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厌学是现今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更是导致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因素。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谈了改变初中生厌学的对策。
关键词:厌学 理想 兴趣 素质
厌学是现今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面对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尽快使他们从厌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向成功。有了理想必须用行动去实现,要把理想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学段一个目标,一个学年一个目标,一个学期一个目标,一个月、一个星期乃至一天一个目标,这些都是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定好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只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你的远大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二、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
一个人如果长期没有成就感,就会对某一事物失去兴趣,学习也不例外。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學生学习成功的需求,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要把“心理辅导”“人格完善”作为转变“学困生”的切入点,让每一个中学生都体验成功,从而使他们获得成长、进步和快乐。
三、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在孩子的心里植下中华文化的根,还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1.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针对一些厌学学生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
3.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它贯穿于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上课认真听课;平时认真完成作业;空余强化复习;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记下来;注意抓基础题,基础不好最容易导致厌学的心理状态。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管的育人模式
首先,学校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班集体,在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
其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最后,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大环境,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个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靖安中学)
关键词:厌学 理想 兴趣 素质
厌学是现今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面对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尽快使他们从厌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向成功。有了理想必须用行动去实现,要把理想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学段一个目标,一个学年一个目标,一个学期一个目标,一个月、一个星期乃至一天一个目标,这些都是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定好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只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你的远大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二、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
一个人如果长期没有成就感,就会对某一事物失去兴趣,学习也不例外。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學生学习成功的需求,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要把“心理辅导”“人格完善”作为转变“学困生”的切入点,让每一个中学生都体验成功,从而使他们获得成长、进步和快乐。
三、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在孩子的心里植下中华文化的根,还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1.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针对一些厌学学生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
3.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它贯穿于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上课认真听课;平时认真完成作业;空余强化复习;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记下来;注意抓基础题,基础不好最容易导致厌学的心理状态。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管的育人模式
首先,学校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班集体,在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
其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最后,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大环境,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个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靖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