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城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调查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山东省安丘、泰安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常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4种病原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我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检测监测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2017-2018年,收集3个试点城市819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腹泻样本,对4种病原菌进行检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9份腹泻样本的4种病原菌阳性率为49.8%(408/819);其中产气荚膜梭菌的阳性率33.5%(274/819)高于其它病原菌;门诊腹泻病例4种病原菌的阳性率68.0%(282/415)高于住院病例31.2%(126/4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675,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38,P<0.05),31~<41 岁(62.8%)、1~<11 岁(60.0%)、11~<21 岁(60.0%)3个年龄组的阳性率较其它年龄组更高.结论 3个试点城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人群中检测结果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艰难梭菌次之,与已报道的病原菌分布比例略有差异,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我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GDM患者74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及同期非GDM产妇74例,比较GDM患者、非GDM产妇Galectin-3水平(血清水平、胎盘组织Galectin-3 mRNA水平、蛋白表达水平)、GDM中胰岛素抵抗、非胰岛素抵抗患者Galectin-3水平及HOMA-IR,并分析Galectin-3水平与HOMA-IR水平相关性。结果:GDM患者血清Gale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OPX基因甲基化状态与CA15-3、CA125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OPX表达,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PCR)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OPX基因甲基化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分析HOPX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乳腺
目的 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与宫颈鳞癌的相关性及对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 人多梳蛋白2(HPC2)水平变化及与其疾病转归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宫颈癌患者114例,均检
目的 探索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窦房结功能障碍小鼠线粒体活性氧(mito-ROS)释放的影响,以及mito-ROS释放对窦房结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C57B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
目的: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 Information System,LIS)统计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根据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收到662例不合格标本,标本不合格类型主要有:标本采集量不正确、检验医嘱申请错误和标本凝固等。不合格标本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和肺病科等。结论:采集合格的标本是临床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根据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和科室分
目的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评估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共174例患者的资料。仅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计114例。除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外,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的患者作为雾化组,共计60例。使用倾向匹配得分法校正两组之间的不平衡基线参数。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患者的28 d临床治愈率和28 d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患者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来势汹汹,对传统教学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全球疫情防控仍处于紧张状态。侨校大量的留学生不能按时返校,给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带来挑战。本文将重点论述后疫情时代,侨校吸取疫情期间教学经验后,对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教育、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及由传统以生活史为重点转变为生活史和预防控制并重的教学方式等。这些改革将增加未来教学过程中,在突发情况下教学工作开展的应对能力,改善传统教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包括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全球很多地区广泛流行,如果不及时治疗,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尽早开展诊断一直是包虫病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讨宿主-宿主相互作用的工具,也有许多研究集中在包虫感染的小分子代谢物上,这些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与包虫感染过程中有关的关键分子,以及探明感染过程中宿主的代谢变化。因此,本文集中讨论了包虫感染后宿主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体外培养液环境下用代谢组学的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评估急诊重症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亳州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细菌感染患者60例。根据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血清IL-6、CRP和PCT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情况,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IL-6、CRP和PCT对急诊重症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入院时,死亡组血清IL-6、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两组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