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正手拉下旋球技术是在乒乓球比赛中有利的进攻武器和得分的有力手段,但是拉下旋球技术并不容易被学习者掌握和熟练应用。本文对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能帮助初学者更好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正手拉下旋球技术。
关键词 下旋球 易犯错误 纠正
一、研究目的
正手拉下旋球技术是比赛中容易打败对方直接得分或反败为胜取得最后胜利的有力武器和手段。但它是集力量、速度、协调等诸多因素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们由于错误的模仿,身体的不协调,击球点错误等原因,很难掌握此项技术。因此,本文对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动作并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大一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的学生及大一、大二的普通学生练习的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此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结果和分析
(一)在拉下旋球时,“打”大于“摩擦”
对技术概念理解不清楚,不能正确的掌握动作技术。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主要是通过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抵消来球的下旋力量,从而回击来球的。在击球时,如果在击球瞬间向前的作用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会导致对球的撞击力大于摩擦力,使球向前的前进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摩擦不能抵消来球的下旋而落网。这和不能正确的把握球拍的挥拍方向有关。
纠正方法:认真阅读理解正手拉球的技术概念并模仿老师的拉球动作。在多球的练习中,注意自己击球的方向,慢慢体会球拍与球摩擦的感觉,养成良好的手感。
(二)引拍不够,致使击球落网
拉下旋球主要使用球与球拍的摩擦力来抵消来球的下旋,因而使球的旋转发生改变。而击球的摩擦力与引拍的大小有关,观察来球方向,向身体的下后方引拍,重心降低,可以更好地延长球的加速距离,使击球更加旋转,更好的抵消来球的下旋。
纠正方法:多做徒手练习,在引拍时,注意重心的调整,尽量降低重心。体会球拍摩擦球的感觉。
(三)引拍时,手臂过于僵硬,导致击球无力而下网
手臂过于僵硬,容易导致击球动作变形,不能完全发挥手臂的力量而且前臂的收缩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球与球拍的摩擦力不够,不能很好的传递下肢力量和抵消来球的下旋速度。
纠正方法:多做一些徒手练习,在练习中,放松各关节,加快前臂的收缩。
(四)发力不协调,单靠手臂的力量
拉下旋球是一种很好的能量传递过程。基本原理为:由大肌群向小肌群传递。具体来说就是:力量由下肢向上肢传递——腿传递给腰部再传递到手臂的过程,也就是力量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膀,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瞬间,这样球才会更加的旋转,更加有力。
纠正方法:多做徒手和多球练习,做好每一个引拍动作,降低重心,注意下肢和腰部的发力和力量的传递。
(五)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落点不对,击球动作变形
在击球过程中,重心没有落在前脚掌而是落在脚跟,致使在击球时形成前脚掌翘起,臀部向后坐,上体向后仰的不稳定击球动作。另一方面,重心落在脚跟上,臀部向后坐则会影响力量由下肢向上肢的传递,使下肢很难发力,而上体向后仰则会造成挥拍方向的变化——向上的挥臂多,向前的挥臂少,球的前进力就会受到影响,回球质量不高。
纠正方法:在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提踵训练法。就是在做徒手练习时,提起脚后跟,是身体重心固定地落在前脚掌上。
(六)拍面过于前倾
初学者很多都认为拍面越前倾,所产生的摩擦力会越大,因此会使球拍过于前倾。但是拉下旋球依靠的是“打”和“摩擦”的结合。不但要有一定的前进力同时也要具备可以抵消下旋的摩擦力才能更好的体现下旋球的质量。拍面过于前倾,易形成摩擦较多而球的前进力不足。
纠正方法:在多球练习中,可以利用深握法来有意识的固定球拍的前倾程度,注意对来球的判断和培养良好的手感。
(七)步伐移动不到位
步伐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有了灵活的步伐,才能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完成击球动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击球的质量,才而在比赛中抢占先机或反败为胜。步伐移动不到位是因为对步法的练习不够或不清楚每种步法的应用环境,以至于形成乱用步法的现象。
纠正方法:可加强对身体素质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种步伐的反复训练,在多球练习中,可以进行不定点练习,加强对来球落点的判断和步伐的移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拉下旋球在乒乓球比赛中是应用最多的重要的得分手段。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此项技术。
(二)拉下旋球难点在于引拍动作,身体的协调发力,对来球的预判以确定击球时间,身体重心的控制,拍型的控制及步伐的移动。
(三)乒乓球拉下旋球技术必须进行反复的大量的训练,以体会并掌握其动作要领。
(四)乒乓球比赛中移动较多,移动速度也较快。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更好地发挥最高水平的乒乓球技术的基础。因此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乒乓球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 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3] 何大明.浅谈乒乓球正手拉球[J].呼伦贝尔学院.2012(17).
[4] 乒乓球运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摘 要 正手拉下旋球技术是在乒乓球比赛中有利的进攻武器和得分的有力手段,但是拉下旋球技术并不容易被学习者掌握和熟练应用。本文对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能帮助初学者更好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正手拉下旋球技术。
关键词 下旋球 易犯错误 纠正
一、研究目的
正手拉下旋球技术是比赛中容易打败对方直接得分或反败为胜取得最后胜利的有力武器和手段。但它是集力量、速度、协调等诸多因素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们由于错误的模仿,身体的不协调,击球点错误等原因,很难掌握此项技术。因此,本文对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动作并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大一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的学生及大一、大二的普通学生练习的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此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结果和分析
(一)在拉下旋球时,“打”大于“摩擦”
对技术概念理解不清楚,不能正确的掌握动作技术。正手拉下旋球技术主要是通过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抵消来球的下旋力量,从而回击来球的。在击球时,如果在击球瞬间向前的作用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会导致对球的撞击力大于摩擦力,使球向前的前进力大于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摩擦不能抵消来球的下旋而落网。这和不能正确的把握球拍的挥拍方向有关。
纠正方法:认真阅读理解正手拉球的技术概念并模仿老师的拉球动作。在多球的练习中,注意自己击球的方向,慢慢体会球拍与球摩擦的感觉,养成良好的手感。
(二)引拍不够,致使击球落网
拉下旋球主要使用球与球拍的摩擦力来抵消来球的下旋,因而使球的旋转发生改变。而击球的摩擦力与引拍的大小有关,观察来球方向,向身体的下后方引拍,重心降低,可以更好地延长球的加速距离,使击球更加旋转,更好的抵消来球的下旋。
纠正方法:多做徒手练习,在引拍时,注意重心的调整,尽量降低重心。体会球拍摩擦球的感觉。
(三)引拍时,手臂过于僵硬,导致击球无力而下网
手臂过于僵硬,容易导致击球动作变形,不能完全发挥手臂的力量而且前臂的收缩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球与球拍的摩擦力不够,不能很好的传递下肢力量和抵消来球的下旋速度。
纠正方法:多做一些徒手练习,在练习中,放松各关节,加快前臂的收缩。
(四)发力不协调,单靠手臂的力量
拉下旋球是一种很好的能量传递过程。基本原理为:由大肌群向小肌群传递。具体来说就是:力量由下肢向上肢传递——腿传递给腰部再传递到手臂的过程,也就是力量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膀,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瞬间,这样球才会更加的旋转,更加有力。
纠正方法:多做徒手和多球练习,做好每一个引拍动作,降低重心,注意下肢和腰部的发力和力量的传递。
(五)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落点不对,击球动作变形
在击球过程中,重心没有落在前脚掌而是落在脚跟,致使在击球时形成前脚掌翘起,臀部向后坐,上体向后仰的不稳定击球动作。另一方面,重心落在脚跟上,臀部向后坐则会影响力量由下肢向上肢的传递,使下肢很难发力,而上体向后仰则会造成挥拍方向的变化——向上的挥臂多,向前的挥臂少,球的前进力就会受到影响,回球质量不高。
纠正方法:在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提踵训练法。就是在做徒手练习时,提起脚后跟,是身体重心固定地落在前脚掌上。
(六)拍面过于前倾
初学者很多都认为拍面越前倾,所产生的摩擦力会越大,因此会使球拍过于前倾。但是拉下旋球依靠的是“打”和“摩擦”的结合。不但要有一定的前进力同时也要具备可以抵消下旋的摩擦力才能更好的体现下旋球的质量。拍面过于前倾,易形成摩擦较多而球的前进力不足。
纠正方法:在多球练习中,可以利用深握法来有意识的固定球拍的前倾程度,注意对来球的判断和培养良好的手感。
(七)步伐移动不到位
步伐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有了灵活的步伐,才能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完成击球动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击球的质量,才而在比赛中抢占先机或反败为胜。步伐移动不到位是因为对步法的练习不够或不清楚每种步法的应用环境,以至于形成乱用步法的现象。
纠正方法:可加强对身体素质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种步伐的反复训练,在多球练习中,可以进行不定点练习,加强对来球落点的判断和步伐的移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拉下旋球在乒乓球比赛中是应用最多的重要的得分手段。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此项技术。
(二)拉下旋球难点在于引拍动作,身体的协调发力,对来球的预判以确定击球时间,身体重心的控制,拍型的控制及步伐的移动。
(三)乒乓球拉下旋球技术必须进行反复的大量的训练,以体会并掌握其动作要领。
(四)乒乓球比赛中移动较多,移动速度也较快。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更好地发挥最高水平的乒乓球技术的基础。因此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乒乓球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 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3] 何大明.浅谈乒乓球正手拉球[J].呼伦贝尔学院.2012(17).
[4] 乒乓球运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