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模式重构探究

来源 :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志愿者与高校志愿组织、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换过程,探索交换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寻求突破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瓶颈的路径。志愿者与高校志愿组织的交换障碍包括三个方面:强调无私奉献,忽略个人发展;管理体制不完善,降低组织认同感;保障机制不健全,挫伤参与积极性。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交换障碍是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交换的不对等,志愿者个体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为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应强化组织规范管理,开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共赢局面;精准定位深化沟通,开启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互惠模式。
其他文献
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结合计算机通信网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内容,对该课程的育人目标
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育肥猪的饲养特点与营养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供给育肥猪各种营养物质,并使各营养物质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调配育肥猪的饲料,主要任务是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重要的结论都来自于实践,因此,提高植物生理学实践教学质量对于理解、掌握和深化理论知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同心圆教学模式,带动一批学生参与到拓展性的科研实验中。即在保障基础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以基本教学为圆心,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实践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即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教学模式,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