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胃镜下取出十二指肠乳头内三条蛔虫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电子胃镜下取出胃内、食管内异物很常见,其中上消化道内蛔虫的成功取出临床中也很多。但3条长度均10cm以上的蛔虫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内的病例却很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行电子胃镜成功取出3条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内蛔虫患者的诊疗过程。

其他文献
恶性胆道梗阻晚期出现重度黄疸、瘙痒,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广泛转移或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而言,减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支架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此类患者的黄疸问题,确实达到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食管狭窄是腐蚀性食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既往以开胸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风险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仍可能再狭窄。近年来,内镜下探条扩张法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食管狭窄。为探寻治疗腐蚀性食管炎狭窄更有效方法,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我们自2001年对收治的腐蚀性食管炎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间歇逐级探条扩张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61例初诊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行超声内镜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放化疗后EUS对直肠癌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59.0%(36/61),36.1%(22/61)的病例分期过高,4.9%(3/61)的病例分期过低。EUS对直肠癌N分期准确率为68.9%(42/61),14.7%(9/61)的病例分期过高,16.4%(10/
出血是EST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治疗中较多见,往往在大出血时病情凶险,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8年5月共施行EST1240例,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处出血463例,其中有6例因出血量大,经多种止血治疗无效后行介入栓塞止血处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凶猛、病情进展快,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40%,临床治疗棘手。此病多呈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之禁食及胃肠减压,患者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患者的营养状态的好坏,
患者男,57岁,因间断黑便10个月再发3d伴呕血1次入院。查体:血压110/60mmHg,贫血貌,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4次/min,未闻及血管杂音。
患者男,72岁,主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1年,消瘦1个月”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向右侧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以急性胰腺炎住院,行胃肠减压及抑制胰酶等治疗,疼痛消失后出院。1年内发作6次,期问有发热、黄疸、血糖升高及一过性肝功异常,食欲差,入院前1个月消瘦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
恶性胆道梗阻是指由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或其他肿瘤侵犯胆道、转移的淋巴结压迫远端胆道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由于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是肿瘤晚期,黄疸较深,结合肝胆胰区的解剖特点,这类患者不适合进行手术根治性治疗,通过内镜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症状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姑息性治疗手段。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具体的恶性胆道梗阻(远端胆道梗阻,非肝门部)患者选择哪一种支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直-结肠癌术后,由于吻合口感染、瘘口形成、瘢痕体质、术前放化疗等使局部炎症较重,炎性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吻合口异常愈合,形成狭窄。我们在结肠镜下通过扩张球囊和置入镍钛合金带膜支架,对狭窄吻合口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以往食管黏膜下肿瘤因普通内镜无法明确其病变层次及性质,故对小的肿瘤多进行随访观察,较大的则外科手术治疗。随着超声内镜和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对食管黏膜下肿瘤先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所在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