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腺黏液癌一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黏液癌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物1个月入院,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镜下肿瘤呈印戒样细胞在甲状腺组织及纤维间质中浸润性生长,伴大片黏液湖形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Pan、TG、TTF-1阳性,CK20、CK7、calcitonin、CDX-2、CEA均阴性。

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黏液癌非常罕见,临床表现及组织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TG、TTF-1阳性表达及彻底的全身检查、随访未发现其他部位肿瘤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文献提示本病预后不良,术后复发及转移率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以放化疗或131I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和分析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环孢素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2例获得性PRCA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检测PRCA患者在应用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3个月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血象恢复正常(3例骨髓象也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5.5 %(21/2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腺癌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和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PET-CT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或)转移,8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间7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6、12、18、24个月,截至2015年4月,除1例女性患者失访外,其余病例中2例行放、化疗,4例无后续治疗。除1例生存(>9个月)外,其余患者均死亡,其中生存期最长为19个月,最短为2个月。结论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较高。胰腺癌早期缺乏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率仅10%~20%,手术死亡率高,远期疗效差,5年生存率不到5%。目前研究显示放疗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磁共振成像(MRI)的一种功能成像技术,是唯一可以反应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像手段。文章对DWI应用于胰
目的研究Numb基因对人肾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人肾癌细胞786-O为研究对象,采用Numb-ORF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为实验组,设置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中Num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实验组中Numb的相对表达水平
蛋白编码转录组和假基因、长链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等非编码转录组共同组成了竞争性内源RNA (ceRNA)。ceRNA之间通过miRNA应答元件进行"对话",竞争性结合miRNA,调节基因的转录后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eRNA通过拮抗效应隔离miRNA,形成一个广泛的基因转录后调节网络,参与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及对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控。ceRNA对肿瘤进程的调控可分为正性调控及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75例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167例)和非感染组(108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性别、Karnofsky评分、病理类型、化疗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临床
胃黏膜肠化生是临床常见的病理学诊断,是肠型胃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亚硝酸盐的摄入及维生素缺乏等有关。研究发现,胃上皮向肠上皮转分化所涉及的相关基因有CDX2、SOX2、PDX1、OCT1、SHH、Runx3、Tff等。总之,胃黏膜肠化生表型转变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目前针对其病因如Hp感染、胆汁反流等的治疗仅能控制其进展而未能反转其临床过程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T1WI、T2WI、T2WI/FS及DWI表现,测量病变椎体和邻近正常椎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ADC值分别为(1.47± 0.08)×10-3 mm2/s、(0.61±0.02)×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3,P<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及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幽门窦癌的效果。方法分析45例晚期幽门窦癌患者资料,比较手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及静脉化疗组(A组,23例)与静脉化疗组(B组,22例)患者营养状况、生命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A组从治疗后至不能经口进食时间平均10.22个月,与B组(6.32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0.001),随访3个月A、B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