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过渡期消费政策调整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中国现存的汇率制度效率较低,有一定风险,且央行管制成本较高,故存在着重新选择的必然态势,本文首先给出了Krugman目标区汇率的理论分析及其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目标区汇率的优点,以及对于中国的适用性,从而逻辑地推导出,。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目标区汇率是一个现实的,较优的选择。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迄今已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成效。这篇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条件;市场经济国家成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对我国三年来实施的积极政政策作了简要评价;最后,对我国近期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重点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风险丛生,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依然是存量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及在增量贷款中长期性资金运用(如住房担保贷款)的不断增加而形成的现金流不足的压力。通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缓解因长期性资金运用不断增加而导致的现金不畅的压力,则可以在通货紧缩的宏观背景下,建立起一个健康、灵活的银行运行机制,增强中国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冲击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