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歌送健康 医德济天下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na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以诚医生 《选择勇敢》、《八千步》、《超级流感》、《一飞冲天》等儿童金曲榜榜首的儿歌,旋律欢快、琅琅上口,富有时代特色和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在“YouTube”搜索“陈以诚”三个字就能听到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作者都出自被称为“医生叔叔”的香港著名儿科医生陈以诚先生之手。乐於行医以教、寓教於乐的陈医生涉猎广泛,他热衷於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注、对成人家长的观念引导、对卫生工作的建议、对文化工作的创新、对公益事业的投入……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坚持,是如何从细节开始、以小见大,终能大爱无边。
  从写歌到出书 多才多艺传健康
  陈以诚医生从读书时代起就已经自己创作出不少励志词曲,出过几张创作歌曲专辑。参加工作後,结合儿科工作的实际,他产生了一个新颖的想法:“我在九十年代看到有很多的健康的信息没有被传达出来,香港也没有本土儿歌文化,我不能夠埋怨没有健康儿歌,让家长选择。不可以要求人家做到像我想的那样规范,所以我就开始自己着手创作了”。之後,陈医生开始把宣传健康、培养品德、推动沟通与和谐的理念写进歌词,配合自己创作的歌曲,尝试用动人的歌声来影响、感动病人。
  由於是儿科医生的关係,陈医生能夠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创作很多歌曲。几十年间,他先後创作的多达四百首曲调明快愉悦、歌词通俗简明的儿歌,这些儿歌普遍被小朋友们乐於接受、广为传唱。总共出版了几十辑儿歌唱片、电影、DVD、电脑遊戏光碟;有广东话、英文亦有普通话的,更有现场录影音乐盛会的精彩影片。陈以诚先生还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表演服亲身上台表演、载歌载舞地传唱健康知识。其健康活泼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於是,陈医生得到了两个亲切的称呼:“儿歌医生”和“医生叔叔”。
  1988年开始,陈医生开始先後五次登上香港红馆舞台,参与大型的红馆演唱会,用风趣易唱的歌声跟小朋友们一起传诵健康。在2007年更在香港大球场向四万观众传扬正能量信息。为了福音大会“新希望、新动力”,他创作了八首新歌,並表演音乐剧,陈医生以主讲身份,更领导了2000多名学生演唱,将精神活泼的健康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得到这般成绩,陈医生再接再厉,他结合了香港回归、抗击非典、神五发射、关注环保等重大时事、要事,创作出更多内涵不仅与健康有关,还延伸到文化、公德、人际等方面的儿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其中2003年“创作的儿歌《众志成城抗肺炎》在当年荣获年度儿歌金曲颁奖典礼获得社会脈搏儿歌大奖;《八千步》、《一飞冲天》等歌曲高踞儿童金曲榜榜首;《大熊猫》、《不浪费》、《中华白海豚》、《纸巾杀手Oh No No》等歌曲定为2000年第一届“绿色歌唱未来”校际环保歌唱比赛的指定曲目,並筹办了该比赛。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书《亲子共读-谱出成长乐》。
  最近,陈医生总结了多年的行医经验,经过长时间的斟酌选取,终於编写成《完全家庭小儿科》一书,此书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7月18日,在香港书展开幕第一天,於书展现场举行新书发佈会,受到广泛好评。书中详细地将儿童的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各方面都作了分类介绍。由於陈医生医德高尚、待人和善,身边好友纷纷为书作序、讚扬作者,使书的序言多达六篇。不过,在陈医生写的自序中,卻仅仅再次强调预防疾病、加强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他为人的低调和谦虚。
  从个人到社会 日常行善成大爱
  就个人而言,陈医生表示歌曲的创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多元智能。人的智能共分八方面,平常人最多讲的是数学、逻辑、科学的智能,第二常常讲的就是语文语言方面的智能,除此之外,人还有音乐的智能、空间的智能、运动的智能、人际技能的智能、大自然的智能、内省的智能。创作歌曲让孩子欣赏能提升人们的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大自然智能,歌舞合唱更能启发空间、运动和人际智能。科学研究表明,提升孩子的音乐智能促进人的逻辑数学智能其他智能。因此对个人而言,这是一举多得的作法。
  另外,对於九十年代的香港,儿童文化相对缺乏,儿歌方面更是青黄不接。虽说当时有如《伦敦桥》等传统英文儿歌,但由於不是港人所用母语的关係,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而岭南地区传唱的一些童谣像《月光光》,表达的多数是讚扬乡村美丽、农家劳动等方面,而当时的港人已有两代是生於都市、长於都市,没有相关背景经历,对传唱的内容无法理解,缺乏共鸣。陈以诚医生认同这些歌曲有它们的好处和价值,但是陈医生还希望有些新的、带有香港当代文化和现代背景的儿歌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因为有着这样具有时代感的创作思想,陈以诚医生围绕近年香港、国内发生的要事,结合儿童性格特点、健康特点创作了一批主体明确、寓意广泛的儿歌。
  例如给环保委员会製作的歌曲《二手烟》,能让孩子们知道二手烟的害处,由於烟里含的焦油和尼古丁会引起肺癌,所以歌曲告诫孩子们不要吸烟,並且呼籲孩子们的父母不要在孩子们面前吸烟,如果因此能戒烟,就可以进一步通过孩子影响父母、影响社会。今日,香港人只有百分之十是煙民,而其餘的都对吸煙不认可。这个人数比例比澳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要低很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通过潛移默化改变社会的一个行动。
  就国家成功发射神舟五号一事创作的儿歌《一飞冲天》,陈医生的见地更为独特:“我用这首歌一方面是为了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成就,第二方面就是鼓励香港人要更加接纳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例如失聪的病人,你要用手语去跟他沟通,你不用手语的话 ,你也可以面对面和他讲话,因为他们也学过唇语,能看我们的嘴巴的变化就知道我们说什麽。但是如果我们不面对他们讲话而是背着他们,我们就没有沟通了,我们歧视、排斥、欺负他们,他们就比太空人更加孤单。如果我们能体会太空人一个人在太空中的孤单,也许也要体会失聪病人的痛苦。不过太空人每十分钟就跟地上的联络站有一次联络,而且可以跟家人通话,他们也有一个目的,他们也知道两个星期之後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了,所以太空人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是失聪病人是聋的、缺乏自己突破的机会,若他们不会被我们接纳,他们就是最为孤单的一个群体”。   陈医生在香港医学会内是宣传预防,控制疾病的积极推动者,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预防登革热、猪流感、预防肥胖,提倡多运动,让学生在潛移默化之下达到预防疾病、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香港众多媒体、新加坡电视台、英国国家广播电台(BBC)、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蹟做了详细报道。正所谓,古有韩愈“以文载道”,今有陈以诚“以歌载道”。那一首首简短活泼的儿歌竟如此意义深刻,不得不令人敬佩陈医生思想的高度和广度。
  
  从香港到国际 大地处处献真情
  陈医生1977年成为医生,1983年取得儿科专科的资格,於1987年开办个人诊所。诊所设计匠心独运、风格独特,就像一个儿童的遊乐天地,诊所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孩子可爱的照片。这些都是陈医生治好的孩子们送给“医生叔叔”最亲切的谢礼。当说到这些照片时,陈以诚医生笑着说:“没有(什麽荣誉),这些都是人家褒奖的,每一个儿科医生都是去学习去服务的。”现代医学昌明,很多以前不可能的技术现在都有办法,例如现在用生长荷尔蒙(生长激素)可以在青春期增加矮小儿童的高度、用药可有效治疗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的儿童、做手术有机会永久医好脑痫症等。儘管陈医生对儿科疾病经验丰富,但他还是跟很多悬壶济世的良医一样,提倡预防大於治疗。所以,他一直奔走社会、宣传预防疾病的知识。早在2000年,陈医生就协助卫生署推广防范登革热,並作曲《灭虫周记》、《超级流感》来提醒市民除了要注射流感预防疫苗,更叫大众有功德心和健康卫生习惯。《众志成城抗肺炎》在SARS期间鼓励香港人一起有信心团结,战胜SARS。《饮食新闻化》传扬卫生用公筷、公勺来预防口粪传播的传染病。《得舒餐谱》教导市民选择健康的食物来降低高血压。香港医学会会歌《维护民康》,全都是出自陈以诚医生的手笔,在香港医学会的网站都有记录。陈医生最新作品就是感动人心的《爱心大道》,推动融合教育、接纳不同特殊学习需要的孩子,由失明的学生演绎这首歌,令人刻骨铭心。
  在七月之前,陈医生就一直为预防登革热病忙碌着,他说登革热这种病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久前,天水围那边发生成人患上的日本脑炎就是类似的病例,这些由伊蚊、白纹伊蚊引起的病传播迅速、危害较大。因此他更加强调市民应加强对病毒的预防,减少建筑工地、垃圾、废棄轮胎造成的积水,减低蚊子繁殖率。蚊子由产卵到卵子变成会飞的成虫只要一星期,所以最少要每星期清一次积水,故歌名为《灭虫周记》。
  除了在香港处处行善,陈医生还担任了多项社团职务。他是香港医学会副会长,除了推动预防医疗公众医学教育、培训健康新生活方式、主领社区医疗网络、管弦乐团及合唱团外,作为医学会的核心人物,他主要负责国际事务,担任了香港医学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的主席,还担任了亚太区医学会联会大同盟义务财务司库。他曾於十年前召开的一次国际医学会议上,阻止了台湾医学会利用国际医学会议的舞台,从事台湾合法化的动作,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
  陈医生还参加了各种社会慈善团体和健康社团,並於1997年创办了完全义务的慈善团体、爱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通过这些社团和团体,陈医生的丝丝真情播散各地。
  他曾经和其他志愿者前往甘肃省泾川山区助学,为当地农村的学生、老师、家长介绍卫生常识,参加会议、主持讲座、工作坊等。许多家长慕名而来,纷纷请教这位远道而来的医生。陈医生用专业的精神和耐心的态度一一解答家长们的疑问,同伴们对此无不表示钦佩。在长江三峡水坝建成之前,陈医生领导一群香港医生至千年诗城奉节,远赴山区古村,影响了当地的县乡医生,义务出诊。
  汶川地震之後,陈医生赶赴被地震重创的巴蜀大地,给当地学生教授英语,期间他把自己创作的健康儿歌与当地学生们分享、教导卫生常识。儿歌,此时已经跨越了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作为一个宣传香港文化和健康知识的媒介,开始在香港之外的其他地方造福民众。
  作词作曲、宣传健康、参加公益,陈医生的工作举一反三、影响深远。他以儿歌宣传健康、以健康宣传公德、以公德宣传道理、以道理宣传仁爱。相信仁心万里、仁者天下。他创作的歌曲的内容必将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丰富,朝着更远更宽的世界,传播着作为医者的大爱!
  【陈以诚医生,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董事、青年会国际学校董事会主席、青年会教育委员会主席、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儿科文凭、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儿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儿科医学院院士员、儿科专科医生、香港医务委员会委员、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医学系名誉助理教授、香港浸信会医院儿科名誉顾问、香港医学会副会长、前香港脑科学会义务秘书、亚太区医学联会义务司库及会董、亚太区医学联会研讨会及会议中期委员会官方代表(香港)世界医学会会员大会官方代表(香港)。】
其他文献
吴为棉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位内心慈悲的奉献者,一位心怀责任的政协委员,是获英国纺织学院授予国际性组织的院士。事业之中的他,勤学、善思、努力、进取、笃定;服务之中的他,真诚、善良、热情、细緻入微、无倦。三十餘年,是他从事纺织行业的长度,於其中,他知道知识永无止境,因此从不停留,上下求索;儘管社会忙碌追逐,他卻没有蓬勃野心,惟愿事业稳定,内心轻松。近十年,是他参加广州政协的时间长度,於其中,他建言
期刊
施子清先生是一位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商场大展宏图,对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锺,先后设立多项教育基金,捐资达数千万元。还先后应聘担任华侨大学董事和客座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福建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集美大学常务校董等职务。在担任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期间,尽心尽职,多次呈交提案,表达意见,充分展示出对香港、家乡、祖国的一片赤子情怀。施先生育有四个儿子,皆热心奉献,施氏“一门五
期刊
梁国华先生国际詠春总会中国区总教练,国际詠春总会五级锻士,一生以练拳为乐,更以授拳为乐,旨在将灵活多变、刚柔相济的詠春拳发扬光大!他自小热爱中国武术,70年代拜一代“詠春王”梁挺为师,研习、推广、弘扬詠春拳术三十多年,特别讲究武德合一,在香港、桂林、江门、新会, 广州、阳江、西安、北京等地传授詠春拳,並在新会等地设有武馆,相信“今天的失败是造就明天成功之路”!的格言。  由一本杂誌结缘詠春拳术  
期刊
曾宪梓将发放2500万奖金予奥运夺金中国选手  伦敦奥运,中国军团佳音频传。曾宪梓博士表示,今年8月底,曾宪梓体育基金会将发放2500万元(港币)的奖金予伦敦奥运夺金的中国选手。活跃在政经界的曾宪梓是一位标準的体育迷,自伦敦奥运开幕的第一天起,凡是有中国运动员出赛的电视节目,他都十分关注,看到精彩之处,抚掌感触,溢於言表。  2008年8月,曾宪梓博士宣佈设立首个体育基金,这是他个人设立的第三个基
期刊
吴秉芬教授饱满红润的脸上总带着爽朗大方的笑容,龄高八十仍身材矫健、肤色细腻,这位行医多年的资深中医师用自己精神抖擞的身体为自己高超的医术作了最好的诠释;同时,爱好文艺、写作的他文采斐然、笔走龙蛇。近日,吴秉芬教授着手编写《吴秉芬医诗选集》,录製与中医相关的电视节目,结合其丰富的从医经验和雅致的文艺天赋,以此宣扬中医养生理论、服务社会,同馈文艺界和医学界!  诗为医媒 共述养生之道  姜水、红枣水、
期刊
梁锡麟先生 深爱着衙前围村,也深爱着社会公益事业。他不计辛劳、不计报酬,心繫围村,心繫社会,坚信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理。儘管已是七十七岁,梁锡麟先生仍孜孜不倦热心围村之事和公益之事。大有乐观向上、善行四方的活力之美。  传承围村  正如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为什麽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梁锡麟先生生於衙前围村,长於衙前围村。对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围村,他有着无比浓
期刊
王惠贞女士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向社团服务界与商界,于政,她帼国不让须眉,为国家和香港繁荣发展建言献策;于商,她敏而好思,壮大家族企业;于社团,她以一颗赤子之心,为服务社区尽心尽力。无论在任何领域,她都心怀感恩,竭诚回报。    【王惠贞女士,太平绅士,现任王新兴有限公司、广州市万菱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和万菱实业(广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务委
期刊
陈大信教授是一位名扬异国的中医,怀一颗仁爱且博爱之心,他在医生这个圣洁的岗位上,履行着一份厚重而又神圣的职责——治病救人,杏林春暖。他赤心一片,虽亲历中医针灸在美国土地上显得荒凉,却仍然执拗地坚挺前行、勤耕细作,不遗余力地为中医争取合法权益和地位,终让其变得绿意缭绕、生机盎然。从1961年至今,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行医历程中,医术是他行医之根本,医德是灵魂,爱则是主流。    【陈大信教授,1961年
期刊
胡晓明先生给人的感觉是他的那份亲和力,恰如晴天晓日,令人如沐春风。他对人生理想、事业的执著与追求,蕴蓄着阳光的活力和热力。他与父亲和弟弟三人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无敌铁三角”,将凌电集团浇灌成一棵参天大树,枝枝叶叶,从香港延伸至海外。他是一个有才气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有爱心的慈善家,於无私奉献中,彰显出他的人生价值。他的思想如明月般皎洁、他的内心坦荡而且真诚  励精图治 好一段前程似锦  “桃李不言,
期刊
吴为棉先生是一位具有政治眼光的实业家;他是一位富有博大爱心的慈善家;他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2002年5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1年12月1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5390的小行星正式永久命名为“许智明星”,自此,浩瀚宇宙增添了一颗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行星。有人曾题赠许智明博士说:“三川五嶽龙魂在,百代千秋血脈连;忠心赤胆昭日月,爱乡报国感云天”。许智明博士说:
期刊