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系

来源 :麦类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麦F1、F2代为供体材料,通过技术优化,建成了大麦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利用大麦小孢子加倍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二年内就可获得种性稳定的株系,四年内即可参加新品种区试.经过田间严格鉴定与选择,育成了大麦新品系"花98-11"和新株系"花01-3"、"花01-12".
其他文献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pouring sands, a thickener with the ability to suspend sands was developed.It is mixed with sands to form densified slurry, and
以 8 5 6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在双季籼稻区 (5 0 0m)作早稻种植 ,成熟收获种子留稻桩30~ 4 0cm ,在不施肥条件下进行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与籼粳、水陆、粘糯的关系研究。
1999年和 2 0 0 0年作者在昆明市寻甸县王家箐流域坡地进行了五种耕种方式的玉米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凸型覆膜一样 ,凹型覆膜同样能保持土壤水分 ,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
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工程主体设计弃土、弃渣和水土保持外业勘测成果为依据 ,对管道工程和伴行公路土壤流失量进行了预测 ,并根据其侵蚀和流失规律 ,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2 (t)进行精细定位 ,将 Pi- 2 (t)定位于分子标记 RG6 4和 AP2 2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 0 .9c M和 1.2 c M。该研究建立了 Pi- 2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黑荆树试验表明,黑荆树适应该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而在海拔1200m、1400m和2200m高度坡耕地与荒地生长的黑荆树状况不同,其地径、株高和冠幅
从上海某猪场发病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该毒株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RK、Vero、BHK21、ST、PK1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通过蚀斑克隆对其进行纯化,克隆毒株在BHK21细胞上
测定了 2 %功夫·阿维EC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田间防效 ,其防治效果优良。 2 %功夫·阿维EC使用剂量 5 0 g/6 6 7m2 施药后第 3、7、11天 ,北京、山东两地防效分别为 93.4 0 %~
探讨了免耕秸秆覆盖机械化栽培对夏玉米外部性状、环境状况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与6种栽培模式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机械化种植模式有助于作物生长,土壤
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嗅觉定向行为研究表明 ,试虫首先表现对光的视觉趋向性 ,当接近植物一定距离后 ,才表现对挥发物气味的反应 .茶梢挥发物与芳樟醇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