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 自省 感动 期待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花烂漫的五月下旬,在江苏“教育圣地”——南通,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以下简称“特后”)高研班的学习。这次为期七天的学习,对于我这个来自苏北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啻一场精神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给予我的收获是意义非凡的。
  
  一、开启了智慧之门——给力
  年逾古稀的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深情地告诉我们,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爱能创造智慧,爱和智慧可以改变人生。她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睿智地指出,如果一名教师一心想着“特级”,而不去扎扎实实地做教育的事,就不可能成为特级;即使成了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是教育的“精英”。
  江苏省教科院张晓东博士说,教育科研要基于课题、超越课题、走向研究。课题不重要,研究才重要;课题研究只有适合,没有更好。
  特级教师秦德林说,“名师”与“凡师”的分水岭与试金石就在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无与水平的高低。名师之路,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每个教师都可以走出不一样的优秀之路。
  特级教师潘建明说,最好的论文写在课堂上,写在学生的发展征途中。我们搞教育的人要排除一切杂念、摒弃一切功利意识,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才有可能到达教育教学的智慧深处。
  特级教师李伟忠说:不总结,思想永远是碎的;不提炼,永远得不到真金。有了个性,思想才会闪耀出光芒。
  江苏省师培中心严华银主任谆谆告诫我们,所有的房子都会成为故居,所有的容颜都会成为故人,所有的情节都会成为故事,你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江苏教育出版社姚卫伟主编热情洋溢地激励我们,站稳课堂,搞好教研,要向智慧出发,要向太阳奔跑,要有冠军思维,要有进取心,也要有平常心……
  像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很多,有的高瞻远瞩,有的深入浅出,有的风趣诙谐,有的情深意切,无论是何种风格,都饱含着深情、睿智与美丽!它们犹如一股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犹如一朵朵奇葩,盛开在我的胸膛;也犹如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教育渴望大爱心、大智慧、大行动!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她的每一个分子“1”虽然是那样渺小,可又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不看轻自己的这个“1”,能最大限度地抛弃掉功名利禄的诸多诱惑,多一份真情的追求和智慧的探索,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的春天一定会真正地、早日地来到!教育之道,重在反思中不断前行。缺少反思的行为不是理性的行为,反思不足的教育不会是理想的教育。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沉反思阶段,我们教师——一切教育方针与措施的具体落实者、与学生最亲密接触的人,真的应该从灵魂深处回头看,反复、严肃、理性地解剖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去铁杵磨针,恒远久长,让无数高妙的教育细节连缀成科学而艺术的教育行为,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无效的教学,就不会有那么多丑陋的教育事件发生了!
  教育智者们给予我的这份思考,一定会是长久的。
  
  二、拨开了思想迷雾——自省
  凭着对教育的一份莫名喜欢,从教二十多年的我一直坚守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求索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长的过程中有苦有涩,亦有花有果,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教育追梦之路。
  但是,最近几年,我却遇到了自己发展的一个瓶颈期,就是对于今后走向的困惑: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的终极愿望和需要是什么?教师的后期发展真的是论文至上?成为优秀教师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时常纠缠于心,也使我驻足观望了好多年。其实,像我这样处于困惑之中的一线教师很多很多,繁忙的工作已使我们的心变得粗糙,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生活与学习的领域涉猎少、视野窄,思想渐趋“贫瘠”,甚至患上了“近视眼”,近视得只看到眼前、看到今天,专业发展时常走走停停。这次“特后”高研班的首期学习主要是通识理论培训,来自江苏省各个领域的十余位教育专家多维度、深层次地对当前教育现状、教师素养提升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读,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认识独特、体验深邃。倾心聆听的过程中,迷惘而单薄的我如佩剑夜行,一路上追随着大师的足迹去披荆斩棘,行走在教育真谛的丛林之中。我入迷、沉醉、也清醒了:教育渴望真情实意,真知灼见。它的行走之道竟是如此的广阔而多元,只要我们每个做教育的人在前进的征途中,能让爱在中间引领,让真情真意在左、学养与智慧在右,快乐前行,最大可能地去塑造心灵、传承知识,让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就是幸福的好老师!有此二“好”,夫复何求呀?
  
  三、催生了感恩情怀——感动
  起初被学校领导安排进这个学习班,我是很不在意的,认为只是一次平常的学习而已。可是当接到会议通知,看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这几个字时,我的心发生了异样的变化:因为这几年受在安逸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惰性影响,进取心渐弱,现在学校领导把这么难得的人才培养机会给了我这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能辜负这份心意吗?带着这份感动,我来到了南通,踏进了会场,与全省各地近三百名 “特后”学员齐聚一起,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聆听、记录、参与每一次学习。专家们深入心灵的传帮带让我动情动容,但我更是透过这个会场,看到了背后的许多故事:从上至下,从前到后,有多少人为这次培训付出了心血?我这名普通教师深切地体会到了江苏省各级各地领导为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倾注的心血是那样深沉,是那样博大!爱无价,情无限,乌鸦尚反哺,羊羔能跪乳,更何况我们这些从事着人类教育工作的灵魂之师呢!我想,有幸参加这次盛会的同行们一定会和我有着同感:唯有好好学习,好好教书育人,才无愧于这份沉甸甸的厚爱啊!
  
  四、萌发了交流渴望——期待
  一周的学习活动转瞬即逝,感激之情荡漾于心,我们这些“特后”们一定会把这次培训作为起跳板,放飞翱翔的梦想,展开自己的事业追求,让其开出美丽的花朵来。但是,在怀揣梦想,奋力前行时,我们内心深处更渴望、更期望能有更多机会与行家、专家、领导展开交流、交锋、交往。李吉林老师介绍了南通地区当年对她的培养过程,让我深感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何其强大。我深知一线教师成长的艰巨性,也愿意刻苦拼搏,超越自我,使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特级教师”。称号是次要的,自身水平的提升才是至关重要呀!若是能有一位名师带着我们一个或几个人一起努力该多好啊!怀着虔诚的仰望之心,真诚地期待省内外卓有建树的教育先驱者们能打破地域、级别的差距,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小组,伸出温暖的、智慧的手,挽着我们这群稚嫩的“后备”们,引领我们前行,减少大家不必要的盲目蛮干的低效行为。我想,开展这样的师培活动,江苏省要的不是几个名师,而应该是一群优秀的教师队伍传递着这样的理念:教育的成功是追求!是理想!是共同的目标!每位教师都要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都要构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智慧,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追求卓越的教育成果,让自强不息的团队精神来闪光!这应该是师培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歌曲创作出来以后,便成了表演的客体,演唱者则是艺术的主体。歌曲演绎具有个性,这是每个歌者乃至歌唱家所追求的较高演唱境界。个性的体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本人结合多年的声乐教学对《岩口滴水》这首作品的演绎谈些想法和认识。  一、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音乐是历史之花。歌曲《岩口滴水》是由罗宗贤作曲,任萍和田川作词的,创作于1958年。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赢得了抒情歌曲三等奖的荣誉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耗时长、效果差且学生不爱写。问题的根源在哪?在作文教学的“术”与“道”上,我们是否本末倒置?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反思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尝试开辟作文教学新的道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管建刚;改革;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班级周报  一、缘起  这些年一直在作文教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在学习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后,都纷纷采用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分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组长在课堂上组织组内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组间学生学习上的相互竞争,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它立足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改变其学习方法,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自主、合作、竞争学习,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问题性”,即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去探索。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材、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在头脑中不断形成一些科学概念,发现某种自然规律,提高创造能力。在小学科学研究活动中,进行学生思维的培养有以下几个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科学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推动人们探索新知识、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只要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兴趣、产生了热情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使语文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对话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遵循“对话”的特点。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为课堂教学营造情感氛围,积极引发“对话”  多媒体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学生在观看、倾听、思考、想象中获得感性认知,激发了“对话”的欲望,感受着生命成长的乐趣。  多媒体集图像、音乐、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文言文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几千年的文言文的文化精华正在逐渐被时代的长河所淹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讨活泼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特将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得到激发,以学定教得以
《发展汉语》是2006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写的一套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系列配套教材分为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五个系列,不含汉字系列,汉字穿插在综合课课本《发展汉语初级(上)》中。下文将对本书汉字部分的编写做一简单评述。  一、可取之处  作为汉语学习起始阶段的教材,本书在开头编入了预备部分,以扫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的常识性盲点,这其中就有汉字常识,其内容编排简洁明了,
策略谈,看起来似乎过于刻板,更多人认同的是“教无定法”。然而在朴素的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大规律中的小细节,所以我们探讨教学策略的生成,并尝试运用相对成熟的教学策略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学习任务中的重头戏,要努力达到“语文运用能力”这一终极目标,就必须借助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这是必经之路,因而阅读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朗读,选择阶梯式
活动背景:  前些时候正处深秋时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秋天的特征比较明显。发现了这一切天然的资源后,我设计了以 “找秋天”为主的活动型课《秋天的发现》。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设计力图体现课程的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到秋天的变  化,季节的变化。  (2)让学生在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