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初中生厌学的良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厌学是现今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更是导致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因素。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谈了改变初中生厌学的对策。
  关键词:厌学 理想 兴趣 素质
  
  厌学是现今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面对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尽快使他们从厌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向成功。有了理想必须用行动去实现,要把理想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学段一个目标,一个学年一个目标,一个学期一个目标,一个月、一个星期乃至一天一个目标,这些都是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定好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只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你的远大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二、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
  
  一个人如果长期没有成就感,就会对某一事物失去兴趣,学习也不例外。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學生学习成功的需求,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要把“心理辅导”“人格完善”作为转变“学困生”的切入点,让每一个中学生都体验成功,从而使他们获得成长、进步和快乐。
  
  三、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在孩子的心里植下中华文化的根,还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1.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针对一些厌学学生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
  3.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它贯穿于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上课认真听课;平时认真完成作业;空余强化复习;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记下来;注意抓基础题,基础不好最容易导致厌学的心理状态。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管的育人模式
  
  首先,学校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班集体,在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
  其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最后,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大环境,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个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靖安中学)
其他文献
校长决定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学校的一切工作。可以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人事权的应用,尤为重要,应慎之又慎,“用人得当则事成,用人失误则事败。”这是作为一名校长和管理者必须懂得的基本常识。校长应做到在选人和用人上知人善任,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其长处,心悦诚服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实现学校的各项目标,为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一校之长,要管理好一所
[摘要]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幼儿教育改革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文化变革正是这场变革的实质内容。主导中国内地幼教改革20年的“文化普遍论”思潮和香港幼教界所推崇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幼教改革偏离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作者认为,文化相对主义和“3CAP”也许是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幼教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发展本土化的幼教课程模式,探索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幼教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效教学不仅包括高效备课、高效讲解、高效互动,还包括高效训练。高效训练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