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隐性因素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社会化是标榜大学生成长的独特视野,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活结构伴随着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大学生社会化的方向和路径。挖掘并重视这些因素,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甚至引发对当前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社会化 隐性因素
  
  社会化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社会化,简单的讲,就是获得社会性的过程,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和成长的一系列复杂的系统过程,其实现形式是个体的发展和自觉参与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化就是一个“人化”的过程,是人挣脱从属于低级动物的群居生存方式进而实现“类”的价值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社会化的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进一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不断融人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高等教育这个阶段,是从青少年成长为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要赋予大学生两方面的内容用以构成社会化,其一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之成为具备一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潜在职业人,其二是趋向于自立和自觉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使之成为具备一定独立意识、交往沟通能力和创造力的标准社会人。而本文谈及的生活社会化,就是第二点,即在大学生受专业教育之外的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基本落脚点。
  当代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一支,他们的社会化具有青年社会化的一般内涵,也有独特的、只属于校园范围内的社会化特征。
  自主选择性。青少年在上大学之前,从小学到高中,所有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外在的、给定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青少年对于主体性、自我意识等方面并无自觉要求。而进入大学之后,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系统予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在生活上,由于脱离了家长的照顾管制,外在的体制束缚逐步退位,大学生在自主选择的鼓励下逐步启动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不完全性。“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一般对社会接触较少,间接认识较多,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当面临快节奏、多变性的社会时,大学生往往会感到一种选择的困惑,甚至出现一些失衡现象,如渴望施展才华但实际能力不够、参与意识强但自立意识弱等,出现“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生活水平的优越,家庭的呵护,使得青少年即便进入大学之后,成长的轨迹也仅仅停留在自然年龄的增长和单纯知识的积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验。当前,大学生频频出现的如自杀、精神失常等恶性事件,都体现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生活社会化的不完全。
  影响因素复杂性。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日以继夜的在给大学创造机遇,同时也带来诱惑。纷繁复杂的利益格局也因大学的开放性而直接进入校园,形成并行不悖的原则并融入高校建设战略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环境自然也就相应发生了变化,继而影响到了校风、学风和大学生的生活。这两方面形成了复杂的要素系统,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产生了对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影响。
  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隐性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范畴,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社会化特征,本文认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因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潜在的。显性的因素固然客观而必要,但是隐性的因素则更为关键和重要,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往往会找到破解当前大学生群体问题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的最佳方法。
  对“拉动校园内需”不加节制的推行。在大学校园,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理念并没有因为潜在的消费者是学生而有所收敛。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附近饭店、超级市场、服装店、KTV、网吧,夜总会等比比皆是,而与学习有关的如书店则少之又少。大学生的确是一个固定的、极富潜力的消费群,因此,企业挖掘和培育这部分市场无可厚非。不过,企业的这种外在的不加节制的对“刺激消费”的迎合和执行,必然对大学生生活价值理念造成负面影响。外在的几近完备的商品供应必然引起大学生的非理性的消费冲动,从而将学习和家庭负担抛到脑后,更严重的是对生活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侵蚀。以追求感官快乐为价值目标的消费行为,必定造成大学生的精神堕落,导致大学生人格的片面化和人性的扭曲,使人成为片面发展的“单向度的人”。“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玩得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这样的社会心理堂而皇之地流行起来就是一个例证。
  对这种隐性影响因素的整治相当困难,因为它假借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与地方政府的业绩挂钩,并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因此,以“治理享乐主义,恢复学生淳朴校园”为目的的任何限制活动,都会以“阻碍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繁荣”为由而遭到抵制。当前高速增长的经济社会也实难容忍为了教育而阻碍经济发展的思路。
  以“指标冲动”为至高原则的高校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的管理,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业务管理,都存在着一种工具理性倾向和“唯指标论”。大学老师为了考核、评职称和评优,大都疏忽教学而选择并不占优势的研究。管理机构不钻研怎样为教学和学生服务,而更热心于接受上级的评估和扩大管理权限。这种“指标冲动”很容易将大学校园扭曲为充满官僚主义的衙门和充满铜臭气的公司。在这种思路的导引下,大学生被视为“产品”,而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产品设计”和“质量检测”的过程,而大学生的就业则是“产品营销”。本来充满知识和人文气息的大学校园,已经在这种无孔不入的指标思维指导下变得标准、冷酷而僵化。
  大学生的生活在这种指标体系下,也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过度社会化”。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用于指导生活的种种理念和价值也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勇于探索与发现的纯洁友谊、青涩爱情、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但是受到整个学校的指标化影响,大学生也逐渐被磨砺得老于世故,精于迎合这种指标,整体表现远远长于他们的自然年龄。很多大学生身上的社会习气大大超越了大学生年龄阶段的行为标准,在学习中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各种关节已经屡见不鲜,考试作弊,更是习以为常;他们更专注于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逐,而对于社会的正义,他们很少关怀,对于邪恶与不公,他们不再积极对抗,缺少了大学生应有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严重早熟的、社会化过度的价值观,误导着大学生的行为,使得他们与大学管理机制的失范一拍即合,形成了一股异常顽固的不良风气。学生干部选拔、发展党员、评优及奖学金等事关学生成长但是本应该发生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的事项,都已经伴随着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而纷纷进入日常生活领域形成暗箱操作。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已经不再是看看书、打打球、交交友等单纯而有趣的内容,而是请客送礼、拉帮结伙、吃吃喝喝等庸俗化事件。透过这些不良风气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指标化运作的无节制执行所导致的全校从上到下的工具理性。
  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侵蚀。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社会思潮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各种价值理念并存而冲突激烈,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信仰混乱。中国传统道德与主流价值体系由于缺乏发挥其亲和力的推行机制而影响甚微。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可以信赖的道德标准而无所适从,往往选择了放纵。个别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庸俗化,尤其是对性道德持否定态度,婚前性行为、傍大款,已经成为不再陌生的校园话题。本文虽然反对道貌岸然的禁欲主义伪道德对人性的压迫,对大学生的异性交往也持宽容态度,但是对大学生的生活作风却是一个严肃的态度。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性的认识的逐步成熟。大学生逐步成长为真正的成人,走上社会职场继而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而对于性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是决定他们今后如何对待生活伴侣、婚姻、家庭和子女的起点,如果在这个初始状态下形成了错误的思想,如杯水主义,那么日后势必形成玩世不恭、责任感缺失甚至背叛家庭的后果。受到全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高校管理方往往疏于防范,反而为了强化“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个性”的抽象理念而迎合了学生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当代大学生愈发远离了受人尊重的“高知人群”的整体印象,而开始让全社会怀疑。而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倾向可以归纳为“大学生拒绝社会化”,而追求一种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
  总之,影响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隐性因素还有很多,挖掘并重视这些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甚至引发当前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重要的还是在于抓住要害,提出对策,以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平稳过渡,为未来培养更加全面、健康的人才。(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内地的免费报业市场而言,香港免费报纸固然在其媒介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仍然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学习香港的经验,内地的免费报纸,内容可以更加丰富,渠道可以不断扩充,营销可以更加精确,并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免费报纸 内容 发行 营销    在报业发展状况堪忧的今天,香港的三大免费报纸——《都市日报》、《头条日报》、《am730》却成功地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摘要】大学时期是人走向社会的关键转折期。当前,亟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以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学生成功求职。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阶段性教育    大学生的成长不同于其他团体成员。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学习直至就业,整个过程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一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产业模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房地产现有产业模式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企业在融资、开发方式和竞争优势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房地产 产业模式 融资途径 土地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同
【摘要】从产业本身去探索产业革命,研究产业、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寻找产业革命的源泉,从科学、技术、产业之间变动的乘数效应,研究产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系统。从前五次产业革命演进趋势,推演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必然爆发,描述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概貌。从而真正理解研究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产业革命乘数效应动力系统趋势特征    关于产业的基本理论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理论。产业结构(ind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历史任务,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要解决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最终要靠人类自身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 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与和谐社会的内涵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科学是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实
【摘要】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辐射到了校园内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内容,增加创新意识,才能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为维持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 创新 科学发展观 思想教育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时思想也更容易出现极端状态,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式,使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异常严峻。如何积极有效地在高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正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为此积极探讨应对之策,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 就业 再思考    当前大学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金融风暴致使世界经济不景气,就业岗位大幅缩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我国这样的出口大国,无疑是一个巨大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具有经济、教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解决就业难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扩大就业总量,高校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转变观念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 成因 对策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重要部分,其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摘要】通过发放问卷、随机抽样调查、课堂调研等方式所得出的有效调查数据,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在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观及行为方式之间的临界点游移的现象,即道德边缘化问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角度,通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边缘化 调研 对策    引 言  在为本次研究所做的随机抽样调查中,非高校从业人员132人,在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