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剧在乘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设计体现职业特点的心理情景教育模式及其要实现的目的,并对此模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假设,指出了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剧;乘务英语;情景;学科融通
【作者简介】刚欣,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维也纳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心理剧的疗法,帮助人们在演出时充分地“经验”与“体会”问题。这是一种可以让参与者练习,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它强调以“行动”来解决问题、体现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与咨询技术的整合、突出心理剧内容的自发性与原创力和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近年来,有学者将心理剧融合到教育中来,但实践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2014年,有研究人员将心理剧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探讨运用心理情景剧改善高职生英语口语中的畏难情绪。尽管出发点还是学生的心理,但心理剧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却引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基于高职英语课的特殊性——服务专业,实用为主,将其置于职业背景中才能体现出其实际意义。
一、心理情景模式设计
笔者认为,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剧是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的延伸。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习者参与实践达到教学目的。不同的是,心理剧侧重通过参演过程调节参与人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教师要适时叫停进行指导。
空中乘务专业的服务性质要求在人才培养中也要注重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授课中兼顾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我院空乘专业的学生为例。通过单独招生考试的同学很多都是艺考生,文化知识尤其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阻碍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心里的抵触情绪。学也学不会是大部分学生的共识。如何最大化地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以职业情景剧为依托,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的变化,使学生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达到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提高目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首先,将班级分成6-7人组成的若干小组。虚拟乘务长和其他机组人员。以飞机飞行的不同阶段为节点,创建情景,组员依据自身性格特点和期待提升的能力选定具体角色。每组都提前至少一周时间进行剧本的编写,道具准备和彩排。在此,以飞行中提供餐食情景为例:一名同学作为乘务长播报广播词。该角色通常由组内性格内向且缺乏自信的同学扮演,通过自己流利的表述和端庄自然的仪态,帮助该同学树立信心,增强职业认可度;两名同学作为供餐员,为乘客提供餐食;其余三人为挑剔的乘客
(教师可以临时指定其他组成员对二人发难,锻炼应变能力);分别以咖啡口味不对、素食主义者和汤水洒身上等状况和两位空乘人员沟通。这个情节不但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能增加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认知,乘客扮演者更能理解乘客的身份,為以后更好地位乘客服务打好基础。乘务人员扮演者则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不易,就职后能珍惜岗位,对一些脾气急躁的同学也能很好地磨炼其耐心,深刻理解服务两个字的内涵。
其次,剧后总结阶段。这个阶段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点评和教学理论内容相关的乘务语言,包含发音是否准确、表述是否地道、应对是否自如,还要对学生在剧中所呈现出的紧张、不确定、烦躁等心理情绪变化进行总结。同时请其它同学们对该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尤其指出剧中同学和生活中反差较大的地方。最后是组员自评,在剧本起草到表演结束,大家是否达到了目的,和设想还存在哪些差距。
二、心理情景创设要实现的目的
1.刺激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我们面对的的新生接近“00”后,自我意识强,喜欢接受新事物,厌烦老生常谈的说教,个性张扬,喜欢通过自身实践认可前人理论。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些主体意识,充分给予其展示的平台,能够使学生们便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2.启发多维思考,锻炼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在资料搜集整理、剧本构思改编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增进同学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学会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性质。
3.增强学科贯通,实现知识系统化。表演过程中除了考查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利用,还要灵活运用航空技能知识应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服务同时还要求礼仪的得体。一个剧本综合了几门课的内容,实现了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学科之间的融通。
三、前景预测和假设
将心理因素同情景教学相结和的教学设计并不是教育界新的提法,但是在专业英语教学领域却是较为新颖的尝试。情景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已有例证,侧重职业心理在实践英语教学中的成效还有待验证。由于个体差异和教学背景不同,结合心理的职业情景剧教学无法呈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引发出一种假设:如果将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和乘务心理学相结合,是不是能更好地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这与在芬兰中小学推行的“现象教育”理念是否相通?能否将“现象教学”模式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也是我们不断谈论的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余敦旺.对莫雷诺心理剧方法的评价[J].池州师专学报,2002(1).
[2]刘艺.运用心理情景剧改善高职生英语口语中畏难情绪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心理剧;乘务英语;情景;学科融通
【作者简介】刚欣,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维也纳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心理剧的疗法,帮助人们在演出时充分地“经验”与“体会”问题。这是一种可以让参与者练习,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它强调以“行动”来解决问题、体现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与咨询技术的整合、突出心理剧内容的自发性与原创力和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近年来,有学者将心理剧融合到教育中来,但实践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2014年,有研究人员将心理剧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探讨运用心理情景剧改善高职生英语口语中的畏难情绪。尽管出发点还是学生的心理,但心理剧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却引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基于高职英语课的特殊性——服务专业,实用为主,将其置于职业背景中才能体现出其实际意义。
一、心理情景模式设计
笔者认为,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剧是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的延伸。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习者参与实践达到教学目的。不同的是,心理剧侧重通过参演过程调节参与人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教师要适时叫停进行指导。
空中乘务专业的服务性质要求在人才培养中也要注重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授课中兼顾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我院空乘专业的学生为例。通过单独招生考试的同学很多都是艺考生,文化知识尤其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阻碍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心里的抵触情绪。学也学不会是大部分学生的共识。如何最大化地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以职业情景剧为依托,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的变化,使学生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达到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提高目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首先,将班级分成6-7人组成的若干小组。虚拟乘务长和其他机组人员。以飞机飞行的不同阶段为节点,创建情景,组员依据自身性格特点和期待提升的能力选定具体角色。每组都提前至少一周时间进行剧本的编写,道具准备和彩排。在此,以飞行中提供餐食情景为例:一名同学作为乘务长播报广播词。该角色通常由组内性格内向且缺乏自信的同学扮演,通过自己流利的表述和端庄自然的仪态,帮助该同学树立信心,增强职业认可度;两名同学作为供餐员,为乘客提供餐食;其余三人为挑剔的乘客
(教师可以临时指定其他组成员对二人发难,锻炼应变能力);分别以咖啡口味不对、素食主义者和汤水洒身上等状况和两位空乘人员沟通。这个情节不但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能增加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认知,乘客扮演者更能理解乘客的身份,為以后更好地位乘客服务打好基础。乘务人员扮演者则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不易,就职后能珍惜岗位,对一些脾气急躁的同学也能很好地磨炼其耐心,深刻理解服务两个字的内涵。
其次,剧后总结阶段。这个阶段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点评和教学理论内容相关的乘务语言,包含发音是否准确、表述是否地道、应对是否自如,还要对学生在剧中所呈现出的紧张、不确定、烦躁等心理情绪变化进行总结。同时请其它同学们对该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尤其指出剧中同学和生活中反差较大的地方。最后是组员自评,在剧本起草到表演结束,大家是否达到了目的,和设想还存在哪些差距。
二、心理情景创设要实现的目的
1.刺激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我们面对的的新生接近“00”后,自我意识强,喜欢接受新事物,厌烦老生常谈的说教,个性张扬,喜欢通过自身实践认可前人理论。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些主体意识,充分给予其展示的平台,能够使学生们便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2.启发多维思考,锻炼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在资料搜集整理、剧本构思改编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增进同学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学会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性质。
3.增强学科贯通,实现知识系统化。表演过程中除了考查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利用,还要灵活运用航空技能知识应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服务同时还要求礼仪的得体。一个剧本综合了几门课的内容,实现了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学科之间的融通。
三、前景预测和假设
将心理因素同情景教学相结和的教学设计并不是教育界新的提法,但是在专业英语教学领域却是较为新颖的尝试。情景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已有例证,侧重职业心理在实践英语教学中的成效还有待验证。由于个体差异和教学背景不同,结合心理的职业情景剧教学无法呈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引发出一种假设:如果将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和乘务心理学相结合,是不是能更好地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这与在芬兰中小学推行的“现象教育”理念是否相通?能否将“现象教学”模式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也是我们不断谈论的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余敦旺.对莫雷诺心理剧方法的评价[J].池州师专学报,2002(1).
[2]刘艺.运用心理情景剧改善高职生英语口语中畏难情绪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