹的内部结构,通过黑白两色的律动与交叉和画面上所呈现出的运动感,探求创作者内心澎湃情感的流露,另辟蹊径,从两种看似对立的颜色中感受到和谐,同时也实现创作者为艺术而创作的真正目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弗朗茨·克兰,利用黑白色块、线条构建画面、表现意境,其作品黑白间的影调相互渗透,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
期刊
摘要:对传统民间家具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民间家具的造物特征进行提炼。通过与“宫廷家具”的对比,指出传统民间家具长期被忽视的状况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对民间家具研究历史的梳理,指出进行传统民间家具研究的难度所在和研究现状。最后,提炼概括出传统民间家具的整体造物特征:实用至上,功能多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榫卯结构,科学精巧;技艺朴拙,亦有创新;造型简朴敦厚,装饰丰富多样;地域特色
期刊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Z)是一种重要的磺胺类抗生素,人类和动物服用后所产生的药物残留排放到环境中可诱发产生新的抗性基因及耐药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SDZ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得到高效去除,因此对其降解技术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由于厌氧反硝化体系中微生物以硝态氮为主要电子受体,可使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
低C/N废水是环境污染的产物,它的化学需氧量(COD)很低,在实际处理中需要加入额外的碳源来克服电子供体的不足,但是增加了处理成本,而且还可能影响出水质量。除此之外,传统的脱氮技术包括自养硝化和异养反硝化,前者由好氧微生物进行,而后者则由缺氧微生物进行。因此,常规的反硝化过程被氧气(O_2)抑制。近些年来,好氧反硝化菌由于可以在O_2存在下进行脱氮而备受关注。然而,好氧反硝化菌还需要有机碳作为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