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昧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句不雅的话,自刚刚换牙我便好读书,如美其名则曰:嗜书如命。今已耄耋,每日戴着四百多度的老花镜,犹手不释卷,“历览千载书”。虽未成什么桃李满天下,著述等身的学者,倒使我生活得很充实、愉悦,不知年几。
  世间诸事行之有方,读书自然也应有方。我之方固笨些、土些,对于我确实有效。
  一、有主有辅。主,每一时期有一中心系统。辅,系统以外者。非此视情而定,有暇便读无暇不读。主者,一本本按计划读,集中精力,雷打不动。其间如偶有他事需暂时放下者,事后拾起来接着读。辅者,随便一读,不求甚解。
  主,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情况的推移及变化已调整三次。早年阅读书目主要是毛选和马列。待至20世纪工作调整,计划亦相应做了调整。
  年轻时,亦曾爱画。求学期间为之下过一番功夫,从政后被迫忍痛割爱。此次工作调整到了二线,拥有不少宝贵的时间。祸兮福所存,有圆我画家梦的机会了。于是南下杭州到中国美术学院拜师,重拾旧业。其间主读画理画法,辅之美学史、文学、古典诗词、坛经。
  退休时,书画基本学成,拟做老年变法,步入化境。孰料苍天不喜我,一场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痛哉!毛笔自然是拿不动了,不得不第二次放下。“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第三次调整读书重心,主攻中国古典诗词,辅以文史。
  二、反复读,“温故而知新”。初看民国早期人论“四王”,率多言其千篇一面。信之。待看完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山水画论》尤其是从名山大江写生归来再看,“四王”是宫廷画师,足不出户,与长期生活在黄山的“四僧”所见不同。囿于所见,所画自然难免单调。“四王”丰衣美膳,高枕无忧,“四僧”久居荒山,青灯黄卷,流淌在毫端的,前者是审美,笔墨细微;后者是渲情,笔墨离披。方感民国人之论疑失之于浅表。
  读中国美术史,览古人画作,才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乃画中之《兰亭》,以元倪瓒、明徐渭为代表的文人画,可谓画中之《离骚》。
  初读《文心雕龙》,似乎只限于风骨、神采个别篇什,但亦被其透彻、独具的论见而折服。二读,通览全书,只求知其大概,未求详解。三读,搬来词典,逐句细读。“造怀指事,不求纤宻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使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诗还有什么“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之分;对,有言对与事对,正对与反对之别,等等。字字清目,句句震耳,如饮甘泉,如听丝竹。窃笑二读竟然视而不见,三读恰如见新客。
  昔年诵“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问言豆叶几时黄”,“惊起一滩鸥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觉其语言朴实,及近俚语,亲切感人,更多则说不出。读《文心雕龙》“拙词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方知此乃化腐朽为神奇之一方,行文之极则。诗境,遍地皆是,非大家则不能见;俯拾即是,又非大家拾不起来。诗、文无书固不可,又岂是仅靠书能写好的。诗即是人,是人生阅历,“细看来……点点是离人泪”,是“载不动,许多愁”。信哉!信哉!诗必要用血泪来写啊!
  六十年代,初读《红楼梦》,仅看到了贾、林的凄惨爱情,余者印象甚少。七十年代再读,满眼是争斗:皇家与贾家之间的斗,贾家与农户的斗,主子之间的斗……形而上者即谓阶级斗争,形而下者谓之个人争斗。近年再读,全书充满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一句“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味浓得如老酒,足够咀嚼一生。一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竟被毛泽东同志借用为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警语。
  读书贵在坚持,难也在于坚持。初读往往是一拿起书就瞌睡,打了退堂鼓。欲医此病,真还得来点“头悬梁锥刺股”的强制,给自己过不去。将其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必为之事。于是乎由少及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读起来,《论语》换成《四书》。昔年的放牛小子成了书迷,祖代无一本书,现成了书香世家,书橱越来越多、越大。
  尝到了甜头,兴趣有了,时间也就有了。一天不读便觉得缺了点什么,读书成了生活必需品。因车祸住院的几个月里,不能看书看报,头脑昏昏如同固化了一般。
  有些书要常年读,读一生。即使嗣后读得少了,其基本观点犹能牢装在脑子里,潜移默化用以随时指导、反观思想行动和工作。如执行上级指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问题要记住: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要从它的经济基础中去寻找。
  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到来之前,旧的生产力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看过多少次,但多是看一眼而已,没有勇气深思不下去。以兰陵县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全县粮食总产量由合作化后十几年来年产四至五亿余斤,增长到八亿余斤,彻底化解了困扰我们二十多年工作的难题。一前一后的事例告诉我们办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不是任何什么美好的主观愿望。理论不仅仅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灯塔,也应是CT,要经常用以检查身体,修正错误,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有下列体会:
  其一,在实践中,学会将书本知识变成真本领。在工作中,我一再见到有的干部,因文化水平低看事情谈工作总不得要领,翻来倒去,一个现象跟着一个现象,如坠十里烟雾而不得庐山真面目。听者累,讲者也累。还见“三门”干部,肚子是有几本书,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工作中会闹出许多脱离实际的笑话。群众不买账,他还不服输与领导、群众顶了牛。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千头万绪,千差万别,上级不可能事事给个红头文件,具体工作只能靠当事干部临机裁处。其处理得或优或劣,全赖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深而化之。而其本领的获取,没有他法,唯有读书和实践。
  近年来,实行干部知识化,从长远看于事业固然有利,但决不可忽略实践,也不是学历愈高愈好。不可否认,况且不是个别匆忙登上官座,“实践”这本书读之不足、不透,甚至未读。市某单位一技术出道的干部,成了部门主帅,业务干得很出色,只因不知怎样做群众工作,作风有点生硬,闹得职工有点紧张而已。市领导的仕途背景亦如是,不知何谓群众,何谓群众路线,来了个以简单化处理简单化,伤害了干部也伤害了事业。如何用干部是古今之难题,一本大书,也应好好读。
  其二,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公仆观念。孔子提倡士大夫对群众要“如承大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群众的后面。革命导师教导干部要做人民忠誠的公仆。每个干部必须将其视为信条,日日默念之,实施之。
  群众的文化水平现在普遍提高,加之媒体的普及,看问题的水平可说不比干部低。干部与百姓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官无论多高,绝不可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自觉比群众高明。群众对干部,不是“听其言,观其行”,而是:言不轻信,重观其行。故干部凡令止之事,定必不为;凡倡者之事,必先垂范,做老百姓道德的楷模。学会有事同群众商量。否则,百姓对你的工作不会积极支持,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对你会敬鬼神而远之,权亦只是在会议室里,口头上。
  恩格斯在论权威时曾说,权力无比大的皇帝,还非常羡慕酋长在民心中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臣服。权威有两种,一种是势利的、表面的、脆弱的油水关系;另一种是心里的、诚实的、坚定的血肉关系。选取哪种好?都清楚,只是为与不为而已。
  其三,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认知。我出任区委副书记,并且独自到农村驻点成了我从未经历过的一项新课题,不能不说有点懵懂。联想到党一贯倡导的群众路线,胆子就壮了。于是乎吃住在群众家,白天同群众一起下地劳动,晚上除开会外,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访支部书记等村干部、烈属、军属和生活困难户。坐在他们的床沿上,在油灯下同其拉家常,交心,交朋友,征求对我工作上的意见等。顺耳逆耳的话都耐心听,虚心听。我把心交给群众,群众也把心交给我,把我看成自家人。有了村干部、群众的支持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到县里工作时,我依然坚持这一条。决不要轻看了这一点,会上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这里就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其四,捍卫真理,要敢于牺牲自己。读书为明理,明了理必须实践、捍卫。为此应不怕砸饭碗,不怕妻子离婚,不怕罢官。“文革”中,我冒着风险当众驳斥“造反派”违反辩证法,我被批斗,儿女受牵连。我两口子夜里几次抱头痛哭,心如火焚。即使如此,我也不向他们低眉屈膝。
其他文献
有一年,我从北京回重庆老家探亲,母亲说,你不去看看你的发毛老师?“发毛”,就是启蒙的意思,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  母亲的话,倒使我想起了二年级的老师,她才是我真正的启蒙之师。  班上来一位女老师  刚上二年级,听说来了一位女老师,要教我们班,几个男生凑到一起欢呼。男生们想,女老师不爱发火,就是发火也不凶,我们调皮捣蛋也就随便了。  學校在离我家一两里的王家湾大院子。所谓学校,也就是腾出几间民房
期刊
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健骨强筋。”睡眠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充足高效的睡眠,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更为重要。中老年人每天至少应该睡上6小时,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方面还要注意以下禁忌。  1.忌睡前饱餐:《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惬卧则气伤”;《抱朴子·极言》曰:“饱食则卧,伤也”;《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
期刊
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严管党治党过程中制定并组织实施的重要制度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我们可以从“党”“内”“法”“规”四个字的角度,分别阐述“党内法规”丰富的理论内涵。党内法规之“党”字表明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意志的规范形态;“内”字表明自治是党内法规的功能定位;“法”字表明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规范类型;“规”字表明党内法规有着自成体系的规章制度形态。对“党”“内”“法”“规”丰富内涵的把握,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党内法规的意涵和特征,
气宇轩昂的关公、腾云驾雾的悟空、英雄逆行者……七色面团在面塑大师罗彬手里点切刻画,顷刻间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个灵动鲜活的作品。  走进江苏省如东面塑非遗传承人罗彬的创作室,那些或神话或历史里的人物来到眼前,让你有穿越历史的感觉。可一转身,卡通形象的面塑又把你拉到幻想的世界。  罗彬从事面塑创作已有三十多年,他说:“面塑,也是塑人生。”  下岗工改“捏”面人  罗彬出生于江苏如东,祖祖辈辈种田为业。他
期刊
质量是科技报告的生命,在科技报告的质量层次中文献质量是基础性质量。文献质量评价是对科技报告质量的初步评判,准确评价科技报告文献质量,可以辅助评选优秀科技报告,有效引导科技报告质量提升。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科技报告文献质量构成因素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赋予权重,构成科技报告文献质量评价体系,并抽取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科学可靠性,评价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科技报告的文献质量状态,可作为科技报告质量最终评价结果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