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摆脱荨麻疹困扰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受慢性荨麻疹困扰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整天浑身瘙痒,皮肤上不断发出红色的疙瘩,但过一会儿又会消失;有人只要挠一下手臂,立马就会出现高出皮面的红色印迹;有人在情绪激动或运动后,皮肤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小风团;有人被阳光暴晒后,身上会发疹;有人冬天发得厉害,有人夏天发得厉害……
  慢性荨麻疹的表现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是瘙痒特别厉害,吃药能控制,但停药后又恢复到老样子。长此以往,不少人因无法安睡、进食,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
  大家都知道,一旦吃东西过敏,身上就会起“狗风疙瘩”(民间叫法),医学上称之为荨麻疹。它是由外来的过敏原“惹恼”了皮肤中的一个叫肥大细胞的“家伙”,这家伙把细胞的闸门打开,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如白三烯、细胞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等,使皮肤上出现风团、红斑,导致瘙痒(皮肤过敏)、腹痛(胃肠道过敏),甚至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当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 周以上时,便是慢性荨麻疹了,包括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慢性荨麻疹为什么如此“难缠”呢?问题就在于——病根没找到。
  
  病根1:体内有感染灶
  引起慢性荨麻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内有感染灶,如扁桃体炎、胃炎、结核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研究证实,幽门螺杆感染不仅会引起胃部疾患,还与许多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酒渣鼻、扁平苔癣等) 有关。究其原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使胃黏膜受损,胃黏膜血管渗透性增加,使没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这种大分子物质就是所谓的食物变应原,它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机体不断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荨麻疹。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而言,首先要仔细检查、判断体内是否有感染灶。若有,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相应治疗。
  
  病根2:过敏原未消除
  食物过敏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知道,海鲜、牛奶、牛肉等高蛋白食物比较容易致敏。然而,有的患者把这些食物都禁了,身上仍然在起风团,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某些人们常吃的食物,如大豆、鸡蛋,甚至大米、蔬菜,都可能成为过敏原,这种情况称为“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均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但食物不耐受起病较晚,病程较长,致病食物多为人们常吃的食物,较难发现确切病因,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久治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不妨去医院做一次食物不耐受过敏原检查,以了解哪些东西是自己不能吃、不能碰的。
  同时,环境因素在荨麻疹的持续发作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新装修不久即入住,人体长期处于化学物质的包围中,也会引起荨麻疹发作或久治不愈。这时候,患者除了要做过敏原检测外,还应与这种环境脱离一段时间,再配合药物治疗,或许就能药到病除。
  
  病根3:心理压力过大
  心理因素在荨麻疹的长期发作和反复不愈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学习、工作压力大的学生或白领。有些人一激动或一紧张,身上就奇痒难忍,发出小的风团,这是体内一种副交感神经高度过敏所致,医学上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患者会产生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候,单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更需要积极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学会适应环境。必要时,还需结合暗示治疗。
  
  病根4:物理刺激未避免
  物理因素也会引起荨麻疹,如冷、热的刺激,光照,压迫等,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手一接触冷水就痒,起风团,除需检查有无遗传因素外,也可试着用从高温到低温的办法泡手,采取物理脱敏的办法进行治疗;光照过敏通常与进食一些光敏性蔬菜有关,除需做过敏原检测和光斑贴试验外,患者还应注意避光以及避免食用具有光敏作用的蔬菜。
  
  特别提醒:
  合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或肿瘤时,使用一般的抗组胺药治疗往往无法使荨麻疹消退,必须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才有效。因此,对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而言,最正确的做法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免疫疾病或肿瘤,而不是盲目换药、加药。
其他文献
在日常膳食中,我们可以合理增加牛奶、酸奶及乳清蛋白,以帮助控制体重。特别是牛奶中的精华营养成分——乳清蛋白,不仅有助于健康减肥,还能起到科学塑身的效果。事实上,乳清蛋白已经渗透在很多食品中。比如,在酸奶、能量棒、饮料等食品中都可以找到乳清蛋白。    乳品能让你变苗条    很多人认为,乳品容易使人发胖,往往会减少乳品在膳食中的比例。殊不知,如果吃法得当,乳品也能抗肥胖,帮助你健康地控制体重。美国
人至中老年,常多病痛或性功能衰减,虽可分别用药物或食疗防治,但有的受经济或环境限制,不易办到。  中医古医书《内经》中,早就明确指出了“术数”(养生治病的医术和措施)是人体养生防治病痛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如果能做到“和平术数”(即适当的运用各种延寿健身法术),则常可“尽终其天年”(即活到百多岁的自然寿命)。  术数,也就是指的多种能益寿健身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了中医常用的气功、导引、按桥、适度劳动、
生活实例    小张是一名大学生,平时酷爱体育运动。每天中午小张都去踢球,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后再赶回教室上课。周末,小张和同学跑完球准备去洗澡,满头大汗的他脱下球衣,却突然被同学叫住:“你背上怎么都是斑点?痒吗?”这时小张才发现自己前胸和肩膀上也有一些黄豆大小的淡灰色斑点,表面还有少许皮屑。这些斑点不痛也不痒,小张猜测可能是天气太热,皮肤过敏引起的。  第二天,小张便到药店购买了一支“皮炎软膏”涂擦
“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镑的治疗”。这句话生动说明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孩子一口“烂牙”“坏牙”往往令家长感到头痛。值得欣慰的是,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较10年前降低了17%。这正是10年来我国坚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取得的成果。其中,窝沟封闭与金属牙套这两种新颖的预防措施,就像给牙齿穿了“防护衣”,帮助维护口腔健康。    
我是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员,负责爱卫会工作。多年来,我院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健康单位的建设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被评为“上海市健康单位”。去年,我院又参加上海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健身、控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就拿控烟来说吧。我院在职在编人员175人,男性有1 06名,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吸烟。办案过程中,很多男同志习惯于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停地吸烟,办公室、会议室经
不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因为症状暂时缓解,检查血液中的T3、T4也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就意识松懈,私自减小药量,或者擅自停药。这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陷入“治疗—复发—再治疗”的循环……    抗甲状腺药物,有优点也有缺点    抗甲状腺药物是许多患者治疗甲亢的首选,包括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疗效较为肯定。对患者来说是方便、经济、相对安全的选择,服用
脑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约各占一半。恶性肿瘤包括胶质瘤、转移瘤等;良性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神经鞘瘤等。根据肿瘤的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神经上皮性肿瘤,又称胶质瘤,约占40%,其次是脑膜瘤和垂体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正在悄悄增加,有的地区统计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垂体瘤。    脑肿瘤三大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头痛是十分常见的症状,感冒、高血
专家简介  陶敏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门急诊部主任  医疗专长: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方法,对复杂和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近年来,对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后骨质疏松、宫颈疾病的研究较为深入。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预约)    问:我今年31岁,体检发现“HPV阳性”,我平时没有不适症状,怎么会感染了HPV?   陶敏芳:HPV称人
生活实例:天天吃药,天天头痛,白领苦不堪言  一天,一位年轻白领来看门诊。她告诉我说,她今年25岁,有偏头痛病史10多年,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她就时常犯头痛病。每当头痛发作起来,她都无法正常学习、工作,怕光、怕吵、只能躺在床上睡觉。最近一段日子,她工作比较辛苦,头痛也越发严重起来,每天下午两点按时发作,吃止痛药后,疼痛稍稍缓解。但到了次日下午,头痛又“卷土重来”。她很担心,不明白为什么头痛会越来越严
张女士最近总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原来她那刚刚1岁半的宝宝总是拉肚子,大便稀薄,每天3~4次,反反复复已经两个多月了。期间,张女士带着宝宝去过多家医院诊治,吃了很多抗生素、止泻剂等药物,病情时好时坏,迁延反复至今。看着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的宝宝,张女士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  同事王大姐建议说:“何不去试试小儿推拿?我儿子小时候拉肚子,就是推拿治好的。”“推拿能治好小儿腹泻?”张女士将信将疑地带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